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的柳钢为什么搬到防城港?没其他选择了吗?搬过去后还姓柳不

南迁的柳钢为什么搬到防城港?没其他选择了吗?搬过去后还姓柳不
2017年12月30日 19:59 不才网

一则“柳钢减产南迁”的消息,激起柳州网民的“恋钢”的热情。很多网民哭诉,希望柳州市政府,无论如何也要把柳钢留下,因为柳钢对柳州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即便是同属龙头的柳工、柳微(五菱)、柳汽,也都或多或少离不开柳钢生产的钢材。(不才我觉得,这远远超出柳州市政府的职能,柳钢应该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直辖的,因为柳钢党委书记是由自治区政府委派的。)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怂恿的声音,说什么实在受不了煤砂的侵扰。为什么会这样呢?两派的观点相差如此之大。不才我觉得,因为柳钢是柳州、乃是广西的龙头企业,是柳州经济的赵子龙、是柳州GDP的贡献大户(据说一年好几百亿)、是柳州工业产业的带头大哥,同时,也是柳州环境污染的钉子户。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接近报废的小电驴被交警给带走了,嘘寒问暖了一阵后,问他怎么这么久也不去把驴给牵回来,他说,“牵啥牵啊,估计早就被送柳钢去了。”这个故事与柳钢南迁没任何关系,但至少说明,柳钢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但凡跟钢铁有关的,柳州的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柳钢。

在我们这,坊间流传这么一个段子——一个大龄女青年相亲,前面的应亲者,有英俊潇洒的公子哥、有才高八斗的文艺青年、也有家财万贯的钻石王老五,可她就是没看中。最后,她竟然看中了一个,当时还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刚进厂)。这让很多人不解,特别是前面的那些应亲者,纷纷为女青年叹惜,说什么鲜花插在牛粪上。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那个打工仔所在的工厂,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柳钢。柳钢,那是柳州人的骄傲,很多人为了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挤破了好几层头皮。自然,如果能成为柳钢职工的家属,应该也是一种荣耀吧。

柳钢在柳州人心中的地位,目前是无可替代的,柳钢对柳州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重点讲讲柳钢为什么要南迁。

说到南迁,我先斗胆瞎猜一下,为什么广西政府当年把钢铁厂落户在柳州?可能是因为柳州地理位置的优势。柳州地处广西的中部,交通四通八达(指的是陆地),柳州生产的钢铁,不管是运送到南边的南宁、北部的桂林、西边的河池,还是东部的梧州,相对其他城市来说,都非常方便,运输成本绝对是最低的。自治区当年的设想,可能是先立足广西,自给自足。至于辐射全国的事,以后再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柳钢在广西确实扎稳了根,同时也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柳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当年落户交通便利的桂中柳州有很大关系。但在今天看来,这也成为了制约柳钢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人开玩笑说,“钢铁厂除了炼钢者的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煤炭的搬运工。”这话不假,据说,每炼一吨钢,大约需要0.9吨标准煤(何为标准,我也不懂,姑且就理解为煤吧)。据估算,柳钢2017年的年炼钢量将达到1140万吨。也就是说,大约需要1000多万吨煤。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要烧3万多吨煤。假如用火车来运输,平均每节车厢60吨,按每列火车30节车厢计算,像这样的列车,每天需要16列。

目前,焦柳铁路是北煤南送的交通要道。未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产能的提升,沿线城市(不只柳州)所需的煤炭量也将越来越大。焦柳铁路的运能能不能满足像柳钢这样大企业对煤的需求,尚且未知。即便能够满足,运输成本也不小。大伙都知道,普通的钢材,是没多少核心竞争力可言的。在这种前提下,能拼的往往只有价格。所以,节俭成本,是决定未来能否赢得更多市场的关键。成本如何节俭?偷工减料肯定不行,精兵简政也简不了多少,唯有改变能源的运输方式,才是可行的、一劳永逸的方案。

那就是走水路,用轮船运输,比火车的成本要少得多(至于少多少,我也不知道)。因为大型轮船的体量大,一次的运输量,是普通火车的数十倍。柳江河的水太浅,大一点的货轮都无法通行。所以,只能搬到沿海城市。至于为什么是防城港?而不是北海、不是钦州?据说,因为防城港是深水港,适合大型货轮的停靠。前面我们说到了,柳钢每天大约要烧3万吨的煤,假如用30万吨的货轮运输,一次可供柳钢用10天。如此量级的货轮,若是没深水港,怎么停靠呢?所以,防城港无疑是柳钢最佳的选择。

另外,钢材也是大宗型物资,运输也是一个难题。如何把生产出来的钢铁,以更低的成本运送到客户的手上,也是眼下柳钢面临的棘手问题。搬迁到防城港后,这样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些人说,柳钢搬到防城港,是因为污染。不才我只能“呵呵”。柳州怕污染,难道防城港就不怕吗?不可能。环境也要治理,工业更要发展。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何谈良好的环境。在环境和工业之间,只能做折中的选择。像冶炼这类企业,我们只能要求他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能一刀切。因此,我们也只能祈祷,愿无边无际的海水,能淹灭一些炼钢扬起的尘埃。

搬迁到防城港后,柳钢还姓柳吗?

目前还没搬迁,据说将减产搬迁,若搬,也只是搬一小部分,未来几年,大部分还留在柳州,所以,肯定还姓柳。如果有一天全部搬迁,那就不好说了,有可能重演——2007年“柳州铁路局”搬迁到南宁,并改名为“南宁铁路局”的一幕。

尽管柳州人很不舍,但不舍换不来柳钢更长远的发展。柳钢不能仅仅满足于广西的小市场,还要放眼全国,辐射东南亚、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