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嫁给陌生男人,她值得吗?

为孩子嫁给陌生男人,她值得吗?
2024年11月08日 09:28 伊姐看电影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这个女人一出场,就把我震惊了。

翘着腿抽着烟打麻将,油腻的市井气,呼之欲出。

拿着资料和招生办老师撒泼、嘶吼、扭打,女儿吓得嚎啕大哭,她怒吼女儿:“别哭,哭就会被欺负!”

被保安扭送到学校大门过程中,女儿想尿尿了,保安说明“这是教师专用卫生间”,她面无表情一边解裤子一边说:“你信不信,我尿这里。”保安叹口气:“你们去吧大姐。”

进了厕所,她环顾四周,麻利地把公用卷纸取下来装进包里,是的,一卷纸,也要偷回家。

然后拿出一个包子,靠着卫生间的小门,默默吃下。

是她今天第一顿饭。

寥寥几个镜头,一个生活底层、除了撒泼没有任何能力自我保护的女人,呼之欲出。

等等,眼熟。

你能相信,这居然是安陵容?

(《甄学》十级学者也未必能一眼分辨)

但她单独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判若两人。

她在闹市街区给人煮面条谋生,夜深了,女儿还想陪着妈妈,她轻声劝她上楼睡觉。

那一场戏拍得真好。

她默默看着那个残败的大楼,目光随着女儿爬楼梯。

银幕里看不见女儿,老楼的感应灯一层一层亮起,直到房子客厅灯亮起,最后卧室灯亮起。

她放下心,默默笑了一下。

“安陵容”这次有点炸裂,因为她不仅是主演,还是制片人、出品人、监制。

电影的审美,也是她的范畴。

这部算上筹备时间,跨度十年的陶昕然新片,来了。

《夹缝之间》

电影采用的是双线叙事。

陶昕然饰演的单身妈妈李青草,无户口又无房,她想找到一所能收女儿上学的小学;

另一边,家乡她曾就读的小学的墙边,挖出了一具陈年遗骸。

电影的悬疑感保持到了最后,不到最终结局,你无法抽丝剥茧,搞清楚两者的关系。

嫌疑部分呈现得很好,但最让我难受的却是,我认真地思考,为什么“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李青草自身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当她有了自己的女儿,她用尽全力,不想和她分开,希望给她足够的爱。

谈何容易,一个小小的就地念书问题,就难住了她。

但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出的办法,都是“错的”。

她去赌场打麻将,赢了钱不顾众人咒骂,赶紧跑掉。

她轻信赌场赌友的话,以为他有“特权亲戚”,把含辛茹苦攒下的钱都如数奉上,希望换一个结果。

走投无路,她甚至下定决心,用婚姻换一个“学区房”指标,把人生义无反顾交给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男人对她轻视、苛责,摆明了只需要一个解决性需求的保姆。

她改变了口味,努力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她言听计从换掉头发颜色,她什么都可以,但是,这样就可以如愿吗?

如果路径是错的,走得再远,我们也到达不了彼岸。

但问题是,她这一生,很难只凭借自己的努力见到“正确的争取幸福的路径”。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她每天感受不到父母的存在,在偏僻贫瘠的山村看不到未来,甚至学校老师都利用“留守儿童”这个身份谋取私利。

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无人回应的黑洞,漆黑一片。

(电影里,李青草的同学,留守男孩们,靠海报获取性知识)

为什么“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

因为,从小被爱过的女孩,拿到了一本正确的“幸福路径说明书”。

父母会将她细心打扮,让她懂得了自信自尊;会带她去游乐场,让她充分体验“轻松自在”的价值;会在灯下陪她吃无数个开玩笑的饭,让她建立“未来组建家庭的标准”…

父母也会给她扫盲纠错。

告诉她,青春是暂时的,女性首先要自强自立,通过学习提高认知,解决生存和情绪问题,先谋生,再谋爱。

父母也会给她坚实的后盾。

不管家庭条件如何,但,如果你选择错了,没关系,家里永远有一双你的筷子,一张你的床,“欢迎回家”。

这样的女孩,几乎没有不幸福的可能,她有充分的安定和底气,“爱人者先自爱”,她们得到爱,首先因为她们充分信任自己,爱自己。

而等她们开始组建家庭,她们会学习和反思,那些看到的成功画面,背后的逻辑,该忍耐忍耐,该乐观乐观,一句话——

父母,作为这个世界的讲解员,描绘了“幸福路径”,也早早给了她“幸福路径说明书”。

而李青草们一无所有,严格意义,排除血缘这层关系,她们甚至没有父母。

她虽然成年了,但如何和世界相处这条路,她要从头学。

她心智也就是个孩子,但世界已经无情地撤掉了所有保护和屏障,弱肉强食。

一个没被充分爱过的人,想学会爱人,代价太巨大了。

电影另一条主线是谋杀案的侦破,随着这条线铺陈,李青草的往事也会一点点展开在众人面前。

她本是一个三好学生,本可以通过学习走出大山,有一个安稳幸福的人生。

但是因为极度微小的偏差,一个晚上,命运就被改变。

主演陶昕然,这些年被大众熟知因为安陵容,电影里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真正剧抛脸。

对人物小动作、下意识反应的拿捏,都是对人物琢磨以后的深刻还原。

电影里,李青草的口音被观众特意询问,到底她是湖南人还是广州人?陶昕然在路演里做了分享。

“这种夹生话,是一种刻意为之。大家会发现很多底层的人,你就是不知道他的地域。因为他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太早了,往往没成年。他残留着家乡的口音,但也没有真正融入那个他奋斗的城市。”

一个细节,就洞察出陶昕然对角色用心,那些被生活重压无法喘息的人啊,连“她的口音”,都活在“夹缝之间”。

《夹缝之间》从剧本阶段到真正面世,筹备了十年。

陶昕然不仅主演,也是首次做制片、监制。

因为李青草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而这个惨案,就发生在陶昕然妈妈任教的学校。

陶昕然妈妈当了一辈子老师,都在和女儿念叨,如果有一天你有能力,把它拍出来。

这么久以来,为这些留守孩子们发声,变成陶昕然给自己的一个承诺和责任。

也正是因为这份赤诚,圈内人纷纷出手,摇旗呐喊,赵丽颖连包十场——“让不常被看见的人被看见,为不常发出声音的人发声。”

电影里还有别的挣扎的留守儿童,他们成为表面若无其事的大人后,人生的本质却永远卡在了某一段时间。

北上广也在流行一种很新的“留守儿童”,以父母工作忙压力大为前提,把孩子寄养在城市另一端,交给隔代亲人,或者阿姨们。

大家都不容易,但还是想说一句,做父母,责任是很重大的,因为你在创一个新生命的全世界。

希望大家知道,自己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给孩子书写“世界使用说明”,某个意义,它已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都谨慎点,再谨慎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