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本是试图提升欧洲整体防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却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的联合抵制下受挫。不是说好的挺直腰杆子,拿起枪杆子,勇敢地对抗俄罗斯吗?怎么这么快就又不想干了呢?
这三个西欧国家拒绝欧盟贷款方案,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地缘利益考量。从地理位置上看,他们存在一种错误的“安全舒适区”幻觉,认为俄罗斯若西进,首当其冲的是东欧国家,而非自己,因此不愿为所谓的欧洲整体防务投入过多。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高达111%、144%和113%,深陷财政困境的他们难以承担额外的防务开支。法国总统马克龙虽常提及“欧洲战略自主”,但面对欧盟要求填补41亿欧元国防预算缺口时,却选择推诿。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基于一种赌徒心理,他们认为俄军若进攻,必先经过东欧缓冲带,这种短视的想法使得西欧国家在防务上懈怠,正如希腊前财长讽刺的那样,地中海的阳光软化了他们的防务神经。
冷战结束后的“和平红利”让西欧军队陷入了长期的文恬武嬉状态,军费成为了政客们的提款机。以德国为例,18万现役军人却配备8万文职官僚,军队臃肿不堪,本应是军事力量象征的豹2主战坦克仅存300辆,且半数处于近乎报废的“博物馆状态”。曾经强大的德国军工体系如今漏洞百出,2020 - 2024年间70%的武器需从美国进口,这无疑是工业体系系统性坍塌的表现。

乌克兰战场让西欧武备的虚弱暴露无遗,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存在28亿欧元和13亿欧元的国防预算缺口,连维持基础弹药库存都困难重重。荷兰议员奥姆齐格特警告,若乌克兰军队调转枪口,可能比俄军突破顿巴斯更迅速地威胁到柏林,这种“马奇诺防线2.0”式的战略幻觉,充分说明了西欧在防务上的自欺欺人。
冯德莱恩计划中的1500亿欧元贷款与拨款路线之争,成为了欧盟内部南北矛盾的导火索。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坚持“共同举债、直接拨款”,意图让债务负担相对较轻的德国(债务/GDP 66.4%)和荷兰(48.7%)为其防务买单,这种“劫富济贫”的想法遭到北欧国家的强烈抵制。
慕尼黑IFO研究所经济学家福斯特指出,当德国纳税人发现要为意大利的F - 35战机还贷时,欧洲团结的神话就会破灭。新冠疫情7500亿复苏基金的经历让德国等北欧国家记忆犹新,他们承担了大量担保责任,却未能阻止南欧国家将资金用于非产业升级领域。如今在防务领域若复制这种模式,无疑是在主权债务的火药桶上玩火。
当欧盟内部还在为防务问题争吵不休时,俄罗斯已悄然完成军工产能转型,其炮弹年产突破300万发,是欧盟总和的15倍。欧洲防务自主的时间窗口在政客们的扯皮中逐渐关闭。
欧盟的防务觉醒运动,虽迟来三十年,但本应是提升欧洲战略地位的契机,然而现实却是各国在利益算计中迷失,在战略上不断溃败。马克龙等领导人在“抗俄先锋”人设与“福利民粹”现实间徘徊,冯德莱恩试图用财政魔术变出军事硬实力,最终欧洲在安全与发展的双重陷阱中越陷越深。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