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沙海:“月谷”驼影里的诗和远方

约旦沙海:“月谷”驼影里的诗和远方
2018年03月12日 14:07 清芳水深自

沙漠,除了漫漫黄沙,还能有什么?

阿拉伯沙漠,除了遥远,还能有什么看点?

遨游沙海,除了行走跋涉,还能有什么惊艳?

行摄光影,除了“大片”,还能有什么领悟?

来吧,我们一起去体验,相信我,一定不虚此行。

一、远方

阿拉伯沙海,长久神往的地方。约旦瓦迪拉姆,守望千年的沙山,是在欢迎远方来客吗?

壮观的沙漠景观,像月球表面一样宁静沉寂,被称作“月亮谷”。阿拉伯语的Wadi意曰“河谷,山谷”;Rum是“酒红色”。哦,这就是瓦迪拉姆沙漠与众不同的风姿。漫漫黄沙中风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给平缓的地平线增添了起伏跃动的变化。

这里是行踪不定的阿拉伯羚羊和阿拉伯游牧民贝都因人的家园。他们长久以来一直与当地的自然奇迹和平共处,黑色的帐篷和聚集的驼群是他们家园的标志。

这里位于约旦南部,临近红海、沙特阿拉伯边界。从约旦首都安曼过来,驱车四小时。铁轨在茫茫荒野上穿行延伸,好像世界上已经很难发现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

进入沙漠腹地,换上皮卡,去探索“月亮谷”。为了寻找一个答案:偏远的瓦迪拉姆,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连绵的山丘,无垠的沙海,苍凉中渗透了雄浑,凄美中流淌着热情。迎着风,奔向高耸的岩层、悬崖、拱桥、峡谷。

杳无人烟的沙漠,酒色红的沙丘,千奇百怪的酒红色岩石,从高空看就象没有生命的月球表面。所以西方旅行者称这里为月亮谷。 我不以为然。风在耳边呼啸,小树在夹道迎送,野生动物留下了脚印。这里没有月球般的死寂,这里跳动着生命色彩。

这地方,说近很近,就在地球村,一张机票就能过来;说远也很远,像是在外星上。

瓦迪拉姆有着沙漠的广博含蓄,更有着山谷的野性豪迈。有一部电影《火星救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也许,地球上找不到其他的地方更酷似火星了。

奔走在这片红色的沙土上,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如果没有蓝天白云,真的就像游离在星球之上。贝都因人逃离地球,隐居“火星”,也许他们才是地球上最“出世”的人?

但是我在那里听到这样一句话:这片沙漠就像大海,贝都因人就像海中的鱼,我们的基因注定我们永远无法割舍对这片沙漠的依恋。

山丘在沙地上跳跃而出,突兀而起笔直硬朗的一排排山崖,不可攀登;而悬崖下一马平川的沙海,任你驰骋。

也有背风坡隆起的沙丘,在阳光下荡漾起深深浅浅的波浪,踏上一脚就陷进这酒红色之中。沙漠里并非寸草不生,很多低矮的植被在野风里摇曳。

攀登沙山不仅是个体力活,也要有技术含量。不然,走三步退两步的节奏,会让淌下的汗水浇灌沙地而不见踪迹。秘诀是:踏着前人的脚窝窝走。

有的时候,手脚并用是效率最高的。童言无忌、童心无畏。但大人们愿意吗?

在大自然面前,人啊,就不能太矜持啦!

上来了,也不用炫耀“山高人为峰”。白云在上,蓝天在上,不离开地球,人也只能看到地平线。

像这样低调的闲适,也许能多看懂一些风景吧?

瓦迪拉姆沙漠属雅丹地貌,到处可见如同城堡般矗立的被风化的岩石。风沙在岩石上刻出一道道深沟,掰下一块块砂岩。远古是这里大概都是山峦,地震把山崖撕裂掰碎,日复一日的风沙把大块岩石咬成小块,又把小块磨成沙粒。

奇特的地貌告诉人类:这里原来长啥样,现在有什么,将来会怎样。

人的足迹,在永恒的沙和石面前,稍纵即逝。但人类的曾经的攀登,一定会被它们记得。

穿越一条峡谷,也许就是新的风景。

山丘会挡住前路。但是,沙漠会让人们开辟无数条新的路,只要人们敢走,不酒驾。

山坳里,有几间流动的帐篷。我的远方,别人的家园。

到了火星人的基地吗?怎么近在眼前?远方与远方的相遇,就在转眼之间。

地球上的火星景观,总会一次次引起我们对于“距离”的判断。什么是远,什么是近?远是多远,近是多近?自问或他问,都成诗意。

远方,其实就是另一处家园。“星空帐篷”和“牧民帐篷”配备舒适的床铺、洁净的床单、卫浴设施、冷暖空调。每个帐篷都拥有一个私人露台,外面有舒适的休息区,可以观看夜晚的星星。

风景无限好,相邀入窗来。古人向往:心远地自偏,而无车马喧。我以为,心远路更短,往来作宾朋。在现时代,只要人性相通、人情相容,为何不能黄沙天涯若比邻,直把他乡作故乡?

二、驼影

清晨的阳光,把骆驼的影子拉得悠长悠长,印在那漫漫的沙海里,定格成一个个逐梦的踪迹。

它们的沙漠,就是它们遨游的海洋。从公元前5世纪起,中东、埃及和撒哈拉地区人们就用单峰驼代替马匹旅行和运输商品。骆驼成了名副其实的“沙漠之舟”。

总以为它们是高冷孤独的一族,其实它们不缺伙伴,只是各有志向。总觉得它们整日相伴狂风黄沙,其实它们也有暖风彩霞。

看到它低头讨生活的姿态,就以为它只甘心徘徊于眼前的苟且?

我分明看懂了它也渴望诗和远方。

我在40岁那年,写过一篇题为“不敢哭泣的骆驼”的文字,表达抗拒“中年危机”的态度。其实我并不知道骆驼会不会哭泣,只是把它们当作某种人格的象征物。在瓦迪拉姆,我把它们当作朋友,就有了另一种视角。我看见了它们的微笑。

看见了它们的相依相伴。

还有它们的相亲相爱。

贝都因人觉得定居生活是违背生命天性的,得一陋室失大片江山,不是他们的理想,依旧带着帐篷和驼队在沙漠里自在生活,守望着自由不羁的灵魂。他们走过烈日,又跨过星辰。如果他们之中有个我,我是跟着驼队去自由行走,还是留在城堡里优雅起舞?

辛苦跋涉之后,它们需要驻足休憩、打盹发呆。此时此刻,“鞭策”是否成了虐待?“放马南山”也许是一种尊重?

看风景的骆驼就一定比别的骆驼懒散吗?沐浴着今天的夕阳,也许它正在盘算明天的行程。 反正,它成了我眼中的风景,我看到了那静美之中正在积蓄的力量。

山脚下岩石上的岩画,表明瓦迪拉姆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一处人文景观。

据说是两千多年前贝都因人的驼队经过此地留下的。刻下的骆驼有实心有空心。空心骆驼的身上刻着驼队主人的名字,实心骆驼的肚子下记载了驼队的活动。

也许,骑着骆驼狩猎、运货、打仗,是早年贝都因人的基本生活内容。这里有些岩画、碑文和考古遗址,显示了人类在过去12000年的时间里在此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证据,也为追溯人类思想的发展及早期字母的演变提供了可能。

在这风沙很大的地方,裸露的遗迹会随着岁月而逐渐消失,有人不禁令人唏嘘。我以为,古老的驼队在沙海里留下了千万年的行踪,而我等过客匆匆飘过又能让几颗沙粒记住我们的脚印?

因为地形的千变万化,这里成了贝都因人的天然堡垒。1917年阿拉伯大起义期间,传奇人物阿拉伯的劳伦斯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基地就设在此处,使得当地声名大噪。

有两部著名的电影在这里拍摄外景,近的是《火星救援》,远的是《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不算精致的头像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100年前刻上去的。这个看起来“脑袋不长在自己头上”的英国人,带领阿拉伯部落的骆驼骑兵驰骋沙海抗击侵略者,一举攻下红海边的亚喀巴要塞。

今天的贝都因后代已经告别了骑兵杀敌的时代,转而牵着骆驼接待八方游客。温暖的帐篷里,宾至如归。

请来的厨师,用最简单的手法,烹调出沙海里的色香味。

大叔高喊:烤鸡!烤香肠!烤羊排!揭锅喽!贝都因人传统的美食,是埋在沙地里烤制的。世世代代流浪在阿拉伯沙海的贝都因人,全然换了一种活法。不变的是,他们仍然像骆驼那样,依赖着、依恋着沙漠,不弃不离,顽强快乐。

三、诗意

瓦迪拉姆的诗意,从第一缕晨光里弥漫开来。

光线为笔,沙海作纸,时间和空间里的光影流转,从日出到日落,瞬息万变,动人心魄。

沙丘心怀嫉妒,把太阳隐藏了一整夜,终于再也藏不住那炫目的光辉。太阳并不想把山丘拉黑,它一定会让坚硬石头享受一场日光浴,温暖它的全身,然后为它披上华彩的晚礼服。

有人抗拒了长夜的寒冷饱餐了星空的夜宴;有人躲进温柔的被窝经历了奇幻的梦境。当晨光扣门的时候,星空或梦境便成为昨夜的记忆,回味悠长。

但是今晨的“早餐”不可错过。留在相机里的绚丽的影像,是为沙海写真,也为感动自心。

小舟般的帐篷,沙海上一处宁静的港湾,昨夜里是寄居着贝都因人不羁的灵魂,还是安抚着游走远方的旅人疲惫的身心?

“火星”上的对话,能否超脱地球上的纷争,着眼广阔的时空,聚焦共同的命运?

早餐尚未备好,晨光已经入座。

壶中已经斟满了吗?是奶,是酒,还是茶?这种光色里,咖啡可以免了吧?被沙石烧烤过的金色阳光,已经将咖啡般的香醇泼了我一身。

沙漠植物,没有娇艳的花朵,没有动人的叶片。它自有它的身姿和果实。骄阳下脱了皮,再长;严寒里落了叶,重生。虽缺少清泉雨露的滋润,但不受高大乔木的压制,靠着天性里的倔强,赢得了自由生长的空间。仿佛听见红柳在问:你,为何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

沙漠似乎是不会游走的,如果要移动,它也只是带走沙子,却不带走历史和故事。但是流云,可以把沙漠的梦想,带到远方。

沙漠的存在,是嘲笑人的渺小吗?沙海的蔓延,是显摆时空的无限吗?沙粒的细小,炫耀时间的耐性吗?当我留住这幅广角画面的时候,我自信可以包容这片天地,却无法穿越时空。

远方的高大,是一种崇高;脚下的石块,何尝不是一分坚定?只要一块接一块铺展过去,就成了通天的大道。

期待在沙地上寻找大羚羊、骆驼、野狼、狐狸和鹰的脚印。然而只有风留下的细碎而有节奏脚印。 刻意追求的,可能擦肩而过;不期而遇的,可能是命运所赐。

斜阳拉长小草的身影,劲风刻出黄沙的纹理。最普通、最不起眼的物质,在气韵生动的能量场里,都有了生命和质感。

沙海里的脚印,是体力、意志、信念,印上去很艰难,留下来不容易,一阵狂风,会把一长串的脚印掩埋得无影无踪。但我相信,脚板上的温度,融化进了沙海;旅人的心力,传导给了大地。

仰望星空的帐篷,也住着炫目的太阳。只要耐心守候,就能守望到光芒四射的时刻。

远方,不是浪漫的逃离;诗情,更非“文艺”地逃避。远方的诗意,在瑰丽的落霞里,也在火车行进的节奏里。

相信自己对大自然规律的把握,我们的慧眼总会欣赏到动人心弦的光色。沙漠的野性与柔美,仿佛在瞬间切换。短暂的惊艳之后,我感到一种天地间充盈的宁静。

眼前惊鸿一瞥,然而光影瞬息万变。我所在的这一方小小的空间,正在被无垠的阴影吞噬,好像谁也不知道我的存在。

我只愿全神贯注地欣赏日落时的山丘,在光色的作用下,变得妖艳、诡异。它披上了华丽的晚礼服,邀我共舞。

我听到了晚霞的提示:天行健,乃有日落日出斗转星移,今夜也许有星光相拥。

无论能否见到星河,今夜我都会在这里守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