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可以帮助演员更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方言可以帮助演员更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2021年02月27日 17:59 微若浮尘1

对于一个电影演员来说,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找到电影人物的真实生活感受。生活的感受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必须借助外在的事物去寻找,帮助演员深入体会所扮演角色的真实生活状态,包括角色生活的环境、角色的衣食住行习惯,尤其是角色的语言,演员必须做到自然无表演痕迹的语言表达。可见语言上的角色转换是演员完成角色转换的关键所在。如果电影演员能够使用方言来表达就会大大拉近自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方言与说方言的人是分不开的,电影演员在语言上的顺利转换能让演员更快更准地找到角色的生活状态,帮助演员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在很多需要说方言的电影创作过程中,演员往往都需要到相应的地方进行体验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

例如,《图雅的婚事》中扮演图雅的余男说到电影创作过程时表示她在当地进行生活体验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学说当地的语言,开始说得不流利,但是在长期的训练之后终于练出了一口标准的方言,连当地人都以为她就是本地人。还有经典电影《秋菊打官司》在开拍之前,扮演秋菊的演员巩俐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还去陕西的乡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学习陕西方言。

《秋菊打官司》海报

顾长卫导演的《孔雀》在开拍之前也是让所有的演员去到河南安阳体验生活,用了三个月学习当地语言。其实方言早在九十年代初就依据被用于电影创作了。

《孔雀》剧照

如1993年的电影《股疯》讲述的是上海证券市场开设前期股民的各种情况。这个电影情节发生的地点在上海,因此,所有演员都说的是上海话,将本地人的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自然,在配合影片中呈现的上海市井风貌,就可以更加丰满的展示上海,使人物形象更加自然生动。而且这个影片的女主角潘虹本身就是上海人,她自然非常熟悉上海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特点,演起来自然是驾轻就熟。可见方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点也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认可。现在很多电影在开拍之前都会聘请专门的老师,指导演员学习方言,为电影创作中的方言运用进行指导。

《股疯》剧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方言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演员更快地进入角色,利用方言表演,塑造电影人物形象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方言对于电影和演员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导演和演员能合理运用方言就可以为电影添彩,但是如果机械化运用方言就可能起到反面作用。

例如,《马背上的法庭》这部电影,它的故事题材是非常好的,是大众生活中的故事,朴实却可以让人产生共鸣,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我国云南西北山区,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点,电影中的人物说的也是当地方言,也确实使电影的地域特点得到凸显。

《马背上的法庭》海报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李保田扮演的“老法官”,电影为了让这个人物身上的地域特点更加凸显,几乎每一句台词后面带有“嘎”字,坏就坏在这个字,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演员说的每一个“嘎”字非常刻意,听起来非常别扭。认真观看过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影片中的其他本地演员的方言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嘎”字,这个字在当地语言中充当的加强语气的虚词,并无实际意义,本地人说这个字时语调很轻,轻轻带过,并不是“老法官”这个人物那样的可以读出来。可见,电影创作中的方言语言不能流于形式,导演和演员在使用方言时要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方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产,电影演员在说方言时必须要说的地道,说的有质感,只有这样塑造更加自然,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不然很可能起到反面作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