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优秀公司——“隐形冠军”

你所不知道的优秀公司——“隐形冠军”
2017年10月24日 09:35 怪咖公司凌凌漆

中国人向来喜欢大,大公司、大国、大企业、大文化,好似成了国人抹不去的大情结。多少企业都想称老大,都在往“大”的路上,升级打怪。

然而,在全世界最负盛名的中小企业管理专家、哈佛和伦敦商学院客座教授赫尔曼·西蒙看来,全球最优秀的公司也是默默无闻的——它们是一群所谓的“隐形冠军” (hiddenchampions)。

西蒙教授认为:一个国家若想取得出口成功,确实需要大公司,但是如果想做到表现超群,必须依靠那些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后者就是“隐形冠军”。

冠军是如何炼成的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世界500强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他们认为,只有这样足够大、足够出名的巨头和企业帝国才能得到尊重。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商业成功的定义,世界500强固然可敬,但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并非没有自己的制胜法宝。

隐形冠军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与它们占有的市场份额截然不同,它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并成功地避开了令无数中国企业(包括很多大企业)为之深深苦恼的价格战的泥沼。在目前发展形势如火如荼的新能源领域,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正在演绎着一场中国版的“蓝海故事”。

1986年,西蒙教授第一次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含义包括:

其一,它必须拥有其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的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其二,它必须是鲜为人知的中小公司;

其三,一家隐形冠军公司应该是社会知名度低的公司。

在隐形冠军中,大部分企业因为不和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而不为人所知。但是在其客户眼里,却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它们中的大部分企业就是中间制造商。

过去25年,西蒙教授收集了全世界3000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德国,65%的中小企业参与研发活动,40%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研发部门。隐形冠军公司一开始往往针对“缝隙市场”,一旦在细分市场建立质量优势,就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扩大领先优势。

如何行销全球?靠“工匠精神”

德国企业是创新的,同时也是保守的。随着全球化和专业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但是在德国,更多的隐形冠军倾向于“制造”,而非“购买”,它们不相信战略联盟,也不热衷于业务外包。

在德国,一些隐形冠军还建立了自己的机械加工厂。尽管市场上拥有同类的高品质机械,但它们依然认为,这样的机械不确定能否生产出自己想要的产品。只有在价值链上深挖,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工艺、独特的机械设备,也才能控制自己的原材料,从而创造独特品质的产品。

这看起来似乎有悖于潮流。但事实上它们相信,所有独创性的东西都必须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来完成,这样才能保持真正的竞争优势。在德国企业眼里,做大市场的唯一途径是全球化,专注于做好一个产品,然后将其推向全球市场。德国的“工匠精神”在这一点得以绝好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正如西蒙在他的《隐形冠军》一书中所言,“这样的公司几乎遍布全球的每个角落,从美国到韩国,从南非到新西兰……(它们的经验)对于所有公司来说都是有益的,不论你的企业地处何方,属于哪一个民族。”自然,也包括中国。

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我们最优秀的企业是联想,是华为,是TCL。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山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叫长青集团的企业是全世界最大的燃器具阀门制造商;在东莞,一家许多年连招牌都没有的公司里每年生产着全球近10%的收音机;在长沙,两家隔江相望,分别叫做“三一”和“中联”的公司占据了中国混凝土输送泵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没有“联想们”的光环,没有“脑白金”们的喧嚣,这些土生土长的“隐形冠军”们有的只是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来最健康的轨迹,最专注的视界和最蓬勃的希望。

从现在开始,我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中国隐形冠军”的系列报道。我们将为您勾勒出这些“潜在海底的巨鲸们”神秘的轮廓。我们也相信,就像西蒙在寻找500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6年中所感受的那样:我们满足的将不只是好奇心,不只是使命感,还有一份真切而踏实的自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