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还有哪里

明朝16帝,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还有哪里
2020年11月25日 12:12 影皮人谈影

明朝作为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一共拥有276年历史。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检,一共历经16帝。其中有13位,死后被葬在明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不在其中。

或许有人会说,这我都知道啊,有些人甚至还去过明十三陵。但实际上,明朝一共有19座帝陵。这就有些奇怪了,明明只有16个皇帝,为何会有19座帝陵呢?除了明十三陵还有哪里?葬的又是哪些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朝的19座帝陵。

(明太祖朱元璋)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洪武十四年,明孝陵开始动工。第二年,马皇后去世,同年入葬该陵。之所以叫“孝陵”,是取“以孝治天下”之意,也有说法称,是因为马皇后的谥号为“孝慈高皇后”。

明孝陵一直到永乐三年才全部建成,历时25年,是明清皇陵之首,因此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朱元璋执政时期,明朝的首都在南京,这也是他没有入葬明十三陵的原因,因为明十三陵是后来才在北京修建的。

(明孝陵,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拜谒孝陵时,亲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

明十三陵

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明朝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因为朱棣登基后,决定迁都北京,所以自然要在北京修建帝陵。当朱棣的原配徐皇后去世后,他随即下令立马动工,所以第一个入葬明十三陵的,就是徐皇后。

而起初这里并不叫“十三陵”,毕竟皇帝不能未卜先知,预料到这里会埋葬十三位皇帝。而最后被葬在的这里的十三位皇帝,分别是:

明成祖朱棣(长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镇(裕陵)、明宪宗朱见深(茂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熜(永陵)、明穆宗朱载坖(昭陵)、明神宗朱翊钧(定陵)、明光宗朱常洛(庆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检(思陵)

(明十三陵)

景泰陵

景泰陵埋葬的,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怂恿,御驾亲征瓦剌,结果被俘虏。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群臣拥立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改元景泰,因此也称景泰帝。

后来明英宗复位,朱祁钰病逝,前者将其帝号去掉,降为郕王。为了泄愤,又把朱祁钰的寿陵捣毁,将其以王礼葬在金山口。明宪宗即位后,恢复了景泰帝号,于是将原来的墓扩修为皇陵。明世宗即位后,又将这里整改,把绿瓦改为黄瓦,让这里真正符合帝陵规制。

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朱祁钰没有葬在明十三陵。还有一位没在明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因为他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所以没有属于他的帝陵。

(景泰陵)

明祖陵、明皇陵

朱元璋称帝之后,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西岸,建造了明祖陵。顾名思义,这里埋葬的是老朱家的祖宗,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其中后两者只是衣冠冢,由于朱元璋分别追尊他们为裕皇帝、恒皇帝、玄皇帝,因此这也是皇陵。

至于明皇陵,则是朱元璋为父母、兄嫂修建的,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这里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王之陵,但其制度与明孝陵、明十三陵是一样的。

(明祖陵)

明东陵

明东陵埋葬的,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朱标。朱元璋称帝之后,就立朱标为皇太子,用尽心血培养他。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追谥儿子为“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后,便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东陵也由太子陵,升级为皇陵。

明显陵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所以他驾崩后,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继承,就是明世宗。群臣认为朱厚熜是小宗入继大宗,理应该与堂兄朱厚照一样,尊明孝宗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但朱厚熜坚持要尊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因此君臣产生了“大礼议”之争。

嘉靖二年,明世宗下令,将生父原本的兴献王墓由黑瓦改为黄琉璃瓦。嘉靖三年,明世宗加尊生父为“献皇帝”,将兴献王墓正式更名为“显陵”。嘉靖十七年,他又为生父追尊庙号“睿宗”。嘉靖二十七年,正式恭迎献皇帝神主入太庙。

(明显陵)

所以为何会出现19座帝陵,是因为有明孝陵、明十三陵、景泰陵,分别埋葬了15位官方认可的明朝皇帝。另外的明祖陵、明皇陵、明东陵、明显陵,都是明朝皇帝追尊自己的父亲(以及祖先),导致陵墓规格升级为皇陵,这便出现了19座帝陵的现象。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