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科举舞弊案,牵扯到五位大臣,咸丰大怒:全都砍了

清代一科举舞弊案,牵扯到五位大臣,咸丰大怒:全都砍了
2020年10月27日 10:42 局外人wawa

在古代科场作弊一般有贿买考官、冒名顶替、夹带经文、请人代考等方法。前两种方法考验的是人脉和背景,后两种方法考验则是有没有钱财来支撑。

关于这样的作弊情况,不论在什么时代,其实都是屡见不鲜的,但是在不同时代,严惩的力度也是不同的。

尽管科举制度有不完美的地方,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但它具备相对较好的公平性,出身寒门的才子,可以与贵族子弟同台竞技。历史上不少名臣,原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比如唐代的韩愈,以及宋代的范仲淹、吕蒙正等,假如没有科举制度,古代出身贫寒之人,必将很难有出头之日。

考试难免出现作弊的情况,科举也不例外,古代少数读书人,为了能考出好成绩,铤而走险者屡见不鲜,方式也千奇百怪。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朝廷为了防止作弊,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也制定很多措施。如果查出谁作弊,取消所取得的功名,甚至一辈子不许再参加科举,唐伯虎对此深有体会。

另外,假如主考官泄题,或者其他情况,那问题就严重多了,罪名仅次于谋反。洪武年间的一次会试,上榜者皆为南方人,北方文人怀疑主考官和负责阅卷的大臣有问题,把此事告到明太祖朱元璋那里。嫉恶如仇的朱元璋,立马下旨调查此事,结果当科状元陈安被车裂,相关大臣要么被斩首,要么被流放,这也是明代著名的“南北榜事件”。

清朝入关后,对科举考试也非常重视,毕竟这是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清朝两百多年间,科举舞弊案时有发生,最知名的有三次,分别发生在顺治十四年、康熙五十年和咸丰八年。今天咱们着重聊一聊,咸丰八年的那件科举舞弊案,因为有五位大臣被杀,其中还有一位是一品大员。

松葰,蒙古正蓝旗人,在道光年间就是朝廷重臣,深得皇帝信任,曾创下一年连升五级的记录,仕途一帆风顺,可谓是官运亨通,历任工部、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等职。松葰不但办事能力强,人品也不错,在朝中有口皆碑。咸丰八年,松葰达到仕途高峰,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官居一品,而且是正一品,这也是文臣最高官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向低调的松葰,也难掩喜悦之情,但他做梦都没想到,一个错误的决定,让他坠入万劫不复之地,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松葰奉命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结果一位名叫平龄的人上榜了,平龄是八旗子弟,热衷于唱戏,在京城小有名气。此事一出,众多落榜生非常不服气,认为平龄之所以上榜,而且是第七名,肯定有问题。

俗话说,事出无常必有妖,平龄上榜之事越传越邪乎,竟然传到咸丰皇帝耳中。咸丰帝龙颜大怒,立即召见四位大臣,其中包括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这两人不仅是王爷,还有一个更牛的身份,那就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阵容如此豪华的调查组,显示出咸丰帝对科举舞弊案的重视,以及彻查的决心。

经过一番调查,此次任顺天乡试问题很大,不仅是戏子平龄走后门那么简单,连兵部主事李鹤龄、刑部主事罗鸿绎也牵连其中。另外,作为主考官的松葰,居然听从家人的建议,亲手把一份试卷换掉,随手就改写两位考生的命运,同时也因这一举动,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载垣和端华把证据呈上去,咸丰皇帝非常震惊,松葰作为文渊阁大学士,且为两朝元老,这让咸丰犹豫不决。就在这时,载垣和端华说了八个字

:“取士大典,关系至重。”

咸丰深表赞同,而后下达斩立决的命令,松葰和另外四位涉案大臣,全部被拉出去砍了。

咸丰驾崩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除掉载垣、端华等人,曾经与松葰关系不错的御史,请求慈禧为柏葰昭雪,慈禧说:“柏葰不能论无罪,该御史措辞失当。”由此可见,在科举舞弊案的事情上,就连慈禧都明白其中利害,松葰死得并不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