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药右手抱酒,周期背景下的10倍机会?

左手拿药右手抱酒,周期背景下的10倍机会?
2019年09月06日 18:04 花朵财经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这是常识。

花朵财经(F-Finance)的一个朋友,前些日子感冒,吃了一天头孢之后,隔天喝了半杯啤酒。

结果可想而知,双硫仑反应造成的肺水肿引发脑缺氧,ICU30天。

但是我们的大A股,从来不怕吃药带喝酒的行情。熊市吃药喝酒,似乎已经成为各大资管机构的共识。毕竟,抱团取暖也要找一个好的方向。

01

吃药加喝酒!一个资本市场美好的误会

任何一个行业,从直观上看,要产生有赚钱效应的10倍牛股,都需要这三个因素配合:

  • 第一,资金配合

这一点最好理解,从2007年和2015年的两轮大行情来看,资金配合都是必不可少的。2001年我国入世之后,外贸行业发展迅速。到2006年,我国GDP总量从1.33万亿美元上升至2.47万亿美元。外贸行业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大量的外汇,但也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为了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为了产业升级,我国大量的资金涌入银行、房地产、股票市场,催生了第一个大牛市。2015年的行情,从资金面上看,是从房地产行业回流的资金通过配资盘或者直接入市的方式,向股票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

大行情必有大资本,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

  • 第二,市场情绪理解

从行业上看,再多的钱也必须配合市场情绪,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刺激股票上涨。再好的行业,酒香也怕巷子深,也得需要被市场理解才能有股价的拉升。A股市场中,这种例子简直就是漫天飞舞,从炒作壳概念到炒作时髦新词汇、新行业。君不见前几年大火的石墨烯概念,最近又有可能被重新拾起;2015年的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蹭热度,甚至将名字改为匹凸匹。

这种行为我们姑且不论对错,但这种行为是市场用脚投票认可的。

好行业、好概念,市场一定要理解。

  • 第三,最重要的,政策指引和事件波动

好珠怕盘,好书怕翻。

再好的行业,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也会让股价遭受重创。

白酒行业在2012年面临的塑化剂事件;乳品行业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都是让行业震动,甚至公司直接倒闭重组的重大事件。

一般这种事件发生的时候,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都是以年来计算。

看看管理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考验一个上市公司成色的好角度。

白酒和医疗这两个行业,都曾经在资金、市场、政策的交互配合下,走出了自己的大行情。

但,看过他们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两者共振的时间比背离的时间要短。

先看白酒行业:

白酒行业在2009年之后的行情,按照背离程度和上证指数相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从2009年到2014年,行业和大盘走势处于背离阶段,期间上证指数上涨16%,白酒行业指数却上涨74%。这段时间行业处于阶段性上涨的慢熊阶段,白酒行业开始被抱团取暖的机构发掘出来。

阶段二,2014到2015年,A股历史性的大牛市出现。白酒行业开始和大盘共振。期间上证指数上涨25%,白酒行业指数上涨33%。

阶段三,2015年底至今。大盘在这个阶段走入阶段性熊市。最惨的时候,2018年,市场指数大部分回撤15%-30%。白酒行业抱团取暖的优势更加凸显,期间走出181%的涨幅。同期上证指数只上涨15%!

可见,从历史和技术面角度看,白酒行业在熊市确实会逆势上涨,走出一波趋势。

分析完白酒,那么医疗行业的行情呢?

和白酒类似,不过医疗行业经历更为复杂,有4个阶段,可能未来还是走入第五个阶段。

医疗行业在技术面上,和大盘相比,一共走出两个背离阶段和两个共振阶段。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到2015年的大幅度背离,除了有大量医疗类企业登录创业板的制度性因素外,还有医疗改革和医疗技术本土化带来的红利释放因素在推动。

2012年到2015年,上证指数上涨了151%,中证医疗指数则上涨了447%!

但是2015年至今,这两个数字分别变成-32.52%和-32.82%。

可见,在熊市或者市场猛烈下跌的阶段,医疗类股票的整体行情是和A股市场共振的。当然,不排除在某些阶段,有突出的个股受到机构青睐,股价有大幅度上涨。但总的趋势不变。

白酒行业在过去10年间造就了一个茅台,从2009年开始,中证白酒指数上涨了740%。

医疗行业在过去10年却转换了一个行业,从2009年开始,中证医疗指数上涨了464.93%。但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在2015年也创造了10倍上涨的辉煌(和2009年相比)。

个股的涨跌并不能证明行业共振现象的产生。

吃药喝酒的行情,从历史上看,更像是一个美好误会。

02

吃酒加喝药:都是机构最爱?

很多人都爱说,机构在熊市愿意抱团取暖。却很少愿意提及,为什么他们愿意在白酒行业抱团取暖?

这和机构的操作习惯有关系。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尤其是纯股型公募基金有持仓限制。也就是不论牛熊,纯股型公募基金的持仓比例都必须维持在60%或80%以上。

这势必让这些机构更倾向于长期持有股票而不是短线操作。

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长线股票呢?经过各大券商和公募基金研究部的不懈努力,这个行业还真被他们找到了。

就是白酒行业!啤酒和葡萄酒都不好使。

白酒行业有两个特点,是机构极度偏爱的。

第一,白酒行业从2002年(茅台上市的年份)开始,17年间,在其中12个年份取得了超过上证指数的相对收益。

这意味着你持有一年以上,有70%以上的概率跑赢大盘指数!

第二,白酒的基本面良好。

从上市公司的分红角度看,以茅台为首的白酒类企业,上市之后营收暴增。

还是以茅台为例,2002年,茅台的营收为18.35亿元,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就变为772亿!而净利随着营收的增长,也一路从3.77亿爆拉至352.04亿!

每一年,光靠分红,重仓的企业和股东都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基本面良好,所以适合长期持有。因为有稳定资金长期持有,所以更多的机构愿意重仓。这就成就了白酒行业成为“抱团取暖”股票的地位。

医疗行业呢?从上边的走势图上看,目前医疗行业产业链长(从原料药到制剂、医疗器械和周边的医疗服务与经销),在各个细分行业有龙头,但独角兽更多,拟上市公司也多,看标的更需要耐心。目前市场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原料药和服务、经销领域的小部分上市公司身上,难说有真正独有的标的和主导市场的龙头。

其实,不论白酒和医疗行业共振或者背离,都逃不开一个周期的背景。

03

行业上涨,逃不开的周期

观察中国很多的问题,离不开周期。

之前在创投市场,流行过一个很有趣的段子。

三个创业者上电梯。门关上,A开始跳舞,B开始用头撞门,C开始狂按顶层的楼号。

到了顶层,记者采访三任,问他们谁把他们送到顶层。

A说是自己的舞姿优美,所以感动电梯,让他上升的;

B说是因为真干苦干加实干,所以“打动”电梯,让他上升的;

C说前两个都是傻X,是因为自己不停的按电梯按钮,才把大家送到顶楼的。

真正送他们到顶楼的是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花朵财经认为,是建造这个大厦的人,和建造电梯的人和凝聚在大厦背后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时间把三人送上了天台。

不论什么时候,资本都要敬畏人的因素。

今天,白酒行业周期上涨背后,其实是人口周期在推动。

与人口周期相比,消费周期和行业周期都是跟班的小老弟:偶尔跳脚,最终还得听大哥的话。

我们国家的人口周期是什么样的?根据恒大研究院的研究,目前我国人口变化主要有这么两个个特点:

  • 第一,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相较于维持人口总量不变的世代更替水平2.1,按照当前1.5左右的总和生育率(低方案),大致意味着出生人口和总人口每隔一代人将萎缩约30%,每隔两代人将萎缩约50%。按照当前生育趋势,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24年前后到来。峰值规模最大也不到14.4亿。人口规模见顶之后前25-30年内人口萎缩速度较慢,但随着高生育率时期的出生人口进入生命终点后,萎缩速度将明显变快。

  • 第二,人口老龄化加快

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负担日益加重,2018-2050年中国老人比重将从12%快速升至30%。

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我国人口中位数的年龄段在上移。

这句话可能说的过于学术,其实就是说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年龄段在不断变老。

1982年,这个数字是20-24岁,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20-24岁的毛头小伙子和小姑娘。人们思想活跃,消费积极性高。

到了2018年,30-34岁年龄段的人口成了大多数,并且45-50岁的人也不少。大家消费更加沉稳,虽然还会有消费主义刺激大家进行消费,但消费冲动少了很多。

恒大研究院预测,按照现在的人口政策,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变为60-64岁。

一个最为简单直接的观察角度:

24岁的你,还会在酒席上插科打诨,叱咤风云。

64岁的你,还会大口吃酒么?

应该是在哪里默默喝药吧……

如果白酒和医疗两个行业,非要用二分法选边站。

这一次,我站医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