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为什么如此反对皇帝迎佛骨?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为什么如此反对皇帝迎佛骨?
2021年01月13日 09:47 一起搭个小窝1

据说,在释迦摩尼圆寂之后,留下了八万四千颗舍利,阿育王为了宣扬佛法,就把这些舍利分发到全球各地去供养,其中的一个供养场所就在陕西的法门寺,这座寺庙也由此成为一家皇家寺庙。

在1000多年的唐朝,就是因为这枚舍利,在唐朝皇帝唐宪宗和大文学家韩愈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韩愈甚至不惜被贬,这是为什么呢?

迎佛骨一事

唐宪宗可以说是在安史之乱后难得的一位好皇帝,他在短短的十几年便恢复了支离破碎的旧山河,但是在唐朝,很多皇帝都信佛教和道教,唐宪宗也不例外,他为了祈求长寿,也为了国泰民安,便派人把佛骨迎进皇宫,供养三天,然后又下令各长安的寺庙轮流供奉。

此次的奉迎佛骨,规模空前巨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争先恐后

迎拜佛骨,有的人为此不惜捐财捐物,搞的倾家荡产,为了显示自己的虔诚,不惜用蜡烛烧伤身体也在所不惜。可以说,这次的奉迎佛骨事件,引起了滔天巨浪,影响力极大。

韩愈极力反对奉迎佛骨

51岁的韩愈见到此情此景,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他认为奉迎佛骨是个极大的错误,不仅劳民伤财,大量耗费民脂民膏,占用了很多的社会资源,长此以往国家衰败也是在所难免。

韩愈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学者,面对佛教和道教对儒教权威地位的冲击和潜在威胁,他绝不会坐视不管,他认为维护儒教的权威性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情急之下,给唐宪宗写了一份奏章--《论佛骨表》。

这这奏章中,他言之凿凿地例举了在佛教没有引到唐朝之前,皇帝有很多都是长命百岁,百姓安居乐业,而自从汉朝引入佛教后,这些信奉佛教的皇帝偏偏死的很早,佛教虽然很盛行,但是国家依旧出现了动乱,国运并没有长久。

唐宪宗看完韩愈的奏章,

气的

都要发疯了,好大的胆子,因为奉迎佛骨一事,竟然诅咒我活不长,一怒之下便要杀了韩愈。多亏宰相极力的劝阻,才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

被贬潮州,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名垂千古

无疑,韩愈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是并不后悔,他被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做刺史,这时他已经是52岁的高龄。在被贬的路上,走到蓝田关,此时天气大变,狂风暴雪吹得韩愈眼睛都睁不开了,韩愈催着马前行,可是马儿都不肯前行了。

在这风雪交加之时,有人突然冒雪前来,原来是他的侄孙韩湘,特意来为韩愈送行。此刻的韩愈见到亲人,泪如雨下,悲喜交加,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潮州韩愈纪念馆

这首诗可谓是韩愈用血和泪写下的真情实感,早上向皇帝递交了《论佛骨表》的奏章,到晚上便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我作为一个官员,真心想为皇帝清除时弊,根本不会顾惜我的年迈体衰。云雾缭绕在这秦岭之间,我找不到自己的家,我的马也不肯向前走。我知道你来送我的意思,是准备到南方这个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我

骸骨

韩愈与唐宪宗之间因为奉迎佛骨之事,最终搞的分道扬镳,唐宪宗本意是借助此事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己也能够长命百岁,本无可厚非,但凡事有个度,一旦事情搞的太过,就得不偿失,过犹不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