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方义科普定期寿险第1期 | 定期寿险,渡人超脱疾病焦虑的方舟

聂方义科普定期寿险第1期 | 定期寿险,渡人超脱疾病焦虑的方舟
2018年06月28日 18:39 唐僧保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但还没有买定期寿险的朋友们

关注“唐僧保”微信公众号——买到真保险,方可更保险

作者信息:

聂方义

保险科技平台“唐僧保”创始人,北美精算师,注册金融分析师。

背景

2017年6月1日,我从香港回内地开始保险科技创业。创业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互联网保险圈的朋友。根据同业非正式信息交流,我看到一个令我感到吃惊的现象。

在大多数互联网保险平台上,重大疾病保险的热销程度,远高于定期寿险,销量大约是十比一。换言之,假如1000个人光顾某一个互联网保险平台,看到一款重大疾病保险和一款定期寿险,如果有10个人会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话,那么平均只有1个人会购买定期寿险。医疗险的销量则又远远高于重大疾病保险的销量。

结论

这种情况,就我看来,反映了很多人性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但人性不是这篇科普文章的关注点。以上数据至少可以说明,对比死亡风险(或过早死亡的风险)和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大家显然更加关心、更加担忧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

首先我认为,能有保险意识、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已经非常不错了,值得点赞。然而,重疾险和定期寿险十比一的销量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即便是这些风险意识高、能想到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客户,如果他们还没有购买定期寿险的话,他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知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保险科普,在中国任重道远。

开篇明义,先说结论:从专业的角度看,作为一名保险精算师,我认为,如果担心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首先更加应该考虑购买定期寿险,再考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只买了重大疾病保险、还没有购买定期寿险的朋友们,非常有可能还并没有获得充足完备的重大疾病风险保障,处于保障不足(under-insured)的财务状态。

至少我自己,作为一名老精算师(我是2008年获得北美精算师资格的,算得上一名老精算师了),是首先购买了千万以上保额的定期寿险,再配置了不到百万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的。当然我还购买了高端医疗险用来保障重疾医疗费用风险。

分析与数据

对于大多数尚有家庭财务负担的朋友而言,如果担心重大疾病风险,宜先考虑定期寿险、在再考虑重疾险,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重大疾病之所以称为重大疾病,一是因为难治好、会致死,二是因为难治疗、治疗费用贵、和养病费用高。

重大疾病其实是致死的第一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是病死的,病死的人里面,罹患重大疾病导致身故的又是多数。所以,重大疾病风险可以说是死亡风险的先导。

互联网上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绝大多数客户年龄大致在25-40岁之间,这些朋友大致都还没有财务自由,上有老、下有小,背负一定数量的房贷,如果病死了,未来的工作收入就都失去了,从风险识别和衡量的角度,未来所有工作收入由于英年早逝而丧失是最大的人身风险。

而罹患重大疾病的治病费用,最好由医疗费用保险覆盖。赔付现金的重大疾病保险,一般只是用于补偿治病期间的养病费用和收入损失,所以一般而言,保额都不是非常高。

然而,由于罹患重大疾病是致死的最大原因,而死亡意味着人力资本、也就是未来所有的工作收入的瞬间灭失,损失程度远远高于几年间治病期间的收入损失。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保险市场非常发达的美国,个人和家庭主要持有的是医疗健康险和定期寿险,较少有家庭会持有重大疾病保险。因为医疗险和定期寿险所保障的风险的损失程度,通常而言高于重大疾病保险所保风险的损失程度。

部分重大疾病保险其实也提供死亡风险保障,但是,就我对国内和香港重大疾病保险的研究,绝大多数香港和内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都不能提供充足的、合乎性价比的死亡风险保障。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如果担心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大家首先应该考虑配置定期寿险,医疗费用最好由医疗险提供保障,再配置一些重大疾病保险,这才是一个更加合理的保险配置方案。

第二,为了论证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看一看全球各地的主要死因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但是还没有配置定期寿险的朋友们,有可能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我们担心罹患重大疾病,就更应该担心因病致死的风险,从而考虑配置充足的人寿保险、考虑购买定期寿险。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死因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

从以上《中国统计年鉴2017》的死亡构成数据可见,对于城市居民而言,2016年前五大死因是分别是:恶性肿瘤(26.06%)、心脏病(22.58%)、脑血管疾病(20.58%)、呼吸系统疾病(11.24%)、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6.08%),其他死因合计为13.46%。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2016年前五大死因是分别是:脑血管疾病(23.26%)、恶性肿瘤(22.92%)、心脏病(22.24%)、呼吸系统疾病(12.02%)、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8.01%),其他死因合计为11.55%。

可见,无论是对城市人口来说,还是对农村人口来说,大部分人之所以死,都是因为病死的,尤其是由于罹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而病死的。所以结论非常清晰:怕重大疾病,就要“怕死”。怕死,就应该考虑购买人寿保险,尤其是纯风险保障的定期寿险。

让我们来进一步再看一些权威、详细而全面的死因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对论证“担心重大疾病,你应该首要考虑定期寿险”这个论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由以上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可见,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30岁至70岁期间死于4中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概率高达19%,而非传染性疾病占所有死亡的87%,大致可以推算出30岁至70岁过早死亡的概率大致为22%左右!

可见早亡风险实在是非常非常显著的风险!担心重大疾病,就要担心因病过早死亡,担心过早死亡,就应该考虑购买定期寿险,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从互联网保险销量的数据来分析,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搞明白这个道理,实在令我担心、担忧。

总结

总而言之,死因构成的数据非常清晰的展示了,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是致死的最主要因素,担心重大疾病,就要担心因病致死的风险。重大疾病之所以称为重大疾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致死率。中国人因病导致过早死亡的概率目前还是非常高的,非常显著的过早死亡风险,最佳的应对工具就是定期寿险。

这也是我立志在国内通过保险科技,推广定期寿险,以缩减中国巨大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的重要原因。

结论是: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的朋友们,我为你们的保险意识点赞。但是,如果你还没有购买定期寿险的话,你的保障大概率是不充足的,建议考虑配置合适保额的定期寿险。

附录:

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死因构成数据和过早死亡概率数据。

对比可见,中国人的过早死亡概率相对这些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有点高的。这些发达国家中定期寿险的市场占比高达40%、14%、20%左右,而中国的定期寿险市场占比只有千分之一左右。

过早死亡风险高的中国,定期寿险的市场占比却非常小;过早死亡概率相对较低一些的美、日、新,定期寿险的市场占比却非常高。这是多么讽刺、多么不公平的人间事啊!

唐僧保,就要是解决这样的人间不平事。唐僧保,致力于科普保险知识,为大家提供充足的保险资讯、实惠的保险产品和优质的保险服务,致力于缩减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保险差距,致力于缩减中国巨大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

这,就是唐僧保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唐僧保的使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