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万科重磅出击,打出一笔巨款

惊!万科重磅出击,打出一笔巨款
2024年06月07日 21:18 花朵财经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公司将于6月6日把相关款项全数存入代理行指定银行账户,以全数偿付到期票据本息。”

经过一段“紧张”时期后,万科这两天又传出一些好消息,宣布将全额偿还于6月7日到期的6.126亿美元中期票据本息,一口气还完今年的美元债。

万科,再度备受各界关注。

“活下去”之论

“活下去!”

2018年9月,站在万科南方区域月度例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的讲话透出满满危机感。

郁亮喊出,房地产行业的转折点实实在在到来了,在这一背景下,万科做的事情必须要改变,所有行为都要“收敛聚焦”到保证万科“活下去”。

同月,万科在深圳举办的秋季例会上,会场屏幕与侧墙上“活下去”的字样刺进了所有人的眼中。

有网友评价,房地产企业巨头万科这例会标语让同行看了会瑟瑟发抖。

此后,“万科活下去”的消息不胫而走,地产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活下去”的广泛讨论。

但当时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如日中天,并没有太多人将郁亮的话放在心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17亿平米,同比增长1.3%;销售金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9.5%;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0.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2%。

彼时,大批房地产商还在忙于高速路上狂奔,生怕一旦慢了,就会大幅落后于他人,吃不上市场的红利。

不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呼声已经屡屡传入人们的双耳。高峰时期,郁亮也依旧坚守己见,保持高度警惕。

他继续强调,2019年,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万科应该摒弃一切投机、侥幸心理,跳出路径依赖和牛市思维,坚持以现金流为基础,稳住基本盘。

反映到财报上,2019年,万科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6.87亿元,再次创出阶段性新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众人目睹了凄惨的一幕,房地产行业陷入周期性调整,多家房企接连爆雷、黯然退场,留下一片狼藉。

郁亮备受争议的“活下去”之论,也终于以行业剧变、大批房企债务违约的方式印证。

“你给自己过去三年的任期表现打多少分?”“未来三年,万科会成为为数不多穿越新一轮房地产周期的企业吗?”

2023年6月,深圳盐田万科国际会议中心,万科2022年度股东大会刚进入提问环节,郁亮就遇到了以上提问。

他的回答却相当谦虚,“如果打高分就显得不合适了,毕竟万科股价跌了那么多。”

但他补充,“打分特别低,我也觉得很虚伪,也是贬低了我同事的努力。你们今天的投票就是决定要给我多少分。”

那一刻,中国房地产行业已深度调整近三年,万科由于看得准、看得远,保持了财务安全,业务继续稳步前行。

虽然期间也历经阵痛,利润有所下滑,但从2022年业绩表现来看,万科依旧颇具看点。

超5000亿的营收、超200亿的净利润,以及连续多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罕见正数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如今这个房地产行业深度变革的时代下,万科就像是一个三好学生。

可就在大家称赞颇有远见的万科郁亮时,国际评级机构却对万科开出了“一枪”。

万科怎么了?

2023年10月17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万科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万科全资子公司高级无抵押评级以及未偿付高级票据评级均由“BBB+”下调至“BBB”。

惠誉预计,中期内万科的杠杆率(以净债务与物业净资产的比率衡量)将高于35%,而35%是此前万科满足负面敏感性阈值的触发条件。

同时万科近期的销售额表现弱于惠誉预期,这或侵蚀其现金生成能力及去杠杆进程。

转瞬间,万科多只美元债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关于万科“危矣”的言论甚嚣尘上,股价出现震荡下跌。

投资者对万科的表现也有所担忧,“最近公司美元债及国内债价格大跌,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公司可能步恒大、融创等后尘进入债券违约,请问公司真的要债券违约了吗?”

一时间,众人开始猜测:万科怎么了?更有甚者,散播谣言,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计划出售万科股票。

一场“保卫”万科的行动,就此拉开。

当年11月,面对公司债券的非理性波动,万科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业绩说明会,深圳市国资委层面派出了高规格的参会人员出场。

会上,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表示,“深铁集团坚定看好万科的发展前景,从未制定过任何减持万科股份的计划,也从未在任何场合表达过要减持的想法。”

他强调,“万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万科背后是深圳地铁,深铁背后是深圳国资,深铁工具箱中的工具非常丰富,将全力支持万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底线。”

深圳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健同时表态,“极端情况下,深圳国资、国企会一起来支持万科的发展,帮助万科守住不发生经营风险的底线。”

国资如此立场鲜明的力挺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可并不常见。如此一来,便给过度恐慌的市场各方吃下一颗“定心丸”。

万科管理层还特意分享了公司三季度最新经营情况,在房地产行业艰难形势下,万科依然保持了稳健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层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1037亿元,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为2.2倍。

融资层面,2023年1-10月,万科新增融资金额超850亿元,其中境内新增融资平均利率仅3.64%。

万科依然很稳。

但郁亮坦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决所有问题。”

坚决不躺平

每一轮房地产周期调整,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逐步修复到合理水平,都需要时间,万科也不例外。

时间来到今年2月底,万科又被“紧张”氛围笼罩。有传闻称,郁亮与深圳地铁相关高层奔赴北京,与以保险公司为主的贷款机构商谈非标债务延期。其中,与新华资产约100亿元债务展期谈判被拒绝。

尽管后来新华资产已出来澄清谣言,但万科“股债双杀”的局面仍被指从侧面引发外界对万科偿债能力的关注。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3月8日前后,多家险资派出高管到深圳万科总部进行新一轮磋商。

磋商方案包括将万科债务偿付期限延长至少一年、追加增信担保和抵押品,以及发行债券将“非标转标”等。

另一面,万科宣布2023年将不派发股息,这是万科上市几十年来,首次打破连续分红的举措,决定不分红。

对于这样的转变,万科董事会秘书朱旭作出回应,整个市场的信心还在恢复中,经营的不确定性还存在,取消分红,能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特殊时期的不确定性,保障经营安全。

郁亮则坦言,虽然万科很早提出“活下去”,但考虑还不够全面。在市场的变化下,过去稳健的标准不一定能完全保障公司安全。

彼时,万科业绩明显下滑。2023年,万科实现营收4657.39亿元,同比下降7.56%;归母净利润121.63亿元,同比下降46.39%。

面对这一幕,郁亮却依旧激情未减,他高呼“万科管理团队坚决不躺平,一定会跨过这个阶段性关口。”

而他给出的策略是,万科将加大盘活存量、不动产变动产等工作力度,未来两年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以保障公司安全。

此后,万科利好消息不断,其中包括与招商银行等头部金融机构签订协议,获得200亿元银团贷款。

并以22.35亿元成功转让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T208-0053宗地使用权,帮助公司持续瘦身,聚焦主业。

再之后,万科3月初全额偿付了6.47亿美元的到期美元债本息。

紧接着,近日又宣布全额偿还到期的6.126亿美元中期票据本息。随着这笔票据的偿还,万科今年已无到期的美元债。

据万科2024年一季度报显示,公司持有货币资金830.7亿元,足以覆盖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

融资方面,万科继续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一季度境内新增融资的综合成本为3.33%,保持行业低位。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万科的销售近况仍在下滑。

2024年1-5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为74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95%;合同销售金额为1022.1亿元,同比下降39.08%。

不过近段时间,房地产利好消息一直络绎不绝。降首付比、降利率,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等,一场保地产行动正在轰然拉开。

接连爆雷的庞大房企们,纵然曾为经济发展贡献不小力量,但唯有更多“活下去”的万科,才能真正撑起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行!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