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看待医疗器械的出海之路?| 投资人说

我们如何看待医疗器械的出海之路?| 投资人说
2024年05月23日 18:01 时代伯乐创投

医疗器械行业,曾一度被誉为“黄金赛道”,其增长速度与利润空间均远超其他传统行业。然而随着集采政策的实施、反腐风暴的席卷、上市难度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困境,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寻找出路。一方面,是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它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希望通过出海求生来摆脱困境。

以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为例,2023年上半年,迈瑞实现营业收入184.76亿元,同比增长20.32%,其中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40%。而联影医疗也在海外市场收获颇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联影医疗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40%,海外收入占比13.8%。

这些医疗器械企业为何纷纷出海?出海的优势与困境在哪里?

本篇文章,时代伯乐带您解析医疗器械的出海之路。

伯乐君:请您先介绍一下中国和海外主要国家的医疗采购体系。

刘夏樾:海外我主要介绍下美国,美国的商业医保在美国卫生总费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的医保体系,包括政府建立的公共社会保险体系、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医疗保险体系。政府医保是美国基础的医疗保障,主要覆盖老人、儿童、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等少数群体;而商保主要覆盖多数人群的医疗保障。

2021年,商业医保与其他第三方付费者项目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42.0%,与政府医保基本相当。另外,美国民营医院占比高,与商保合作意愿强。

美国医疗机构以民营医院为主,截至2020年末,美国共有6093家医院,其中民营医院4935家、占比81.0%,非营利性民营医院超过3700家、占比60.8%,保险公司客群覆盖面广(2021年美国商业医保覆盖率66.0%),采购潜力大,能力比较强。

而目前中国医疗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显的即医保资金面临的压力和医疗资源结构性缺口问题。

据艾昆纬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在2029年将会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风险,至2034年将面临亏空风险。

同时,医疗资源分配面临结构性缺口问题。大量病人蜂拥至数量有限的等级医院。以2018年为例,全国医疗机构中占比不超过4%的等级医院接诊了超过40%的病人,而在占比近95%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诊疗人次仅占53%。

与海外相比,公立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医改控费的要求下,现金流紧张。

伯乐君: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之路?

刘夏樾:2022年,美国继续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的最大市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了1115亿元,占据了总出口额的23.18%。

中国对其传统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及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对亚洲国家的出口额及出口占比则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在医疗器械的三大类别中,企业海外业务收入的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低值耗材、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

2022年,低值耗材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平均为55.4%,医疗设备为38.8%,而高值耗材仅为14.1%。

这一数据分布基本上反映了不同类别医疗器械出海难易程度的差异,低值耗材因其易于出口而最早出海,其次是医疗设备,而高值耗材的出海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伯乐君:您认为这些企业为什么要出海?

刘夏樾:一是为了扩大市场的容量,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目前受到众多控费政策的限制,而海外市场的价格体系相对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元(约合4517亿美元),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其市场潜力将扩大3到9倍。

二是对产业及技术升级的需求,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而医疗器械行业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海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能够促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三是国际化战略的驱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出海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取更多市场信息,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学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对国内企业来说很重要。

伯乐君:国内医疗器械出海有哪些支撑和有利因素?

刘夏樾:优势主要包括成本优势、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例如中国拥有较低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组装成本较为低廉。

此外,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规模经济优势,大规模的生产同样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而政策支持主要体现为政府为推动医疗器械出口,提供了包括出口退税、研发资金支持、简化审批流程等有利政策。

伯乐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迈向高端化方面,目前还有哪些难点和堵点?

刘夏樾:迈向高端化的难点和堵点最主要的几点。

一是技术瓶颈,高端医疗器械通常涉及复杂的技术和精密的设计,中国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如部分高端原材料、核心部件和高端制造工艺等;

二是创新体系,虽然中国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转化效率有待提高,缺乏足够的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

三是产业链协同,虽然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缺乏高效的产业协同创新。

伯乐君:您对高值耗材的出海建议有哪些?

刘夏樾:高值耗材的国际潜力巨大,但其出口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当前的医疗设备市场中,医院的采购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医院在采购时通常更加注重性价比。

而高值耗材的使用却主要由临床医生来决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医生进行培训,并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

大多数国产企业并不具备在国际市场进行学术支持的能力,因此单纯依赖经销商来进行高值耗材的国际化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需要提升产品的临床价值。

目前,中国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医疗器械企业仍为少数,产品的临床优势和渠道布局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属性,灵活应对不同海外市场的法规和合规模式挑战,并制定出适合的出口策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