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刘佩琦:人生的道路不会荒腔走板

专访 | 刘佩琦:人生的道路不会荒腔走板
2020年08月05日 14:21 局外人wawa

?“什么骨灰级演员、国宝级演员、老戏骨,合着就说明你是个老同志呗!”

“咱住的这是什么地方?什刹海,皇宫的后花园,您主持过国宴,是正宗的满汉宫廷菜的传人呐!”日前,以北京什刹海胡同为背景的都市家庭剧《什刹海》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宫廷菜名厨庄为天(刘佩琦 饰)一家三代人充满烟火气的琐碎生活,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传统手艺的传承。

在最新播出的剧情中,重整旗鼓的庄家菜生意红火,却面临合作方冬子的要挟。面对三儿子接受违约金、另选饭馆地点的建议,他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还违约金,我庄为天开饭馆难道就为了钱?”

庄为天的扮演者刘佩琦是观众的老熟人了,曾出演《大宅门》《东四牌楼东》《狼烟北平》等北京戏,虽不是北京人,刘佩琦却一直生活在北京,能讲京口儿。《什刹海》导演付宁说,刘佩琦与庄为天有很多共通之处:“都是干、梗、倔的老头儿,基本上他不用演,他坐在这就是。”

剧集临近收官之际,文娱头版(ID:wengyutouban)对话正在横店拍戏的演员刘佩琦,在新剧拍摄空档,听他讲述戏里戏外的故事。

胡同里的大家长

古板倔强,对子女严苛,与老伴儿恩爱,坚守传统与做人的德行,是刘佩琦对庄为天的认知。

在庄家,庄为天是威严的大家长,吃饭永远坐中间,大事他拍板,定下的规矩无人敢僭越。刘佩琦说,“庄为天古板、严苛,这也是与子女们发生冲突的根源。”

身为名厨,庄为天希望一身绝活后继有人。他选中了三儿子庄志斌,可三儿子并不愿意将自己困在厨房,引发了一次次的家庭冲突;大儿子庄志存离婚后想要追寻新的爱情,庄为天却执着支持庄志存前妻的复婚请求;二女儿庄静与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摄影师大卫两情相悦,可庄为天又不接受一个洋女婿。

对子女如此,在外人面前,庄为天也放不下身段。第五集,大卫与庄志斌在房子租赁问题上产生矛盾,庄为天在劝架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大卫摔倒在地,大卫提出以法律方式解决问题。后来,庄为天为求和解不得不向大卫道歉,但在和解现场欲言又止。

“在庄为天的认知里他是长辈,对于房子,他并不想对外出租,又想不通自己错在何处,为避免官司,也就妥协了,但骨子里还是不愿意妥协和道歉的。”刘佩琦解释道。

只有面对妻子金大妈的时候,庄为天才一改以往严苛的家长形象。剧中设置了很多老两口有趣的生活桥段,比如他把桔子皮扔到老太太的画案上,老太太头都不抬就把桔子皮扔回去;金大妈画画,他就在一旁研墨等。在刘佩琦看来,老两口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艰苦的岁月里风雨共担,他一生都沉浸在爱里,婚姻对他来说是永恒的。”

在刘佩琦的演绎下,庄为天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他表演的秘诀是对人物关系的拿捏要准确,要通过具体细节来体现,“夫妻恩爱,给老伴洗脚得先试试水;对儿子严厉,就要体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一面;与有着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打太极,得互相拌着嘴……总之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这个人物就准确了。”

在刘佩琦看来,庄为天身上最打动他的地方是对于传统的恪守,“修德无人见,行善有天知”。

在庄为天去公园理发的时候,师傅和他有这样一段对话:

“说实话,你知道你做的菜为什么味道和别人不一样,而且还特别好吃?”

“这个我还真没琢磨过。”

“那我问你,你们

勤行

里讲究的是什么?”

“艺德,艺为

,德为魂,传承厨艺,服务大众。”

菜为什么好吃,不言自明。在表演过程中,刘佩琦也将庄为天守传统、讲艺德的品性诠释出来。例如,在醉八仙饭馆,当庄为天看见年轻的服务员在工作时闲聊,他就开始眉头紧

、一脸严肃,在庄为天的认知里,做“勤行”就要有服务意识,要讲“艺”“德”,不能在饭馆里闲着聊天,逗着玩。

文化要从人身上传承下去

“民以食为天”是“庄为天”名字的指向。作为贯穿于《什刹海》的重要文化元素,美食的呈现是剧集一大特色,借由庄为天精湛的厨艺,《什刹海》展现了北京饮食的精妙之处。

庄家庆祝接手“醉八仙”饭馆时,庄为天贡献了一桌令人垂涎三尺的家宴,六冷荤、八热菜,外带六碟小点心。为此,庄为天拿出了看家本领——剁虾泥、片肉片、切肉丁、挂生粉、热油淋鱼……从切菜备料到下锅烹饪,亲力亲为。

戏里的大厨刘佩琦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并没有下厨经验,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只能“恶补”厨艺。拍摄时,剧组特地请来了做宫廷菜的厨师进行指导,“我们会专门拿出时间了解做菜的程序,保证菜端到桌子上的色香味效果。刀工、摆盘这些专业动作也都有厨师在现场指导。”

在刘佩琦眼里,这种精益求精是必要的,戏里戏外都如此。“文化要从人身上传承下去,其实庄为天和庄志斌的矛盾冲突也基于此。家中只有三儿子能够传承厨艺,如果他不接受,庄家的宫廷厨艺就等于断了香火。”父子二人的冲突有着现实因素,庄志斌有着年轻人的生活理念,传统文明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在剧中有诸多体现。

暮色四合之时,七彩的灯光倒映在湖面上,什刹海主路上酒吧林立、霓虹闪烁,而在什刹海周围的小胡同和四合院里,却是普通人家颇具烟火味和传统生活的图景。闲暇时,年轻人在酒吧里弹唱,有歌有酒有人声,以庄为天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则热衷去公园遛弯、打太极、唱京戏。

在北京生活许久的刘佩琦,也坦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很多老北京俚语已经快失传了,我希望这部剧可以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地域文化,毕竟文化要从‘人’身上传承下去。”

“在人生的道路不会荒腔走板”

做人讲规矩、有艺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荒腔走板,是刘佩琦给庄为天的总结。戏外,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刘佩琦自己。

自1985年因电影《二子开店》踏入影视圈到如今,刘佩琦出演了100余个大大小小的角色,是大众眼中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大银幕上,他是《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活在雷锋去世阴影中、倔强隐忍地传承雷锋精神的复员军人乔安山;《秋菊打官司》中,他是老实软弱的秋菊丈夫;《和你在一起》里,他是为了儿子学琴而北上

投师

的父亲;荧屏上,他是《大宅门》里纨绔子弟白三爷;《白鹿原》里仙风道骨的朱先生;《那年花开月正月圆》中行走江湖的潇洒养父……几十年艺术生涯,刘佩琦实现了每个演员都有的目标:千人不同面。

对此,刘佩琦说:“有些演员追求品牌意识——一个演员要用一种表演状态支撑一生,这和我的理念是相悖的。如果我这一辈子演了那么多的角色都是一种表演状态,于我而言,第一对艺术不负责任,第二对观众不负责任,第三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创作乐趣也没了。”

为了当“千面人”,拍戏时刘佩琦爱琢磨,以找准人物的状态。

1991年,刘佩琦在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里饰演秋菊的丈夫,这是一个善良老实、

木纳

少言的农民。刘佩琦找到了人物定位:“戏里有好多村里的农民,我要跟他们靠拢,去找人物的感觉,表演痕迹不能重。”7场戏后,业内许多人记住了一个叫刘佩琦的演员,“戏拍出来,不认识我的人还以为剧组是在村里找的群众演员。”刘佩琦回忆道。

《秋菊打官司》剧照

电视剧《大宅门》是刘佩琦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代表作,面对导演千锤百炼过的剧本,刘佩琦就在表演细节上加入自己的想法;《白鹿原》中刘佩奇给了朱先生有学问、有眼界,但首先是个农民的角色定位;《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刘佩琦抓住了周老四有时用骗术行走江湖,又为人仗义、不自私的性格特点。

就这样,刘佩琦还总给自己“找毛病”:“我一直以冷静、客观、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我会分析自己的表演好在哪,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够防微杜渐。”

面对“老戏骨”的称谓,刘佩琦看得很淡,还打趣道:“什么骨灰级演员、国宝级演员、老戏骨,合着就说明你是个老同志呗!当然很可能是一种爱称,反正我觉着无所谓,叫什么都行,最后咱还得拿作品说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