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美:5年IPO之路难于取经,望见山门却跌落“珠江”

丸美:5年IPO之路难于取经,望见山门却跌落“珠江”
2019年05月17日 17:00 花朵财经

5年前的夏天,孙怀庆按下丸美IPO启动键,但他大概不会想到,这条路会如此之苦。这里的苦,绝非仅指时间长,还伴随着期间跌宕起伏的剧情。

5年来,光是招股书,丸美就报送了4次。募资规模,也由14亿元缩减至5.8亿元。从首次冲关被否,到被证监会取消审核,哪怕是如今成功过会,还是撞上了审计机构正中珠江被调查。最后这临门的这一脚,恐怕是所有IPO企业最不愿意见到的了。

中介机构被立案,若是在上会期间,IPO企业中止审查是必然的结果,但对于刚过会的丸美来说,情况又微妙了很多——5年修得正果,如今的丸美彷若“薛定谔的猫”,结局是完美还是玩没,没有人知道。

1大客户去年被2次处罚

丸美的产品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在其IPO历程中,这一模式也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披露,2015 年~2017 年,丸美经销收入分别为 10.96亿元、10.63亿元和 11.7亿元,分别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 92.02%、87.99%和 86.54%。

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正在合作的签约经销商数量为 202 家,登记在册的终端网点数量超过 14000 个。

除了经销商的稳定性、可持续等常规问题外,证监会更担心的是,丸美的销售模式是否有涉传销风险?又或者,丸美自己很OK,但以其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否保证经销商不传销?

2016年,丸美上会被否时,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对比分析丸美经销和直销两种销售模式与传销的区别,并补充丸美及其经销商是否涉嫌从事传销和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的相关规定。

2019年,丸美成功过会,证监会依旧放心不下,要求丸美补充说明是否存在传销等不规范的销售方式,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

可以说,丸美的销售方式,让证监会操碎了心。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截至目前,尚未有丸美或其经销商涉传销的事件曝出。

传销是没有的,但虚假宣传却跑不掉。

根据招股书前十大客户的披露,报告期的三年内,丸美第一大经销商客户一直是北京美妮美雅商贸有限公司,丸美对其销售增长非常快,2015年~2017年分别为1.01亿元、1.62亿元、2.19亿元,占比分别达到8.45%、13.43%以及16.24%,而这三年,丸美对其他任意一家客户的销售额,占比从未超过5%。

占比高实际也有原因,丸美披露,虽然前十大客户名单中,只列了美妮美雅,但实际上,丸美对它实现的销售收入来源于美妮美雅、北京欧玉美商贸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是丸美全国唯一授权的多家电商平台的线上经销商。

丸美没有披露与欧玉美的具体销售额,也没有在招股书中解释其中缘由。但花朵财经(F-Finance)发现,实际上,欧玉美问题不少,仅在2018年,这家公司就因虚假宣传被处罚了2次。

处罚事由,分别是:1、发布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的虚假广告;2、发布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虚假广告。

由于未能找到相应的处罚文书,花朵财经目前也无法知道,作为丸美的第一大经销商之一,欧玉美在经营过程中是如何虚假宣传的。

值得注意的是,丸美对经销商采取的是买断销售的模式,即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经销商向丸美买断产品后销售给下游客户。

一般来说,采取买断的经销模式下,强势的企业不仅没有应收账款,还会存在大量的预收,比如说茅台。

但丸美似乎正一步步丧失这一强势地位,虽然业绩在一步步增长,但2015年~2017年,丸美的预收账款分别为2.98亿、2.30亿、2.05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03%、19.01%、15.18%,占比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丸美还存在代销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代销商在当月向终端消费者销售商品后,次月向公司提供销售清单,双方确认后才能确认收入。

按理来说,这样的模式是很受代销商欢迎的,毕竟,先拿货,货卖出去了双方再结算,对于代销商而言,风险及成本都降低不少,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丸美的代销,主要通过屈臣氏、大润发代销丸美“春纪”品牌产品。但很遗憾,丸美的代销商中,至少是屈臣氏,并不看好丸美“春纪”品牌。由于销售收入和盈利情况未达预期, 2017 年下半年,双方终止代销合作。

这一点,从应收账款也可以发现,这一项目数额一直都不高的丸美,在2016年大幅增加,但到了2017年,又回落至往年水平。

实际上,采用代销模式,本身也凸显了下游销售商对该品牌销路和风险的担忧。丸美在招股书中宣称,“2016 年,公司开始开拓代销渠道……”,这是主动开拓,还是被动以账期换产品销量呢?

从上图数据来看,2014年以后的丸美,强劲的增长势头就不见了,2016年开始,增加了代销渠道,增速有所抬头,但随着与代销商不到2年的合作的终止,未来的业绩又将如何?

回到前面是主动开拓代销渠道还是被迫?答案显而易见。毕竟,没有厂商不希望所有货品都“先给钱再发货”。

2急于上市是为何?

花朵财经统计发现,从2011年至2017年,丸美几乎年年有分红,刨除转增股本以外,丸美共有6次现金分红,拿出了7.9亿元。

分别是:2011年分红1亿元、2012年1亿元、2014年1.2亿元,以及2015年~2017年的1.7亿元、1.2亿元、1.8亿元。另外,2013年拿出1亿元转增股本。

另外,从2015年至今,丸美每年期末账上就躺着一大笔资金,这些钱,还主要都是银行存款。

除2011年、2017年以外,丸美甚至都没有怎么打理这笔钱,几乎不做理财投资,就是放在银行里,以至于只有2011年和2017年有在投资收益项目上有些进账。

但你别说,哪怕放银行,这笔钱每年也可以产生上千万元的利息收入。

再从其盈利能力分析,2015年至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1.91亿元、12.08亿元、13.52亿元中,净利润分别达到2.81亿元、2.32亿元、3.06亿元。也是相当不错。

那么,问题来了,钱很多,每年都分,躺在银行赚的利息,都超过目前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一年辛苦赚的钱,够让人眼红的了。

就是这样,为何丸美这么多年来还一直执着于上市?而且,不惜“自降身份”,募投资金原本有14亿元之多,到后来,只缩减剩下不到6个亿,这笔钱,公司自己从银行卡里取出来便是了,为何又要通过上市来完成?

是因为有对赌协议?目前来看也不是这样。丸美最新一次报送,是在2018年3月,对赌协议解除之后。

招股书披露,此前的对赌协议是:“如果发行人在 L Capital 成为发行人工商登记在册股东之日起的 60 个月内未能完成合格上市,则 L Capital 有权要求孙怀庆、王晓蒲回购其持有的发行人全部股份”。但该协议在2017年12月1日解除。

当然,上市理由千千万,只能希望,孙怀庆在最后一次递交招股书时,心里想的不是套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