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政策转向中的难得机会

珍惜政策转向中的难得机会
2024年11月07日 18:07 如是金融研究院

11月5-6日,“第九届国际保险节广州峰会暨IMA保险名家Day”在广州保利世贸会议中心天悦厅盛大举行。活动冀望在经济环境、监管政策、社会心理、客户需求等发生深刻叠加变化的背景下,为中国寿险经营给出规律经营、长期经营、耐心经营的新思路、新认知与新自信。管清友院长受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同与会人员一同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在短期波动中看长远大势,在复杂形势下看活力动力,在压力挑战下看发展空间。

本文根据管清友院长2024年11月活动发言整理

01

政策已经反弹并且发力,

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宏观调控工具与机制

近期最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的变化,从目前情况来看,股市、债市、汇率的变化和近期政策调整息息相关。其中,几大重要的会议与时间节点非常值得关注。

一是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有关领导集体出席,并官宣了关于宏观经济、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政策。这次发布会可以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政策转向标志,且这个转向是比较彻底的,决心也是比较大的。

二是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对经济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部署。这次会议无论是召开时间,还是召开背景,亦或是政策表述与力度,都“不寻常”。从我自己多年观察政策变化的角度来看,就是四个大字——“正视困难”。

三是10月8日和12日,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有关领导在发布会的发言。其中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五大任务,为后续相关经济工作做出了定调;而财政部官宣的财政政策则聚焦关键两个方向:一个是关于地方债务置换的问题,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讲的化债的问题;第二个是对于民生消费收入这些领域的支持问题。

关于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规模到底有多大?节奏到底有多快?对我们资本市场包括保险在内的整个大类资产配置到底有什么影响?

从这几次高层会议中,我们从宏观管理、金融管理部门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对于货币与政策的描述部署,对房地产、对股票市场的支持。

比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其实已经明显发力。无论是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还是准备金利率的下调,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新一轮的政策调控已经开始了。中国的利率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据我观察,尽管近期债券市场有所调整,国债收益率有所回升,至少是终结了前三个季度债券市场的牛市。

比如针对资本市场,我们创设了互换便利的工具,创设了股票回购、再贷款的工具等。这也是国庆节前后,股票市场迎来了一波大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9月24日以后,在很多交易日上我们看到的是股市和债市出现了一个跷跷板效应,股市活跃起来,而这其中保险公司其实是特别大的受益者,要知道尽管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相较于债券类的和固定收益类的配置要少得多,但是它的增量对整个收益增量影响特别大。所以今年整体保险公司的这个流动性的充裕程度、收益表现均非常好。

总的来看,宏观管理层面,我们正在创新各种工具和通道,这样有助于经济的“正向循环”。在微观层面,我们每一个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其实都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去寻找新的机会。在宏观管理上也是如此,也在创新。比如货币创造的新机制——事实上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政策组合——因为有了互换便利工具,有了股票回购再贷款工具,中国事实上已经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准基金体系。实践先于理论。当金融性系统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中央银行要毫不犹豫的充当最后贷款人,然后去支持资本市场,使得经济上出现正循环,以扭转当前局面。

02

中国的产业格局、人口分布正在变化,

未来短期政策要为结构性改革争取空间

短期来看,今年中国经济一波三折,但最终实现年度目标问题不大。今年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速高达5.3%,当时普遍认为全年实现5%的增速并没什么太大问题了。特别是3月房地产出现的小阳春、企业“抢订单”导致出口表现非常好的。但是到二季度之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能明显感受到压力;三季度的情况尤甚。这其中有内、外因素的变化,也有政策节奏、力度的影响。今年两会对增速目标的表述是“5%左右”。

比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目标为“7.5%左右”,最终全年增速为7.4%,仍算作完成任务。因此这样看,今年的宏观增速略低于5.0%,比如实现4.8%的增速,即算完成目标。本轮政策反弹之后,完成这一目标问题不大。

着眼于中长期,短期的调控要为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争取时间与空间。中长期我们正在面临这经济增速的回归、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是经济增速的回归。中长期我们的经济增速大概会稳定在一个什么水平?从目前经济、政策的表现来看,完成目标问题不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际增长率可能可以达到5.0%。如果考虑到各个机构测算的潜在增长率,我们估计可能在未来至少三五年里头要逐渐的习惯于4%-5%之间的增速水平。经济增速的下行必将带来阵痛,这是我们需要适应的。

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主要是依靠大地产、大基建,以及上游产业链来驱动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地产。从目前情况看,地产的调整其实还没有结束,而这又与经济的发展,与大类资产配置息息相关,比如中国高净值群体总体的这个资产的构成,从不动产为主转向金融资产为主是个趋势,且可能是未来十年不会变的趋势。在这种情景之下,我们要看到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机会。中国产业的潜力和韧性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我们可以去寻找到新的机会。比如在产业上,我们现在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在配置上,就是由于股票成交量的活跃,券商是确定受益的。

三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人口结构的变化其实是不可逆的。比如此前提到的房地产,目前的一线、新一线城市房价呈现阶段性企稳的状态,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房地产的调整周期或许是没有结束的。比如上一波房价的上涨是2014年、2015年,但实际上2013年到2015年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应量过剩,而且中国的人口结构也是在这个区间出现变化的。芒格说过一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宏观因素通常指的是整体的、全局的因素,例如经济环境、政治局势等,这些因素通常是我们无法直接控制和改变的。而微观因素则是指我们个体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的因素,例如我们的行为、决策等。

未来半年到一年是个喘息期,也是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的准备期。综上,在未来,我们将面临一个由于结构转型导致的供给过剩,由于人口与增速下行导致的需求不足,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的长期局面,即“通缩”。而这一轮短期政策其实核心就是要解决短期的通缩问题,比如地方化债能够解决一部分,阻止资产价格下行也能解决一部分,但我们认为,在中长期,结构的调整才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民生消费、收入分配等等方面,最终得以实现推动总需求的扩张。

我们可以分析两种情景:第一种,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出台,包括国资国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结构性改革能够顺利启动,我们大概率会迎来总需求的重新回升,同时意味着利率的抬升、资产收益率的抬升。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比较良好的情景。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比如通货紧缩可能一直在延续,这一轮政策只是让经济喘了口气,但并没有根本性解决,那意味利率的下降还将持续、资产收益率下降、资产荒的情况还将延续。这对经济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保险行业和大类资产配置领域从业者来说,其实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背景也可以说是个利好。对于投资者或者说高净值群体来讲,可能也要认识清楚这个趋势。如果上述情形发生,现在的2%的“利率底”可能是个短期的一个“底”,未来跌破2%或将是必然。

03

对中国资本市场可以更乐观一些

在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各类资产均表现不错,不过因为跷跷板效应四季度债券市场的表现可能将承压。但对于长期配置者,一定不要把视角放在过于眼前。

我个人感觉,对于中国已经积累了财富的群体而言,他们其实应该进入到稳妥均衡的配置阶段——即跨周期、跨贷、跨币种、全球化的配置。在投资理念上,过去我们讲“宁可做错,不要错过”,现在是 “宁可博弈,不要做错”。在投资配置上,对于高净值群体来讲,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践行“均衡配置”的思路,要均衡配置货币、股市、债券、保险、黄金、房地产等资产。

最后,总的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政策的转向、喘息期,在未来半年会有所好转;中长期视角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确实非常关键的观测期,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能不能真正实现升级转型、中国的结构化改革能不能完成,都是我们观测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我们去寻找下一波时代红利的重要观测期。无论如何要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韧性。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机会,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