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神器”被骂上热搜,背后是中国女性不可言说的痛

“妇科神器”被骂上热搜,背后是中国女性不可言说的痛
2024年06月25日 21:35 不山大叔说

作者丨肖肖

相信做过妇科检查的女性,一定都对下面这个仪器很熟悉:

鸭嘴钳。

学名“阴道窥器”

检查时,医生会使用鸭嘴钳撑开阴道,以便更好地观察阴道壁和宫颈。

再用棉签从鸭嘴钳中间的缝隙深入,提取些分泌物。

按理来说,鸭嘴钳算是保护女性健康的“妇科神器”。

但最近,它却被骂上了热搜。

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视频。

视频中,她提到了鸭嘴钳的发展史:

1847年,一个美国医生在对自家黑人女奴做“人体实验”后,发明了鸭嘴钳。

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里,鸭嘴钳经历了3次变革。

增强了工作效率,却始终没改善女性的体验感。

就连它的外形,也一如既往地“瘆人”。

因此,网友给鸭嘴钳扣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罪名”:

“当代的女性刑具”。

一石激起千层浪。

视频发出后,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鸣。

大家纷纷说出,自己曾因为鸭嘴钳,而对妇科检查产生的心理阴影。

也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明明技术一直在进步,上天下海无所不能。

但为什么100多年了,鸭嘴钳却还原地踏步?”

01

很多女性在做妇科检查时,都会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有人每年体检,每次都会因为鸭嘴钳流血;

有人怕疼,提前叮嘱医生“轻点”,却一次次被翻白眼;

有人会遇到态度暴力的护士,让她们觉得羞耻,好像“自己来做阴道检查,是因为不洁身自好”。

还有一个网友曾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躺在病床上被检查的我,其实是没有还手之力的。

遇到态度不好、操作暴力的医生,在她一次次逼问‘你还想不想继续检查’的压力下。

不管身体多痛,我唯一能做的只有:

闭嘴忍耐。

因为鸭嘴钳还在体内,如果一直情绪对抗或扭动身体只会更痛。”

既然检查时无法反抗,那女性们唯一能做的反抗只有:

不检查。

《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曾显示:

没有任何妇科疾病的女性只有29.9%。

但在出现妇科疾病的女性中,不愿就医的人占比42.2%,接近半数。

“高患病率+低就医率”足以说明:

恐惧,让太多女性对妇科检查避之不及。

02

在最近的风波中,很多人都困惑于:

“既然只是用棉签取一些分泌物,为什么非要用鸭嘴钳将阴道撑大呢?是不是医生就是想让患者疼?”

事实上,并不是。

妇科检查,不仅仅是“只放一根棉签”的检查。

医生治病,第一步就是要“看”。

之所以要使用鸭嘴钳撑开,还把它的材质做成透明的,是方便医生更好地观察阴道壁和宫颈内有没有炎症。

因此,鸭嘴钳历史上经历的3次迭代,核心目的只有1个:

更高效地看。

先是从金属材质,变成透明硅胶或塑料的材质,后来还多加了一个灯。

图源@博主Nagi真的很文静

此外,如今大部分的鸭嘴钳都是一次性的,主要原因是:

成本低。

这才能让所有女性都看得起妇科。

现在患者量大,如果不用一次性的鸭嘴钳,会导致消毒成本变高。

那么多花的钱,最终还是要患者买单。

有医生曾分享:

“工作中遇到过太多,因为付不起几百块的治疗费而放弃治疗的人。”

“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女性,本就对看妇科有‘羞耻感’,如果因为鸭嘴钳还要多付钱,很多人就会因此放弃治疗。”

在综合考虑后,才有了如今的鸭嘴钳:

一次性的、透明的、外表光滑的。

既然鸭嘴钳必须要存在,那为什么100多年了,只改进了技术,却没改良女性的体验感呢?

事实上,很多人都做过努力。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四名高年级学生发明了“花瓣形窥器”,采用5瓣造型,力道柔和,可视性也好。

一改鸭嘴钳的粗暴生硬。

杜克大学研究生发明了“阴道插入器“,在一个钢笔大小设备的末端,装个小的摄像头,可以直接伸入体内观察内部。

女性甚至可以利用“阴道插入器”,自行完成检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也曾发明过“一次性充气式窥阴器”,可以在检查时更温和地撑开阴道。

以上发明均获得了专利,但都没被投入市场使用。

究其原因,主要是2点:

1、没人愿意生产

鸭嘴钳属于“低值耗材”,出厂成本只有几毛钱。

目前国内生产鸭嘴钳的都是小厂家,本身就利润低,很难有人有动力去做成本更高的“窥阴器”。

且医疗市场和普通市场不同,单靠一个厂家很难推动改变。

还是需要行业协会来牵头。

2、医院的成本太高

目前鸭嘴钳的费用都由医院承担。

既然5毛钱的能用,自然无需去购买10块钱的器具。

同时,如果大批量地更换鸭嘴钳,医院还要重新对医护人员做专业培训。

这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考虑到“鸭嘴钳”只是辅助器具,在能有效完成检查的情况下,保持原状是最有“性价比”的。

如此看来,尽管我们的设想很简单。

但落地成现实,依然有很多阻碍需要考量与克服。

03

尽管和大家聊了这么多“妇科检查的可怕”。

但事实上,也有不少女性曾说“自己遇到过非常温柔的妇科医生”。

对方不仅操作温柔,还会讲解自己当下的动作,并给予安慰。

在医生的引导下,慢慢地就不紧张了。

“放松下来后,竟然真的不痛了,好神奇。”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医生仝佳丽曾说:

“其实妇科检查的疼痛并非是让人承受不了的疼痛,更多是不适。

但有很多病人的痛苦,更多来源于对检查的未知恐惧。

只要医生多些安抚与解释,很多病人慢慢就接受了。”

如此看来,最近沸沸扬扬的“战火”,根源并不在于“鸭嘴钳”,而在于:

女性糟糕的体验感,一直以来都被忽略了。

而体验感的好坏,是多重原因共同决定的:

医生的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是否有润滑、病人的放松程度等等。

因此,很需要医生和病人的双向配合。

所以,山叔想了2点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1、致医生:就算必须不适,也有办法最大程度地缓解疼痛。

上海同仁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丘瑾曾说:

“从医要记住不伤害患者原则,要同时呵护患者的身体和内心。不该开的药、不该开的刀,千万别开。”

从医几十年,丘瑾一直坚持着几个妇检小方法,来让女性少些疼痛和恐惧:

1)会和病人类比疼痛的程度,例如“你平时会痛经吗?疼痛大概和痛经差不多哦。”

2)还会在操作中做刻意说明,消除病人的信息不对称。

例如,“我现在要先用消毒水给外阴消毒,有些凉但不疼”“现在要放窥器了,会有点胀胀的”“已经把窥器固定了,可以继续吗?”等等。

3)也会和过于紧张的患者约定,只要患者一举手,检查就会停下。

“其实妇检有点像学游泳。

如果女性知道自己一站起来就能踩到泳池底,那很多人就不那么害怕了。”

2、致女性:千万别因为恐惧,耽误了最重要的治病。

妇科病并不羞耻,这是绝大部分的女性都会经历的。

所以,不论我们遇到了多强势的医生,都别忘了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

要求医生使用润滑剂,又或者提前和医生约定:告知操作细节,只要自己举手,就请她暂停操作等等。

在目前鸭嘴钳还是主流仪器的情况下,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对抗而拒绝检查。

万一把小病拖成大病,吃亏的还是自己。

那就得不偿失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