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消费贷撑起业绩的微众银行,如何多元化发展?

靠消费贷撑起业绩的微众银行,如何多元化发展?
2024年12月10日 11:25 财狗商业评论

近两年,消费降级趋势明显。在国家降准降息刺激消费的背后,国内居民“缺钱”依然是常态。因此,相比借钱难的国有大行,以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等为代表的民营银行,也依靠放贷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2023年录得营收393.61亿元。而同期的网商银行,则实现营收187.43亿元。由此可见,论营收规模,微众银行对网商银行,甚至形成了碾压之势。

只是,随着营收规模的发展壮大,微众银行也迎来了不少烦心事。不仅业绩增速放缓,而且面临监管重压。尤其是消费者投诉其乱扣款、利息高、暴力催收等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消费者密集投诉,吃“天价”罚单

与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骚扰用户被投诉一样,微众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同样没有例外。据观察,2024年下半年以来,微众银行就因电话营销骚扰客户、违背约定扣款、通过对消费者亲友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暴力催收而被消费者密集投诉。

例如,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仅最近的12月8日,就有多位消费者投诉微众银行。其中,有两位消费者投诉称,微众银行旗下微粒贷在消费者按照约定协商还款计划之外,擅自自动从其微信零钱绑定的银行卡里发起扣款。

其中一位消费者认为,微众银行违反约定,因此要求退款,但是微众银行却不予理会。而另外一位消费者则表示,微众银行单方面发起还款计划以外的扣款,影响其正常生活,甚至吃饭都成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

除此以外,微众银行的暴力催收问题,也令人触目惊人、谈之色变。例如,同样是12月8日,在黑猫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称,微众银行通过以下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暴力催收:

其一是暴力语言,通过短信和电话威胁辱骂我本人;其二频繁通过电话和短信轰炸其本人以及身边的家人与同事,曝光其个人贷款信息;其四是威胁该消费者,将要上门处理并且扬言要到该消费者所在的公司处理。

无独有偶,微众银行的企业贷业务,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例如,约一周左右的最新消费者投诉内容显示,一家旅行社因微众银行的贷款利息太高而面临倒闭。

图源:黑猫投诉

由此可见,虽然微众银行名声在外,营收规模不断增长,但是其消费者口碑却十分堪忧。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的烦恼还不止这些。例如,因为微众银行经营违规而被罚,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9月,央行深圳市分行公布了一张大额行政处罚信息,公告显示微众银行有5项行为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并被处以警告,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与身份不明的客户交易等,最终被央行深圳市分行处以1387万元的罚款。

实际上,微众银行的此类经营内控问题,并非个案。例如,此前的2022年6月,微众银行就因租金贷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监管部门罚款40万元。而早在2023年8月,微众银行还因“汽车贷款首付资金及附加消费贷款用途审核不到位,商用车贷款金额审核不严”,曾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罚款120万元。

这也意味着,“一路狂奔”的微众银行,或许是在“带病”发展,内部管理的漏洞与暗藏的发展隐忧,也不容忽视。

业绩增长疲软,微众银行难在均衡发展

除了消费者反馈外,财报数据也是企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据11月中旬,微众银行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微众银行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已戛然而止。

具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为196.38亿元,同比下降0.03%;实现净利润63.15亿元,同比增长15.80%。

虽然营收、净利润仍在增长,但是要知道,2023年同期,微众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15.05%,净利润增速为22.85%。由此可见,微众银行的业绩增长明显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微众银行的业绩增长疲软,早有预兆。对比近年以来微众银行的历史数据,也可以对其当前的业绩增长趋势窥见一斑。

以过去三年全年的数据为例。微众银行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其2021-2023年期间,营收增速分别为36%、31%、11%。而净利润增速则分别为39%、29%、21%。

据分析,虽然微众银行凭借其营收规模,在业界首屈一指,而且“民营银行一哥”的位置也实至名归。但是,其营收结构,却是决定其当前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作为首家民营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获客模式主要源于线上。虽然微粒贷与传统银行相比,其无需纸质资料、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申请贷款的门槛。

但是由于背靠腾讯生态下的微信九宫格等流量入口,没有线下网点,其发展空间也十分受限。而回顾微粒贷的发展历程,以消费贷为代表的个人贷款业务一直唱主角,也是贡献其业绩的中流砥柱。

据微众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个人贷款2275亿元,其中消费贷2146亿元,经营贷款只有129亿元,占比不足6%。

(图片来自于微众银行2023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的主打产品微粒贷,个贷业务的用户质量也十分堪忧。

一方面,其客户群体中,多数为低学历、低收入人群。甚至超过80%的用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有近20%的用户此前在人行的信贷征信记录空白,也就是微粒贷的新用户,甚至首次尝试贷款。

据微众银行财报,“微粒贷”年内累计超8000万笔借款的存续期不足7天,约70%的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笔均贷款金额仅7400元,这一数字2021年时为8000元。这也意味着,其借款平台用户的质量有多高,也十分存疑。

实际上,微众银行也曾尝试业务多元化通过经营贷款创收,但是收效甚微。

据了解,微众银行业务分为个人金融业务和企业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包括微粒贷、微户贷、微账户、微车贷,截至2023年末,“微粒贷”已累计服务超6,300万借款客户,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95万笔,满足小额消费信贷需求。

而“微户贷”为“微粒贷”存量客户中的小微经营类客户。截至2023年末,“微户贷”已累计服务超33万小微自然人客户。

据微众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个人贷款2275亿元,其中消费贷2146亿元,经营贷款只有129亿元,占比不足6%。而且,2023年个人贷款中经营贷款还比2022年减少了3.63%,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尽管在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首屈一指。但是,将覆盖范围放宽至全行业,微众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却排名在40开外,并不占据太多优势。

大股东腾讯减持,微众银行的危与机

2024年半年报显示,微众银行第一大股东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数额为11.75亿股,占比30%,报告期内共减持8454万股,持股数量下降约6.7%;而据微众2023年年报,腾讯持股数量为12.6亿股,占比32.73%。

据分析,这或许与监管部门将民营银行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设为30%有关。除了行业监管趋严,给微众银行的发展带来挑战外,微众银行的高管多出自平安系,且任职时间长达8-9年。

而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关键人员任职需设置7年轮岗期限,因此可能存在超期服役的情况。此外,出生于1956年的李南青(执行董事、行长),今年满68岁,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这也意味着,未来微众银行的高层管理或将面临人员变动,相关影响多大,也不得而知。而作为背靠腾讯公司的头部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凭借其数百亿的营收规模以及庞大的用户量,在业界首屈一指。而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大潮之下,微众银行也可谓抓住了机遇,站在了时代潮头。

但是与此同时,微众银行也因为业绩增长疲软、行业监管政策趋严、多位高管面临超期服役甚至退休等现状问题,面临发展挑战。危机并存的微众银行,未来将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