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怀念李焕英,只是为了更好前行,早已做好准备

贾玲:怀念李焕英,只是为了更好前行,早已做好准备
2021年03月04日 16:52 心情很重要传奇

在过去的春节假期里,根据贾玲的真实经历,没有什么比贾玲的第一任导演更令人难忘的了。

《你好李焕英》,观众被笑声和喜悦感动了。

作家巴金曾经说过,我写作的原因不是我有天赋,而是我有感情。

贾玲也是如此。贾玲执导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她有才华。

是因为她有感情。

生活就是不断地放下它,但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很好地向他们道别。

贾玲的姐姐在一次采访中说,她母亲的死亡是因为一次事故。当时贾玲还在城外。

她没有及时回家,所以到家的时候,她母亲已经被火化了,也没有看见她。

最后一面

“重述故事、重建联结、重塑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穿越丧失之地”

这是美国悲伤治疗师罗伯特·内米耶尔教授在他的著作《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中的观点。

2016年小品《你好,李焕英》

重述故事。失去一个心灵贴近,占据生命一部分的亲人,而且没有来得及当面告别,这种痛苦煎熬了贾玲14年。直到2016年,她尝试将这个故事写出来,并搬上舞台以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那就是小品《你好,李焕英》,小品时长近半个小时,喜头悲尾,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妈,我想死你了。

通过小品,讲述与妈妈的故事,贾玲心里的沉重变轻松了些。但更重要的是,她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持续重述,直到故事发生变化。

2021年的电影,就是贾玲与妈妈未完成的故事的再度叙述。

电影中的故事有了新的变化。不仅从女儿的角度去讲述,更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叙述一个女人与另一个女人的相遇。就像影片中那句话——“从我们记事起,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了,可谁又知道,她也曾是个花季少女”。

这是有别于小品的叙述,电影有了新的切入点,使故事有了新的可能性,既包含了丧失,同时将故事延伸出去,创造了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更完整的故事:贾玲通过穿越时空的方式,回到妈妈未结婚时的青春岁月,想以积极行动改变关键事件,甚至愿意以放弃自己出生的机会,换取妈妈成为“别人家”妈妈的机会。

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片段

重建联结。我们所爱之人去世了,活着的人要“与我们所爱重建联结,而不是彻底放开。哀悼不是放开,而是找到新的把握的方式”。

贾玲借由影片表达了 “谢谢你“”和“我爱你”,保存与妈妈的联结。联结,是为了在余生中与妈妈一起继续向前,而不是弃之再向前。

“下辈子我来做妈妈”。贾玲对电影中扮演妈妈的张小斐说,

“还是我来做妈妈吧”。妈妈轻轻地回应。

“我这一辈子很幸福”。

“我就喜欢女儿。我的女儿,我就希望她健康快乐就行”。

“月薪8万又如何,次次考第一又如何?‘我在妈妈眼中就是最好的”。

“我的女儿,我就希望她健康快乐就行”!

通过妈妈和贾玲的对话,观众和贾玲醒悟了,贾妈妈一手引导着穿越事件中的发展,慈爱地引导女儿了去心结,实现自我和解、与世界的和解:妈妈的生活只与妈妈自己有关,与所有人无关。与你有关的只有——“只想要你活得精彩”。

这从根本上减轻了贾玲自责与愧疚。

重塑生活,以及在这背景下,重塑自己。“失去一个与我们心灵贴近,占据我们生命一部分的人之后,我们肯定不是原来的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必须改变”。

贾玲借由重述故事,完成了贾玲与妈妈之间的对话。

接着,重建妈妈的情感联结,贾玲放下了20年来的愧疚和自责。

最后,重塑了自己,也重塑了自己的生活,把这种“负面”情感转化成感恩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是贾玲自我疗愈的过程。

她整合了悲痛和希望。

这是对丧失的挑战,也是贾玲,同时也是所有悲伤者的,成功。

从遇见妈妈,向她说“你好”,到向妈妈告别说“再见”,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怀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整合了悲痛和希望的贾玲,准备回到现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