3月CPI偏弱,PPI继续超预期 专家:大宗商品仍将上涨,但势能转弱

3月CPI偏弱,PPI继续超预期 专家:大宗商品仍将上涨,但势能转弱
2021年04月09日 16:20 时代财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余思毅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3月CPI同比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4%,2月CPI为同比下降-0.2%。从环比看,受春节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CPI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

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下降18.4%,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4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显著回落拖累CPI反弹幅度。统计局同时公布了3月PPI年同比上涨4.4%,涨幅较2月加快2.7个百分点,创2018年8月以来新高。

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4月9日告诉时代财经,当前数据呈现出CPI偏弱,PPI继续超预期的特征。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年内CPI将呈总体上升态势,增长动力源将由去年“猪周期”引领下的食品价格,转变为经济复苏下的服务类价格,但受制于实体需求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全年整体通胀水平温和。

PPI方面,伍超明预计未来全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但涨幅最大的加速期正在过去。预计年内PPI将先后经历加速上涨然后回归平稳回落的过程,从二季度开始,PPI将大概率开启“破6”进程。陶川则认为,此轮PPI高点为5.3%,将在5-6月达到高点位置。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CPI转正并不意味着通胀来了

从环比看,受春节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CPI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由于天气转暖,鲜菜大量上市,价格由上月上涨1.8%转为下降14.5%;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肉价格下降10.9%;春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由涨转降。

在陶川看来,CPI在春节之后价格环比走弱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其中鲜菜和猪肉分别环比下跌超过10%,主要原因还是供给量的大幅回升。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下降18.4%,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

陶川进一步补充,去年第一季度猪肉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基数效应成为拖累CPI 的重要因素。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指出,本月CPI同比由负转正,主要源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如汽油和柴油价格的上涨,以及疫情防控限制性措施放宽后服务价格的上涨。

在疫情趋缓的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的复苏,机票价格涨幅明显。陶川称,服务价格可能成为后续CPI上涨的重要边际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CPI转正并不意味着通胀来了。“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交通通信、烟酒等上涨明显,与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恢复,需求增加有关,也有去年基数低的影响。”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娄飞鹏告诉时代财经。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主因

据统计局数据,从环比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其中有个数据较为惊人,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30个,上涨面达75%。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5.3%,涨幅分别扩大2.3、0.8和3.2个百分点。受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内工业生产和投资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7%,涨幅扩大2.4个百分点。

伍超明分析,上游原材料价格是3月份PPI上涨主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价格带来的翘尾因素贡献了约20%的涨幅,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贡献了近80%的涨幅,上游原材料价格是主因。”

对于大众担心上游原材料上涨是否传导到下游,在伍超明看来,目前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对中下游传导有限,主要集中在部分领域,如受原油上涨影响的交通工具、用燃料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受金属价格上涨的金属制品业等,而其他行业物价平稳。

3月PPI同比创了2018年8月以来新高,陶川称,由于国内PPI对大宗商品存在滞后反映,3月的PPI上涨主要反映的是2月大宗商品的迅速上涨。展望未来,陶川预估,4月PPI环比会放缓,同比还是会加速回升。

除了大宗商品涨价外,界面新闻援引浙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分析,未来供给端受限也是推动PPI上升的一大动力。“为了达到碳中和的目标,碳排放较多的几大行业在生产方面可能会受到限产的压力。需求端基本稳定而供给端受到冲击,由此产生的供需缺口将带动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并拉动PPI上行。” 

对此,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对时代财经分析,碳中和有一定影响,不过更多是对预期和长期的影响,此外疫情复苏下全球需求恢复快于供给恢复也是全球商品上涨的重要因素,未来数月PPI仍有上涨压力。

伍超明也表示,碳中和目标对PPI的影响,首先是慢变量,受影响的几大行业不是断崖式减产,是在未来10-40年内有步骤地减少碳排放。其次是减排技术进步会缓解限产对供给的影响,即生产同样的产品产量,减排技术进步能使企业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对产能供给限制的影响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