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为什么被葬在大峪山,明昭陵形制上有哪些改动?我们往下读

明穆宗为什么被葬在大峪山,明昭陵形制上有哪些改动?我们往下读
2021年01月09日 14:27 论回劫baby

明穆宗即位6年就死了,由于当时国库空虚,生前没有预筑陵园。其子10岁的朱翊钧即位后,马上派人到天寿山挑选吉地。最后大学士张居正等人认为,大峪山先世陵寝基址可以利用,于是仅用白银150万两,不到100天的工期,就将穆宗葬入现成的玄宫中。

明世宗死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第三子朱载,即穆宗。穆宗在位期间,曾推行新政,改革吏治,“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抑制土地兼并,注意恤商,大开关禁,海外贸易出现新局面。

他调整与蒙古各部的关系,选拔优秀将领镇守边防,强调华夷一家,胡越一体,使蒙古与中原王朝之间暂时停止了敌对战争的状态。穆宗在位共6年,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在乾清宫去世,传说死因与纵情声色有关。

时年10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前,马上派礼部左侍郎王希烈往天寿山为穆宗选择陵地,结果挑中了永陵左侧的潭峪岭。六月,神宗即皇帝位后,再命大学士张居正与司礼监太监曹宪到陵区审定。张居正对神宗说,给穆宗送终的事情是国家大事,在处理上要考虑详尽。

而寻找陵地与风水理论紧密相连,要广集众言以便做得恰到好处。他提议参照嘉靖年间选择永陵时成例,应派礼、工二部大臣和钦天监通晓阴阳风水术的官员一同前往。

于是神宗命户部尚书张守直、礼部右侍郎朱大绶、工部左侍郎赵锦等与几位阴阳术士、精于地理堪舆之术的官员以及张居正一同前往天寿山察看。想不到这批人回来后,否定了潭峪岭,却主张用大峪山作为穆宗的陵寝修建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神宗竟然同意了。

那么明神宗为什么说变就变同意在大峪山修陵寝?一些史学家分析原因有二。

其一,大峪山的风水地理环境的确好于潭峪岭。张居正回来后说,大峪山是“山川形势结聚环抱”,的确是天地之区,帝王之真宅。潭峪岭风水不佳,有人认为是孤峰独特,气脉全无,左右界水中群山一起一伏参差不一。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大峪山有现成的玄宫和部分地面建筑,如果稍加修筑,就可利用,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和财力。

问题是这个现成的玄宫是谁建的?

原来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建的。嘉靖皇帝上台后,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为兴献帝,又想把他的坟墓从湖北安陆迁到天寿山,因大臣反对作罢。嘉靖十七年(1538),嘉靖的亲生母亲章圣皇太后病故,他再次下诏在天寿山建陵,打算把父亲的陵墓迁来与母亲合葬。

他还亲自到天寿山挑选陵地,见到大峪山的确风水很好,森林茂盛,山色清秀,遂令有关官员开始建陵。之后他到了安陆,见到父亲的坟墓风水十分不错,再加上有很多大臣一再提醒他龙脉是不能轻易移动的,一迁陵说不定国家的根本就动摇了,所以十分犹豫。

嘉靖十八年,他亲自到大峪山视察,发了一通感叹:“峪地空凄,哪里比得上显陵所处的纯德山完美,我决定将母亲的棺木南。”这样,这座刚建好的玄宫就派不上用场空置在那儿了。

穆宗没料到自己只能活这样几岁,生前没有预建寿宫,现在张居正等一提出,神宗感到的确不错。七月,神宗派工部尚书朱衡去做周详的考察,回来后他向神宗报告了玄宫内的情况,说玄宫内部仍是“紫光焕发,和气郁蒸,门堂下洁,宛若暖室”,两宫皇太后和神宗听后十分宽慰。

八月,神宗决定迁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棺椁葬昭陵。九月十九日,穆宗皇帝的棺椁葬入玄宫。这样,孙子葬到了爷爷的陵墓中。

大峪山的陵墓从这年的六月十五日正式下诏开工兴建,朱衡被委任总督山陵事务,工部左右侍郎及内宫监太监等许多官员在现场提督施工。由于许多工程是现成的,只要略加修整即可,所以工程进展飞速,仅用几个月时间,昭陵的工程全部完工,朱衡等人都得到了奖励,工部右侍郎熊汝达的一个儿子可以入国子监读书。

意想不到的是,陵墓修好不到一年,陵园地基发生沉陷。万历二年(1574)七月,昭陵神宫监官陶金上奏说:“六月以来,阴雨二日,昭陵的恩门里外砖石沉陷。”工部主事王淑陵奉旨查看,回来后说陶金反映属实,但主要建筑如恩殿、明楼、宝城等没有损伤。

这时有人提出,陵寝重地,怎能建造不到一年就发生质量事故,要对内外经营官员严加究治。于是神宗对提督工程太监周宣、左监丞郭全革恩一等,官匠王宣等下法司审问。

一个月后,前去察看的工科给事中吴文佳上奏说:“恩门、殿等处沉陷甚多,宝城砖石也有翻塌损伤,十分值得担心。”神宗马上派工部侍郎陈一松等再去陵园查勘,发觉陵园沉陷十分严重,与陶金、王淑陵的奏疏相差很大。

神宗听后大怒,加重了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其中周宣、郭全各降三级,革去管事职务;熊汝达已经退休,恩荫罢革;王宣等法司从重问罪,朱衡则以尚书致仕。实际上一个月前地基开始下沉,下了一个月的雨,沉降加剧,并不是有关官员故意隐瞒事实。

万历三年(1575)二月,神宗无奈之下只能委派工部左侍郎陈一松等提督再修昭陵,五个月后工程全部告峻。

昭陵的陵寝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孝宗的泰陵和武宗的康陵,但宝城内封土形式略有改变。泰陵、康陵等封土都是从宝城内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起冢,墓冢形状也呈自然隆起的样子。昭陵有所不同,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城墙差不多高,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

昭陵的宝城也比泰、康两陵更显得精致壮观,后来的庆、德两陵多有仿照。至于为什么在形制上作出这些变动,历史学家仍然没有很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