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收入保卫战:大中型银行仅这家维持正增长

银行净息收入保卫战:大中型银行仅这家维持正增长
2023年08月31日 15:01 周观新金融

降低综合付息成本,有难度

文 | 筱攸 雪囡(特约)

| 周星星

对于银行来说,净息差的下行是大家早有充分预判的近忧;也是难以评估下行坡度、加剧因素、及企稳时间的远虑。

目前已出炉的上市行2023半年报里,净息差环比年初收窄10个BP以上、降幅处于10-25个BP区间的就有农行、华夏、建行、光大、中信、交行、平安、招行、苏州、杭州、上海、郑州、张家港行共计20家银行;甚至还有一些中小农商行如苏农银行、瑞丰银行等的净息差环比降幅高达30个BP以上。

各家行努力在资产端上“以量补价”,收效还是有的;但在负债端,各家行的防守就很吃力了,付息成本的上升使得多家行利息净收入(下文同“净利息收入”、“净息收入”)集体负增长。目前已经发布半年报的大中行里,只有招行一家的净息收入维持正增长。

尤其在眼下“存款定期化”、存量房贷利率迎降、对公高收益资产欠缺的复杂经营环境下,净息收入保卫战愈发艰难。

Part 1

多家行息差下行的坡度有点陡

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为1.74%,已经低于存款自律机制考核中1.8%。

截至8月30日,有30家上市行披露半年报。从目前披露的整体来看,瑞丰银行净息差降幅最为明显,其2023年上半年净息差为1.86%,同比下降高达38个BP。降幅同比高达30个BP以上的还包括农行、建行两家国有行,净息差同比分别下降35个BP、30个BP。

苏农银行、成都银行、上海银行、华夏银行净息差的降幅水平也处于将对靠前的位置,息差降幅同比在26-29BP之间。同比降幅在10-25个BP的银行共计16家,降幅在10个BP以下的银行共计8家,其中长沙银行下降仅1个BP。

在一片哀鸿中,仅有两家中小行实现逆势上涨。江阴银行2023年上半年净息差为2.2%,相较于2022年同比增加1个BP,环比增加2个BP。江苏银行2023年净息差为2.28%,虽同比下滑8个BP,但相较于年初,环比上涨12个BP。

数据来源:Wind

Part 2

付息率上升,利息净收入迎考

“构筑较优资产组合”、“降低综合付息成本”是多家银行在回答保息差问题时的高频词汇。

“贷款重定价”迫使银行在资产端持续让利给客户,而这对营收增速构成了不小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在今年一季度不少国、股、城商行的营收同比负增长就已经清晰显现。这个情况在二季度并没有改善,因为到了二季度末,营收继续同比下降的银行不在少数,且不乏经营能力颇受市场认可的、或被认为零售转型阶段性成功的标杆银行:比如招行营收同比下降0.35%;建行营收同比下降0.59%;中信银行营收同比下降2.05%;平安银行营收同比下降3.7%。

如果分析财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些银行都在上半年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用“量增”来部分弥补“价跌”。平安银行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日均余额3.3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该行称上半年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适度加大低风险业务和优质客群的信贷投放。

招行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6.36万亿,同比增长5.02%,零售端着力推动小微、消费、信用卡等贷款业务增长,公司端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经济、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

建行发放贷款余额22.44万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3.94%,该行加大投放称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年化平均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基点的影响。

即便在资产端“以量补价”确实奏效,对于息差下行的趋势也只是螳臂挡车。那是因为在负债端,银行的付息成本在走高。

以招行为例,今年上半年其利息支出783.38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这个利息支出同比增长了20.21%,这就是计息负债规模增长及付息成本率上升带来的直接影响。这个利息支出里,其中专门给客户存款的利息支出就高达624.55亿元,这部分同比增长了25.43%,幅度可以说是增长得很快的。

为什么?招行也给了解释,非常有代表性:客户存款规模增长较快。虽人民币存款利率是下调的,但外币存款利率确实上升的。而且客户对存款的财富属性需求增加,定期存款占比也是上升的。后者,就是行业说的“存款定期化”的挑战。

但招行之所以被称为“零售之王”,这个时候就要展示负债管理的真功夫:招行是唯一一家净利息收入实现正增长的大中型银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1089.96亿元,增长了1.21%源:(注:招行财报将此科目表述为“净利息收入”,同行业常规叫法“利息净收入”)

数据来Wind

其他银行就没那么幸运了,叠加付息成本的刚性,平安银行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626.34亿元,同比下降2.2%;建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3121.85亿元,下降了1.62%;中信银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732.06亿元,下降了0.87%;交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823.87亿元,下降了3.18%。

所以,怎么保住大头净利息收入,真的是各家行最急迫的课题。

Part 3

综合付息成本降下来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存款定期化”愈演愈烈;存量房贷利率板上钉钉是要降低了;让利实体经济的导向下,对公高收益资产今年肯定是欠缺的……复杂经营环境下,银行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取保息差,市场最爱问的就是这个问题。

银行回答得也不厌其烦。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从资产端和负债两端的具体业务进行了分析:平安银行上半年年息差下降主要体现在零售端。由此,该行会去调整L端的业务策略,规避一些高风险客户,同时坚持做优势产品,综合考量客户、收益率和风险等因素。通过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客户的策略在内的新策略的调整,使得零售组合能得到一定提升,在市场处在比较优的资产组合。

除了贷款之外的其他诸如债券、同业等资产配置,也是平安银行纳入抵御息差收窄的板块。项有志表示,如何打造一个堡垒式的、多元化的资产的组合,是该行在未来整个资产端配置上需要去做到的。

从负债端看,目前平安银行的存款付息成本已低于八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但项有志强调要把综合付息成本进一步降下来。具体做法是:除了一般存款,该行将在同业存款方面不断优化,做精细化管理。项有志举例,比如如何提升同业的国际存款;又或者,在满足监管流动性指标的要求下,在边际上考虑是同业存款划算,还是定期的存款划算。

招行行长助理彭家文表示:净息差的的管控压力当然还是很大。这里面除了外部经济环境,也有政策性的因素。他认为LPR贷款利率下调的空间还是存在,且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将要实施。不过能让银行喘口气的地方有两处:第一是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大的机制下,商业银行自发地下调存款利率势在必行;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导致的贷款利率过低的状况,贷款利率自律机制也会加强管理。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针对净息差下行认为,建设银行考虑在NIM(净息差)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至少使下滑势头更为平缓。谈到下半年建行NIM管理,生柳荣表示,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尽可能提升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占比,压缩收益相对较低的资产占比。二是大力发展零售信贷,不论是个人零售信贷还是普惠贷款,总体上收益率相对较高。三是加强管理,继续采取措施控制负债成本,特别是控制三年期等期限较长的高付息成本,包括同业存款。还将通过数字化经营、平台化经营吸收结算资金,同时发挥大行托管优势吸收大量低成本资金。

华夏银行行长关文杰表示,2023年上半年,该行净息差1.87%,从整个银行业情况看,息差均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下一步,华夏银行将继续稳中求进,一是稳定息差运行,资产端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规模效益贡献。负债端聚焦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保持成本优势;二是加大非息收入组织力度,提高非息收入占比。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周公子请+:zhougongzihenshua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