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奥托一世第二代国王,为何被称为奥托大帝?德法为何战争?

德国奥托一世第二代国王,为何被称为奥托大帝?德法为何战争?
2020年12月09日 23:45 动漫吐槽君说事

奥托一世,德国萨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是19世纪德国统一前最强有力的统治者,被称为“奥托大帝”。912年11月23日,奥托一世出生在德意志萨克森王朝的王宫里,他自幼习武好战,年轻时随父王亨利一世四处征战。

德国立国之初,疆土辖莱茵河、易北河和多瑙河之间地区,古称条顿地方。

当时王权微弱,而地方公爵势力却异常强大。强大的公爵根本不把国王放在眼里,经常兴兵作乱,穷兵黩武,割据一方,南方的巴伐利亚公爵和士瓦本公爵公开抗命,亨利一世被迫一再用兵,仍不能平息。

但是中小封建主和教权阶层(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是萨克森王朝的支柱,他们支持亨利一世加强王权的要求。

中小地主为避免地主公爵的吞并和渴望对公有地的侵占需要王权的支持,教会为扩大自己的土地,也需要王权的帮助。国王则从教会领地得到捐税收入,并通过任命高级教职而分割地方公爵的势力。大封建主阶级为了从对外侵略中获得利益以及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在不危害地方公爵独立的前提下,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王权。

对外战争与外族的入侵也促使王权的加强。德法为争夺洛林曾经进行了长期战争。

920年,法军兵临沃尔姆斯,亨利只好将洛林归属法国。更严重的是,德国从907年开始,几乎年年遭匈牙利骑兵的洗劫,有被灭亡的危险,因此,只好向匈牙利纳贡。

为了抵抗外族入侵和保卫国家利益,亨利一世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建立骑兵,在萨克森边境修筑许多军事要塞,为抵御外侮、平定内乱和加强王权创造了条件。

936年亨利一世死后,全体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遵照先王遗嘱选举王子奥托为他们的新国王。美因茨大主教将象征王权的宝剑(驱逐基督的一切敌人和野蛮人)、手镯和斗篷(恩泽广被)以及权杖(训诫臣民)授予奥托,美因茨和科隆两位大主教还给他涂圣油、戴金冠。奥托继位后,首先集中全力平定内乱,打击国内割据势力。

937年,巴伐利亚公爵谋反,奥托两次发兵征讨平定后,任命原公爵之弟仍为公爵,同时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其权力。将原公爵的司法权授予他直接任命的巴伐利亚主教,人称“奥托特权”。他又任命一位权力很大的巴拉丁伯爵,代表中央在巴伐利亚处理司法事务和征集税收。

他还让弟弟娶巴伐利亚公爵之女为妻。

947年公爵死,女婿继位。奥托用征讨和联姻的办法,把巴伐利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944年,洛林(928年从法国夺回)公爵死,奥托派他后来的女婿、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去继承,把洛林拿到手。949年,士瓦本公爵死,他命令原公爵女婿、自己的儿子继承。奥托在完全控制各大公爵的领地之后全力抵御匈牙利的侵扰。

955年,在奥格斯堡以南的莱希河畔取得了大败匈牙利骑兵一万多人的重大胜利,不但从此制止了匈牙利的入侵,而且德国的国际影响也空前提高。

奥托一世狂妄地以古代罗马帝国及其皇统的合法继承人自居,醉心于征服意大利以恢复古罗马帝国的光荣。意大利濒临地中海,是东西贸易的要冲,10世纪时已出现许多富庶的工商业城市,富冠欧洲,但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北部各诸侯为争夺意大利王冠而互相倾轧,中部教皇国的政权和教皇的选举被世俗贵族所操纵,南部分裂为伦巴德和拜占廷的领地,并遭受来自北部的阿拉伯人的入侵。

意大利的四分五裂为奥托一世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951年,奥托一世率领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占领伦巴底,在巴威亚接受了意大利(伦巴底)国王的称号。奥托并不以控制北意大利为满足,极力要夺取对教皇的控制权。

955年,一个放荡的少年登上教皇宝座,即约翰十二世。罗马贵族发动叛乱反对约翰的统治,约翰恳请奥托提供援助,于是他率军进入罗马,巩固了教皇的地位。

962年2月,在圣彼得大教堂,约翰为奥托加冕称帝,称他为“罗马皇帝”,在查里曼帝国瓦解之后,西方又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从此,每位德国国王上台后,都想重演一遍去罗马的加冕礼,以此为无尚光荣。这就使日耳曼民族的罗马帝国,到德皇腓特烈一世加冕时,又加上“神圣”的字样。

帝国在名义上包括德国和意大利北部、中部,实际上在封建割据下,并没有建立大帝国的基础。

正如伏尔泰所说,它“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一世入侵意大利后,将意大利洗劫一空,遭到意大利人的强烈反抗。965年,奥托推举约翰十三为教皇,但罗马人拒绝接受。第二年,他第三次进军意大利,攻占罗马。972年,他甚至打到拜占廷,迫使拜占廷将公主嫁给他儿子奥托二世。

973年回国后不久病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