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300万以上年薪全部退还?从2019年开始追溯?真相到底如何?

公募基金300万以上年薪全部退还?从2019年开始追溯?真相到底如何?
2024年06月11日 14:18 易趣财经

6月7日消息 在限薪传闻之后,一则关于“公募基金300万以上年薪将要求退还”的消息刷爆金融圈。

有市场小作文称公募基金2019年以后年薪300万以上被要求全退,传闻有鼻子有眼的写到“马上要出文件,估计一批人要卖房子退钱了”。对此,一开始有部分公募人士表示对退薪传闻是真的,其表示年薪300万以上进行追溯、要求全退的消息是真的,“据说已经离职的人也要退,但可能不是强制性的,只是通知要退款,追溯时间和范围也不太清楚”。

不过有部分公募人士表示上述传言不实,目前没有收到监管层出台的类似规定。就此消息,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记者等媒体向监管人士及北上广多家基金公司求证,监管人士表示,上述传闻不实,并无相关文件公布。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证实,近期并未收到相关文件或者监管窗口指导,纯属谣言。

谣言四起或与近期监管的检查趋严有关。据了解,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正在面临来自证监局、股东方、国家审计署的多轮检查,其中国家审计署已经于近期入驻了头部约12家公募基金公司,进行为期数周的驻场审计检查。

“公募300万以上年薪将要求退还”的消息真真假假,尚不能完全证实。不过,基金圈限薪传闻由来已久,并且各种流言始终围绕300万元的关口展开,似乎300万元薪资标准成为了金融圈高薪与否的分水岭。

300万以上年薪需退还?

据券商中国报道,该传言的源头是一则聊天记录,当事人在聊天中称,基金公司要“2019年以后年薪300万以上全退”,“易方达的高管之前已经已经退钱了,说保证基金经理上限年薪750万,结果失败”,“马上要出文件,估计一批人要卖房子退钱了”。

但当券商中国记者向各大公募基金公司求证,多位公募人士表示上述传言不实。

有头部公募人士表示,“不知道消息从哪来的,反正我们从来没听说上述消息”,也有基金公司高管明确表示“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尚未出台关于公募薪酬的具体规定”,还有基金经理回复“我们没接到相关通知”。

“完全没听到这个说法,一听就是假的。”北京一家大型公募相关人士如是说。还有不少基金经理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根本拿不到一年300万元的薪酬,“感谢公司用这种方式保护了自己”。

“现在还处于信息很混乱的状态,虽然有部分公司上报了薪酬方案,但监管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更没有出台关于公募薪酬的具体规定,大家都还在观望。”有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而且退还薪酬的意义不大。退还给基金公司吗?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好像关系不大。”

基金圈限薪传闻由来已久

基金圈限薪传闻由来已久,上一次是在4月11日左右。当时一则“基金、券商限薪已经开始。上限300万,博时基金,招商证券已经正式发文”在业内广为流传开,有业内人士称传闻中的限薪300万是总包,包括底薪、年终奖等,是针对行业内所有人。对此曾有公募人士表示关于基金、券商限薪已经开始的消息确有听说,而且上海有头部公司已经接到,但深圳还没有听说。但其强调,目前听到的方案有很多种,但限薪范围大同小异,“差不多都是在300万-400万之间。”

彼时,虽然没有一家基金和券商公开证实相关传闻,但是包含基金、券商在内的金融圈降薪已经是既成事实。

在2021年初,一则“诺安基金蔡嵩松年终奖8000万”的消息曾在业内热传,随后诺安基金出面辟谣称“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公司实行密薪制,并不了解其他员工的薪酬情况;不过诺安基金也给自己留了“余地”,其婉转的表示公司会根据优秀员工的表现给予一些激励政策,这也是诺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

而私募发起年终奖来,也是丝毫不手软。2021年底,一则“一位量化私募行业从业者年终奖高达5000万”的消息火爆全网。网传社交媒体图片显示,网民发帖称:“同事的同班同学做量化,今年奖金超过5000万元……今年做量化的二级私募确实厉害了,业绩大爆表,震荡市中,模型的确优于人脑。”

不过2022年上半,这种好日子随着证监会的出手的告一段落。

2022年4月下旬,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曾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2022年5月市又有消息传出,监管部门对口指导,要求基金公司应抑制薪酬过高,增长过快,要有对少数冒尖情况的相关调控措施。

2022年6月,基金业“限薪令”正式出台,在中基协制定嘚 《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中提到,基金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亏损了4347.74亿元

一方面是监管严控薪资,另一方面公募行业近两年收入和利润不断下滑。

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亏损了4347.74亿元,2023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亏损达8900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亏损5725亿元,股票型基金亏损3245亿元。债券型基金盈利2381亿元,相比上年的838.74亿元大幅上升。2022年公募基金整体亏损-14547.80亿元。

与此同时,公募公司2023年共获取管理费报酬1333.46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7.56%,其中混合型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了19.94%。尤其是主动权益大厂,受影响更大。环比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中欧基金管理费下降四成,汇添富基金管理费下降逾三成,富国基金、广发基金下降逾两成。从2023年全年来看,上述4家头部基金公司,管理费同比下降一成至两成。

在收入、利润不断下滑情况之下,公募基金高薪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券商也在降薪

在基金圈降薪的同事,券商也在降薪。从2023年年报看,在51家上市券商中,已经没有券商人均薪酬过百万元,“人均百万”工资时代已成为过去时。

Choice数据显示,51家上市券商中,27家券商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降。其中,天风证券以14.77%降幅位居榜首,中金公司降幅为14.54%,紧随其后。此外,中原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等降幅也都超过了10%。

曾传出“限薪300万元”的招商证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降至45.65万元,与两年前相比减少了约24万元;“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已不足80万元;国泰君安人均薪酬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为64.75万元,与两年前相比减少了约10万元。大部分券商相较两年前,工资出现下降或原地不动。

虽然退钱传闻真真假假,但是金融圈降薪早已是既成事实。

来源:易趣新财经综合自券商中国 上海证券报 金融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