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坚持治山治水 治穷致富 全方位推动河曲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河曲县:坚持治山治水 治穷致富 全方位推动河曲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3日 08:40 NEW在线

河曲县地处晋西北黄河东岸、晋陕蒙三省交界之处,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平均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4千米,年入黄泥沙达1635.7万吨。

近年来,河曲县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目标,坚持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中统筹实施,将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一山一策、一沟一业、一村一品分类施治、精准施策,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从分散治理向全面治理、重点治理向系统治理的“双转变”,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明显,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坚持机制与落实一起抓

水保责任扛得更牢

县委县政府把水土保持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措施和关键一招,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水土保持工作县级领导机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齐抓共管”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摸清县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了《河曲县水土保持规划》《河曲县现代水网规划》等,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划分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目标。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及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强力推动任务落实。

坚持保水与固土相结合

水土保持成效更显

以整沟治理为抓手,以整体搬迁村、集聚发展村、凋敝村等所在沟域为重点,将沟域治理与国土空间、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坡耕地治理、填沟造地、沟头防护、水土保持林和淤地坝建设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县共治理坡耕地19.9万亩,建设淤地坝1426个,煤矸石填沟造地740亩,有效增加了治理沟域的保土、保水和保绿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下游流域泥沙,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080平方公里减少到2022年的625.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65%,森林覆盖率达24.8%,全市第一。

坚持监管与建设齐发力

生态治理成色更足

监管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6万亩。严格落实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近三年来对60余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监督检查。结合沿黄污染整治,今年以来取缔散乱排污排洪口29处,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环保设施可视范围内安装了高清视频在线监控装置。取缔了黄河河道所有非法采砂企业,组建了国有砂石资源开发公司,加强了全县砂石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建设上,在黄河沿线修建雨水收集池、拦泥坝33座,对县川河、朱家川河、邬家沟和洞沟河等入黄支流开展了综合治理,对县城主干道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了黄河沿线13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为契机,实施黄河干流沿线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了黄河绿色屏障,擦亮了绿色发展底色。

坚持治理与发展互促进

乡村振兴动力更强

按照“补短板、建示范、育典型、促发展”思路,以“小流域+”为载体。以榆岭窊、田巨峁等示范村为引领,不断探索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新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休闲康养型等特色小流域产业综合体,先后培育出“榆岭窊十现代农业”、“团峁沟小流域+水产”、“田巨峁小流域+光伏”等不同模式的先进典型,拓宽了乡村增收渠道,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1009元,同比增长9.2%,全市第二,实现了在增绿过程中让群众增收,在治理过程中让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榆岭窊在治理中,探索出“山顶林果增收入,缓坡梯田种粮油,陡坡林草固水土,沟底打坝蓄雨水,节水浇灌保丰收”的综合治理模式,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4.6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7万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