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说明书未披露重大诉讼,三生国健IPO意义有多大?

招股说明书未披露重大诉讼,三生国健IPO意义有多大?
2019年11月10日 10:59 花朵财经

作者|花朵财经

花朵财经ID|F-Finance

编辑|LYM

流程编辑|BXS

||

2019年10 月31日,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将旗下业务分拆,组成三生国健(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国健”)并发布招股说明书,拟登陆科创板。

根据招股说明书的记载,三生国健初期募集资金总额为31.82亿元,准备做6个项目:

  • 抗体药物生产新建项目;

  • 抗肿瘤抗体药物的新药研发项目;

  • 自身免疫及眼科疾病抗体药物的新药研发项目;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创新抗体药物产业化及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

  • 补充公司的日常营运资金。

  • 公司最近5个会计周期(2014-2019年半年报)营收分别为9.12亿,9.61亿,11.03亿,11.42亿和5.17亿。

截止到2019年10月31日,本案的母公司三生制药,总市值为347亿元。

因为有营收和港股母公司估值作为保证,本案选择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进行申报: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根据可比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推算,公司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为11.42亿元,符合上市标准。

01

主营业务单一,销售额增长率放缓,营业额萎缩

三生国健招股书披露,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旗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益赛普构成,该产品占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99%左右,其中益赛普的境内销售收入占据各期间主营业务收入的98%以上。

据三生国健招股书披露,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6,137.46万元、110,342.25万元、114,224.50万元以及51,709.27万元。

报告期前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增长率达到14.78%。

主营业务增长飙升的原因,是本案的主营业务产品-益赛普在2017年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同时,期内公司又借力国内实力较为雄厚的药批企业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以及华润医药,使得当年益赛普类产品的收入大涨。

与此同时,公司在当年的营业毛利以及净利润也实现大幅度增长,分别为12.27%和42.37%。

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的营业额达到11亿!

但,营收指标却恶化的厉害。

各营收指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增长率大幅度下滑,营业收入及营业毛利的增长率分别为3.52%以及1.83%,远远低于2017年增长率。

此外,伴随着营收的小幅度增长,公司净利润方面不升反降,只有35,796.72万元,低于2017年实现净利润36,539.28万元2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在于依赖单一品种盈利。前文说过,公司目前的营收主要依靠于毛利率超过90%的益赛普类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虽然益赛普类产品在2018年已经占有了国内受体—抗体融合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市场的份额约52.3%,但近年来该产品的市场推广进度缓慢,销售额增长率逐年下降,2019年益赛普类产品上半年营业额及毛利并未达到2018年数值的一半。

市场,饱和了。

02

研发费用突增背后 是母公司研发经费甩锅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561.41万元、12,226.06万元、19,871.12万元以及13,011.73万元。

从研发费用绝对值上,就能看出波动率飙升。2017年和2018年,研发费用增长率分别为-30.38%以及62.53%,2019年仅半年的研发费用就已经超过2018年65%。

三生国健披露,产生波动的原因,在于2017年公司研发项目较少,故研发人员的工时以及所分摊的折旧和摊销的金额较小。此外,由于2017当年对研发进度进行调整(减少对注射用重组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DM1偶联物的直接材料投入),以上综合原因导致当年研发费用相较于可比期间其他年度较低。

2018年公司开始大力推进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以及抗IL-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研发工作,由于两个项目均处于研发初期阶段,直接材料的投入巨大,导致2018当年的研发费用陡增。

2019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对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以及重组抗IL-4R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所造成的。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目前拥有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以及眼科等疾病领域的15个主要再研抗体药物项目。而这些项目,恰巧就是母公司-三生制药的在研项目。这些项目中,包括7个处于临床及临床后阶段的再研药物、8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再研药物(包括1个中美双报在研药物、1个被纳入优先审批在研药物)。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队伍不断扩充,涵盖生物工程、药学、临床医学、肿瘤学等专业背景的研发人才。

截止2019年6月末,三生国健的研发人员共计21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约45.16%),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7.64%。

2016年-2018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27%、11.08%以及17.40%,与其所挑选的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持续的高额度研发投入保障了公司自身在抗体药物研发领域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但,研发费用高,研发能力较强,并不是上市公司成功IPO的通行证。

要想上市,最终还要讲究两个字“诚信”。

诚信背后的制度保障,是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03

主要研发产品面临诉讼风险 招股说明书却未披露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第七节“公司治理与独立性”中第七条第七款的承诺:

“发行人不存在主要资产、核心技术、商标的重大权属纠纷,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重大担保、诉讼、仲裁等或有事项,不存在经营环境已经或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等对持续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但事实似乎更为复杂。

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案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目录如下:

其中代码611的重组抗人hIL4R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专利,目前正在因为专利权权属问题和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麦济”)对簿公堂。开庭时间,是2019年10月15日。

根据企查查信息公布信息,上海麦济名下只有一项专利。

如果诉讼失败,势必会影响本案未来主营业务收入。

而在2019年10月31日,这项应该披露的诉讼却未出现在本案的招股说明书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