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如并不是一名书法家,至少,他自己不承认。当别人夸他的时候,他曾这么回应:文人写字,就像是农民闲暇时编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是的,与其说吴玉如是个书法家,还不如说他是个文人。除去书法方面,他在古文、诗词、文字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当然了,大家之所以对他评价那么高,还跟他那种刚正不阿、不远随波逐流的性格有关。另外,即使他自己不承认是书法家,也阻止不了外界的一致好评。启功曾经夸他说:“300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无第二。”著名画家李苦禅也曾赞叹说:“玉如公书文绝佳,真是千年不朽之文物,当重之宝之。”
今天呢,沐石就和大家一起好好欣赏一下吴玉如的行书手札,可以说是仙气十足,真的像启功夸他的那样:300年来就属他。
自清以来,大多数的书法家都会受到清代碑学的影响,在下笔写字的时候呢,一手学帖,一手学碑,比如咱们熟悉的沙孟海等人。直到现在,那些各大展览上的入围作品,都属于碑帖融合之后的创新一路。在碑学那么受宠的大环境下,吴玉如仍然坚守着他的帖学传统。他的书法,虽然融汇了诸多名家的风格,但总体仍不离“二王”这一脉络。写出来的字,是飘逸的,是灵动的,甚至是豪放的。
比如下面这幅手札,细节不看,光从整体上说的话,那种味道,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熟悉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当代书坛,精通笔法的人一大把。具体到用笔,很多高手都能把古人的笔法临写的惟妙惟肖。可是呢,那种精到,总感觉缺了一点味道,总感觉有过多装饰的成分。
到底怎么才能写出类似吴玉如的这种味道呢?吴玉如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作字能知含蓄,自得静中趣,可免剑拔弩张之累。作字养心,何以故?因书法能使人心静,静则不乱。所谓神凝于一,一则化;不一则散而不聚矣。”吴玉如说得挺好,咱们听着也挺受用,可是呢,对咱们的帮助应该没有多大。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真正想做到,可不是明白了道理就行的。比如说,咱们都知道“静中趣”是什么意思,咱们也明白要“含蓄”一些,在具体书写的时候,怎么能实现呢?这么说吧,有些时候,你越想刻意表现什么,就越会暴露出什么。有些气韵,根本不是简单的模仿就能得来的。
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书法也是同样。要想真正地写出风采,用笔功力是一方面,另外呢,还需要咱们的肚子里有东西,脑子里有想法。读书和书法的关系,看似有点不那么直接,但确实会在无形之间影响我们,这就像是一个人的气质。写字先读书,读书先做人,否则只会乏书卷气,没有格调。吴玉如说得,真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