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兴化府:非遗传承与创新之光永不熄灭

莆田兴化府:非遗传承与创新之光永不熄灭
2024年06月14日 16:23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时值仲夏,端午前夕,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为了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福建省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盛大举办。活动吸引了数万现场和在线民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让非遗传承在莆田的街头巷尾“动”了起来。

福建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中11个系列主题活动接踵而至,莆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国平认为,“我们把非遗的元素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结合起来,打造非遗新业态,让非遗更贴近民众日常生活。”

伴随夕阳落下,属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热闹非遗街会正式上演。

#1

山海福建·多彩非遗

街头非遗达人秀

畲族竹竿舞

竹竿敲击地面的节奏明快而有力,畲族姑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或绕圈而舞或形成纵队依次穿梭于竹竿之中,好一曲别开生面的畲族赞歌。

与畲族姑娘们告别,夜晚的兴化府比日照时分更添一丝韵味。

建瓯挑幡

------------------

“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脚踢西方柱” 是为南平建瓯挑幡。幡体多为长约10米重达20公斤的粗大毛竹,笔直而坚韧,幡幅随风飘扬,演者时而头顶幡体,时而肩扛幡尾,甚至用鼻子托,用牙齿咬,美与平衡感、力量感的完美融合让人叹为观止。表演阿姨告诉我,“这样的‘功夫’我们已经练了二十多年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挑幡便一代代传承下去了。

厦门拍胸舞

舞者们赤裸上身,以手掌拍打胸膛,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充满力量,在灯光的映照下,每一次拍打都闪闪发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如光芒照耀进生命。吸引现场观众驻足的不止这舞蹈的热烈,更有厦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2

艺蕴匠心·砥砺传承

非遗技艺展示

莆田木雕

拿着工具的男孩年纪虽小,手中的刻刀却运用得娴熟自如,他专注地凝视着木料,木锤敲击,木屑纷飞,艺术品悄然诞生,眼神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与对技艺的渴望。

脱胎漆器髹饰

------------------

台胞黄守堃带来的创新非遗大漆作品,是一支用大漆包裹着的鸟笛,在他的吹奏下,“鸟鸣”婉转入耳,大自然的旋律在唇齿间倾泻而出。

银饰锻制

纯银锻制一盏灯要耗费匠人两个多月的心血,灯上的花纹繁复而精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一件件精致的银饰前,技艺传承者所展现出的自信与骄傲,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只是非遗作品的主人,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游人驻足片刻,技艺传承者们沉浸非遗世界。匠心独运,非遗的力量生生不息。

#3

非遗同行·健康饮食 

妈祖筵席长街宴

以“妈祖文化发祥地”而闻名的城市,自然连吃也绕不开与妈祖的精神链接。自宋代以来,“立德、大爱、行善”在妈祖精心“挑选”出来的这12道菜里,展现得“色香味兴俱全”。莆田靠海,饮食又俱闽地风味,妈祖筵席的特色,也正体现莆田美食的特色:“妈祖喜面”——红菇卤面、“永保祥和”——红烧南日鲍、“富贵康宁”——金钱铺满地等精致美味,再现莆田人对妈祖信仰的虔诚。锅起食出,滚滚热气升腾,更添人间烟火气。

此夜,亲朋好友相聚于此,在这红砖古厝里,街头巷尾间,20张桌凳相连中,共品妈祖筵席长街宴。共赏“舌尖上”的非遗之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宴会落下帷幕,掌声渐息,对非遗的传承、创新与热爱,如艳阳灯明永不熄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