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形势逆转。
德尔塔变异株袭来。
反正,南京这次被骂出了翔,扬州让爱打麻将的老太太折腾得够呛。张家界人更是一万匹草原神兽从心头奔驰而过,最新的通知,所有居民和游客,都不得离开张家界。
还有,郑州、长沙……很多城市小区,一封一大片。一个确诊殃及一大片,今天还能开心出去,明天却一家隔离。人生,就是这么神奇。
我不评价这些措辞,小心驶得万年船。非常时期,非常举措,肯定也有其道理。
但我更佩服上海的做法。
看上海发布8月4日的最新通告: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通报:本市8月2日新增的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为普通型,目前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市、区相关部门继续开展后续调查处置,落实相关人员排查管控,做好流调溯源有关工作。
截至8月4日14时,已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67人,全部落实集中隔离措施,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377人,全部落实集中隔离措施,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已排查到在沪68517名筛查对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585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经国家和本市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该确诊病例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因暴露于由境外输入病毒污染的环境引发的感染……
8月2日的确诊,8月4日全部查清。
涉及的密接和次密接,总体400多人,范围也不算大。
其他都是筛查对象,应该是大数据+核酸,有针对性的。
反正,一纸通告,让人看到了上海的效率,上海的精细,上海的从容。
如果放在其他地方,可能会怎么样呢?
我估计,极端一点,有可能整座城市都停顿下来,所有人,挨个都核酸一下;或者,南京、郑州等地的人,不管你绿码还是青码,来了一律集中隔离,要不给你汽车贴上封条,警车开道,送你原路出境,哦,你路上内急怎么办,给你发一个小桶……
但,这种极端的事情,我相信,上海人永远做不出来。
记得去年春天,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有一个关于上海人买口罩全国第一的笑话,有些人就嘲讽:上海人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
但也是这一天,很多上海医生积极奔赴武汉,有朋友这样说:
很喜欢一个城市这样的两面:
一点的事就怕死,如履薄冰;
天大的事不怕死,舍生取义。
越文明城市,越有机会有这样的双面性。
当时全国一片风声鹤唳,甚至一些地方对外地人各种排斥,但上海没有,也没有进入“战时状态”,没有全民核酸检测,没有封城、封区,仅仅封闭了几个中风险小区,就做到了快速响应和精准处置相结合……
现在,面对德尔塔,依然如此,而且,更加精细和从容。
这个夏天,有很多悲伤的事情,人们为逝者送花,有人想起11年前,上海也曾有过疏漏和悲剧,因为电焊工人违规操作,焊渣点燃了尼龙安全网,静安区一栋教师公寓大楼发生火灾,58人死亡,71人受伤。
除了严肃追责外,2010年11月21日,遇难者的“头七”,上海的领导人,从书记到市长,每人一朵白花,到现场向遇难者致哀。
上海市民自发来到火灾现场悼念,据统计,当天献花的市民多达十万人。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当天在现场演奏《圣母颂》、《让世界充满爱》等歌曲……
这是一座城市的温情,也是执政者的人文关怀。
这样的上海,其实正是中国的门面,也是中国治理能力的体现。
所以,不是“上海幸好有张文宏”,而是“张文宏幸好在上海”。
希望上海还是上海,继续从容,不要让我这篇文章打脸了。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财经自媒体联盟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