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台积电,比IPO募资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尽快挖角一流人才

对抗台积电,比IPO募资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尽快挖角一流人才
2020年05月07日 21:19 财经野武士

中芯国际最近终于决定在A股科创板申报上市了。这个熬了20年、从成立到现在,发展历经一波三折的中国本土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即将迎来了股权融资的高光时刻。

设想一下,中国每年进口的半导体产品价值是1500亿美元,全是都是境外和国外所生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家企业只要切10%的产值,就是150亿美元,换而言之就是千亿人民币产值,带动的半导体产业链也会达到千亿增长。

中芯国际俨然是这个最大的香饽饽。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本土芯片制程代工企业,因为在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晚,中芯国际代表中国半导体产业冲刺国际市场的希望。

愿望是极度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相当骨干。2019年中芯国际年营业收入31亿美元,等于210亿人民币,一家200亿元营收的ICT企业,放在中国市场波澜不惊,跟龙头台积电相比,不足十分之一。

但是,中芯国际在2017招揽了梁孟松加入,以及2019年从纳斯达克退市,以及美国针对高科技行业步步紧逼,如今的中芯国际是通过A股融资做大做强的关键窗口期。

过去中芯国际可谓是被台积电压着打,充满了屈辱。

台积电在芯片代工产业首屈一指的地位,占台湾股市综合指数的24%,而且台积电也在美国上市,因此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现金分红,台积电都是红筹股,而中芯国际则由于产值较低备受资本冷遇,估值也相对较低,因此难以利用资本的优势扩大业务。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芯国际可以说被台积电压的喘不过气来。

更绝的的是,过去一直对祖国大陆投厂犹豫的台积电,2015年开始有了在大陆投资的想法,意图在市场对中芯国际进行围堵。2016年初,台积电在南京正式设厂,主做16nm和14纳米制程芯片代工,而彼时中芯国际28nm都还没有信心量产。

说白了,台积电希望在中国大陆形成压倒性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以此干扰资本机构对中芯国际的投融资,从而阻挡中芯国际发推进14nm和7nm制程芯片代工业务,这就是金庸小说所谓的“断龙石”,对中芯国际这个本土龙头对外发展进行封禁,断了中芯国际发展更先进制程的念头。

同时台积电也是意识到,中国每年15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进口,不可能不扶持产业内向化发展,如果台积电仍偏踞台湾,台积电的订单市场必然会面临蚕食,制程代工会转单到中国大陆的企业,届时台积电即便有更先进性制程,但毕竟大宗芯片需求仍以28nm以下制程居多,在低制程业务方面会被其他大陆厂商瓜分,而且还会受到高端制程方面的挑战。

所以进入中国大陆投资,成了台积电酝酿已久的战略选择。

只是台积电没想到的是,2017年中芯国际挖来台积电著名“老将”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董事长,而且梁孟松还顺带带去了台湾新竹科学园200位半导体高手加入了中芯国际,那很快中芯国际就突破了28nm制程,并把3%的良率提升到97%,2019年又实现了14nm制程芯片的量产,并且还攻克了7nm工艺,与台积电的差距缩短到2~3代,虽然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差距依然不小,但是台积电之前因为三星招募梁孟松,被夺走了一部分苹果芯片的市场,也有些许担忧。

我们知道过去中国通过产业投资风险,收购兼并,以及与外国研究机构的合作,中国一部分的产业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提升到世界的前列,中芯国际通过此次融资,能够与台积电并驾齐驱吗?

核心要从员工层面来看,如果不能解决员工问题,这种可能性就比较低,除非中芯国际通过新的技术,还实现了这个弯道超车。

因此,核心答案还是资本和人才,除了大手笔融资以外,关键还是招募到优秀的技术团队。

对于一个芯片代工产业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员工,如果员工都是一批高素质,高学历、资历深的人才,在制程方面实现突破,就能够达到快速量产的能力,就能够创造更高的产值和竞争力。

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已经两年多,顺利带领中芯国际突破了14nm的重要门槛,是中芯国际有史以来最大的突破。据悉,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之后,员工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日常都是在加班加点的赶进程,处理产品线的问题。

这足以说明,员工是整个芯片企业的核心资产,芯片代工产业具备强研发性,不是仅仅依靠规模化,固定资产投资,就才能兴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