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部平台转身,看一个时代的终局与开始

从头部平台转身,看一个时代的终局与开始
2020年12月02日 12:07 周观新金融

2020又一见证历史的时刻来临,喧嚣十年,P2P正式归零。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公开透露,全国实际运用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从萌芽到兴盛,再到反复整改、三降、转型,最终归零,有能力在这场淘汰赛中成功上岸的平台,屈指可数。今天,刚披露今年三季度财报的小赢科技,便是其中一个缩影。一边顺应监管整改清存量,一边调整收入结构拓展金融科技业务,是赢得淘汰赛的刚需技能。

仔细分析Q3业绩表现则不难窥见,关于金融科技未来努力的方向,头部企业已经陆续交出了答卷。

壮士断腕只为转身

从表面一些常规数据看,小赢今年Q3的业绩表现平平。

净收入下滑。从2019年同期的8.543亿元同比下降至今年的5.598亿元,降幅逾3成。以致于,小赢Q3净亏损为人民币1.130亿元,而2019年同期归属于小赢科技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696亿元。贷款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比起2018年净赚近9个亿并成功IPO的高光时刻,今年Q3的成绩单对小赢而言的确很一般。

而从小赢今年经历的业绩阵痛中,明显可以窥见金融科技行业为寻求合规发展,寻求“第二曲线”经历的得失、取舍和代价。

自2015年12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以来,P2P行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整改,备案的希望却始终未能落地。2019年,行业终于全面进入“三降”周期,全面清退大局已定。

即便是昔日的P2P行业始祖陆金所,也是在P2P业务全清之后,才甩掉了历史包袱,得以在今年IPO。而昔日已经成功IPO的小赢科技、嘉银金科、信也科技等,其“壮士断腕”的痕迹在财报中更为清晰:P2P业务未尝贷款余额迅速下降,助贷、机构服务等To B业务则迅速增长。

以小赢Q3财报为例,其P2P业务的未偿还贷款余额从2020年6月30日的16亿元迅速下降至2020年9月30日的4亿元,2020年10月31日又继续下降至3亿元。

对比鲜明的是,小赢的机构资金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在Q3已达100%,合作机构提供的授信总额也已经从Q2的621亿元扩大到Q3的800亿元,并在Q3又新增了多家合作金融机构。

金融科技的转身,在今年Q3终于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小赢在“壮士断腕”P2P业务后,资产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不良率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下降,这对于目前仍未完全走出疫情的2020年来说,实属不易。截至2020年9月30日,未偿还贷款中31-90天和91-180天逾期的逾期率分别为2.13%和4.62%,分别比二季度下降了39.6%和51.0%,比一季度下降了68.2%和35.1%。对比去年同期2.95%和4.50%的数据则不难发现,小赢近两个季度的逾期率已大幅下降,并且已经迅速将资产质量指标回拨至疫情前的水平。有一说一,这在今年信贷行业不良激增的大环境下,实属难得。

也正是得益于机构助贷业务的持续增长,小赢今年Q3业绩虽然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却对公司撕掉P2P标签、亏损收窄、现金流重回正向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公司回归“金融科技”价值的历史转折点。

时至今日,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没有P2P,却不可以没有金融科技。网贷曾经给行业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无法否认,责任也不可逃避,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其对整个金融科技业态大爆发的确有着启示性意义。P2P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金融科技却只是刚开始。虽有不少头部金融科技公司诞生之初都与P2P相关,但两者的未来不能混为一谈。未来,也是属于金融科技的未来。

金融科技何去何从

近期,由于蚂蚁暂停上市风波,加之监管针对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打出系列组合拳,业内对关于金融科技的非议之声开始不绝于耳。行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从来不乏落井下石之人,不足为惧。

我们也曾在【历史文章:蚂蚁们的宿命、争议与未来】中讨论过,没有未来的是过度自由的信贷市场,是可能引发次贷危机的信贷无限扩张,是非持牌经营与监管套利,而不是金融科技。

组合拳打下来虽然有阵痛,正是监管既要控制系统性风险,又想保护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此,想要有未来的金融科技企业,必不能只看眼前受阵痛影响的短期收益,而是该调结构的调结构,该科技投入的加大投入,核心竞争力不能松懈。回归科技服务本质,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赢,便是金融科技的未来。

早在去年9月,央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明确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化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今年3月,北京金融科技“监管沙箱”首批试点的6个创新项目出炉,其中有4个与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相关。

7月17日,备受关注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下发,并从商业银行、助贷平台、借款人等多个层面规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并被金融科技行业视为助贷业务规范化、阳光化的明确信号。

11月3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规定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贷额度不得超过30万人民币,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并对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区域范围作出了新规定。

综合这一系列组合拳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未来与持牌机构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已无悬念。金融科技创新的目标,也从来不是要颠覆谁或革命谁,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与金融机构互补同行、合作共赢。

而从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大家都在不约而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小赢科技首席财务官郑富亚直接在季报中指出,得益于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化,公司资金成本持续降低。公司将继续与更多的金融机构合作,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资金成本结构。

“完全理解,监管系列举措是在为促进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持,使得普惠金融回归既“普”且“惠”,确保金融科技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透露,业务重心已转移至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且正在申请小额贷款牌照。

而就在上周,深圳地方金融局下发了《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并明确重点扶持的五类金融科技企业,分别为持牌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发起设立或控股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服务的技术公司、其他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公司、金融科技相关的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

所以,谁说金融科技没有未来?

充分利用机制灵活性,充分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民间资本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服务推动银行业更加开放,与机构资金发挥协同效应,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业、小微。与此同时,打出系列监管组合拳及时疏堵补缺,在提高普惠金融效率的同时也避免过度信贷自由导致系统性风险。

这,才是金融科技企业的真实选择。下一个十年我们终将明白,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没有P2P,却不可以没有金融科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