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如此深爱着袁隆平

我们为何如此深爱着袁隆平
2021年05月24日 16:21 寂寞健康红酒

距离地球2.88亿公里的浩瀚宇宙深处,天秤座,一颗亮度不足金星四亿分之一的星星,此刻如太阳一般穿越光年,照射在一片公鸡状大陆,十四亿人的心田上。

这是8117号小行星,袁隆平星。

人间星陨,长耀夜空。

雨中的长沙,空气中挤满了凄唳。人群的悲怆,硬生生把泪水蒸腾成了雨雾,拂去袁老周身的浮尘。

车流停了下来,自发鸣起长笛,每一声呜嚎背后,都是一颗难以平复的心。手捧菊朵的长龙,从城市四面,从山水之间,抽身于高楼,着眼于田野。我们这一代的人向来不曾感受,当年的人民十里送别周总理的那份长情,现在焕然明白,那是痛彻心扉的爱。

不需要任何刻意的渲染,也不需要宣传。人们对造谣的愤怒,和消息尘埃落定后的震惊与哀伤,都是发自心底的。柚子很不解,为什么上天要如此安排,非要用痛来把彼此的心连接。

除了悲怆,还有难以名状的愁绪,说不上来。我总觉得,这样一位从教科书里走出来的先生,应该是与人民长存的不朽存在。我们从未见过,但我们又好像总会相见。

翻开朋友圈,打开互联网,走上街头听人们口中的留恋,每一个操着中国话的角落,是夜都在为袁隆平院士的离开而啜泣,这位91岁的大男孩,得到了十四亿份爱。

我们为何如此深爱着袁隆平?

每个人都亲切的呼喊着他:袁爷爷。不只是因为年龄,我想当我们看见袁隆平院士时,是会情不自禁叫出一声爷爷的,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爷爷一样,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

吃饱饭,多吃饭,吃好饭。

杂交水稻的成就,是中国农学的长征,而袁隆平的功绩,宛若现代中国的神农氏。人民会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让人民不饿肚子,解决了最根本的生存问题。也许你不曾走过祖国的山河大地,但你的生活有他的大米保驾维系。

杂交超级稻,是一种作为战略物资保障的存在,让我们不会被天灾,被人祸,被外部势力卡住口粮的脖子,守住粮食的命脉红线,同时也能向全世界不发达地区,输送温饱,维稳和平。

西方人在餐前会做祷告,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丰盛的餐宴。他们说我们中国人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浪漫,只能看见眼前的物质,却不感念天主的恩赐。

那些所谓的“仪式感”,在我看来更像是沉溺在对自我虔诚的自恋中。中国人不盲目,也不迂腐,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吃上一顿饱餐,应该感谢的不是上帝,而是一位位在农学前线上打拼的先驱。

禾下乘凉,是他为人间种下的梦,这一梦做了61年,梦醒时分,已梦境成真。

他们爱你,因为你爱他们。

直到91岁,他仍然奋战在水稻基地的第一线,也正是三月份在试验田摔了一跤,才导致袁老住进了医院。凭我的见识,很难用最妥帖的语句,来形容袁老为十四万万同胞所作出的贡献,和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最让我动容的,不是一道道挽联,而是十数亿声:

爷爷,我会好好吃饭。

稻田不语,功同日月。

湘雅医院的门前,三束稻子整齐排列在那里,根部还簇着新泥;禾苗青葱的大地,风吹过去,听见的都是他的低语。

“要快快长大,长高,让更多人吃饱。”把一个看似朴素,却困扰了中国人五千多年的心愿达成,这份功绩,将他写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都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不甚解,在我看来是袁老这样的伟人的争先,才有了无数中国人的滔滔不绝。建设华夏的气力、平地高楼的拔起、中国脉络的川流不息,都凝在稻穗里,凝在米粒里,他播下的种子,撑起了中国绚烂美好的天际。

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就是对生命的热爱。

袁隆平院士拥有对生命最崇高的热爱,才将自己的一生投身稻田,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供给养分。他拥有对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热爱,将人民的饭碗,当作自己永恒的战场。有网友看见,步履蹒跚的袁爷爷,常到超市遛弯,看一看米价,再带着笑容心满意足的出来。

中国人不会再饿肚子了,绝对不会。他坚定地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国士无双,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功绩,不是袁老被十四亿中国人铭记的全部,功绩背后,那份对人民始终如一的全心全意,才是他的丰碑。

毛主席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那颗星星一直在朗朗夜空,福佑着他的稻田,养育着他的人民,爱着他的祖国,爱着他的儿孙,爱着他的爱的中国魂。

惜别袁隆平院士,每天都要好好吃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