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占优,皆是赵匡胤调教的精锐,赵光义为何惨败“驴车漂移”

兵力占优,皆是赵匡胤调教的精锐,赵光义为何惨败“驴车漂移”
2020年12月15日 16:01 夜闯小车库

前言:

公元979年,宋军为了夺取幽燕之地,与辽军大战于高粱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西直门一带。此战结果宋军惨败,损失了一万多兵力,宋太宗赵光义坐着驴车狼狈逃走。昔日威风八面的赵光义,也因此被后世嘲弄,得了个"高粱河车神、驴车飘移"的屈辱称号。"高粱河之战"是宋、辽之间的重要战役,宋军吃下此次苦果,也成了后来"雍熙北伐"的失败原因,它在很大程度上,更使北宋彻底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在这场战役中,宋军有十一万兵力,还都是当年宋太祖麾下身经百战的精锐,而守城的辽军,加上后来的援军,也只不过五万人。那么最后为何赵光义惨败,得了"驴车漂移"的外号呢?

"高粱河"之战前的宋辽外交关系

自宋建隆元年立国之后,就与辽国"相爱相杀"了十多年,双方终于在开宝七年,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双方使者往来频繁,两国关系逐步走向了缓和。两年后北宋进攻处于辽国庇护下的北汉,辽国只是警告北宋不要图谋燕云之地,并未竭力对北汉做出实质性的救援。同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暴崩,赵光义还专门派出使者前往辽国告哀,表达对辽国吊唁本国的谢意。第二年辽国派出82人的使团,带着各种贺礼祝贺赵光义继位为帝。宋辽两国的友好平等交往,为饱受五代十国战乱的两国百姓,带来了实际性的安稳与好处。但是此时还有一个敏感的问题:燕云十六洲的归属权。燕云之地在经济与国防上,对北宋与辽国都有重要的价值,公元938年被"儿皇帝"石敬瑭,送给了契丹人。两国都欲独占燕云,所以外交关系又因此开始变得很脆弱。

关于燕云十六州的归属权问题

在北汉遭受北宋攻击之时,辽国还是派出了少量的援兵,能看出其并不愿意将燕云之地拱手让人。尽管如此两国也保持着克制,没有做出敌对的态势。宋辽绝交是在北宋灭了北汉,转攻幽燕之地开始的,当时关键的问题并不在在于北汉的归属,此国只不过是宋辽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核心在于燕云十六州的争夺。如果北宋愿意放弃燕云,那么辽国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北汉,而宋朝人并不愿意。关于燕云之地的谈判,史籍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总之是双方暂时搁置了此问题。辽景宗面对逐渐强大的北宋,一方面为了保住燕云援救北汉,一方面积极与北宋建立友好关系,以争取双方的和平。辽国这一招"以退为进",无非是在等待北宋做出战争与和平的选择,而宋太宗突然改变对辽国的友好政策,贸然发动北伐,终于在高粱河遭受了惨败。

赵光义北伐的政治原因

其实关于对燕云十六州,采取何种战略政策,宋太宗在北伐前,并未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方案,他继位之后首先要靠考虑的问题是要取太原。他发动北伐,看似是为了完成中原的统一,其实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毕竟他的皇位来得并不算名正言顺。赵光义继位之时,是在未写遗诏的情况下仓促完成,所以天下人有很多都不服气。赵光义继位之后,逼死了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而且在他征辽过程中,突然后方发生了拥立赵德昭的事件,这都证明了他继位初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与压力。所以他希望通过收复燕云,完成赵匡胤的遗愿,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统治地位。但是从军事上来说,赵光义的北伐难免有些急近功利。太平兴国三年,赵光义打着洗刷柴荣与赵匡胤,亲征部下的耻辱,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

赵光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幽州"吃瘪",最终兵败高粱河

当时赵光义带了大约11万兵力,征调的军队大都是柴荣与赵匡胤,亲自调教出来的精锐。从三月份起先后攻克了北汉西龙门砦、隆州、汾州等地,还在白马岭击败了辽国的援军,到了四月份就来到了太原城下。五月五日北汉之主刘继元开城投降,赵光义仅仅用了三个月,就灭了剽悍顽强的北汉,彰显了宋军的强悍战斗力。经过累月激战之后,宋军亟需给养补充修整军队,而赵光义却不顾实际,"上了头"决定继续北伐,企图一举收复燕云,对辽国的的第一次战略进攻,也因此拉开了序幕。初期辽军节节败退,宋军连下数座城池,六月二十三日,就挺进到了幽州城南。五日后赵光义亲自督战攻城,还派出八百门炮器。但是一直到了七月六日,幽州城还是无法攻破。宋军的士气遭受打击萎靡不振,恰逢原先援救北汉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带兵攻击宋军后方,幽州守军士气空前高涨。

耶律斜轸还派人挖地道进入城内,与守城将领制定了更加严密的防御措施。不久后辽国又派出耶律休哥带领大军增援,并取得了辽军的指挥权。七月六日高粱河之战打响,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分左右夹击宋军侧翼,幽州守军开门反击,在三路辽军合击之下,宋军大败而逃,史载辽军"追杀三百余里,斩首万余级"。宋军一直疯狂逃窜到了第二天,连赵光义都差点做了俘虏,被迫乘着驴车遁去,在途中大腿上还中了两箭,最后他的死也是因为此伤反复发作的原因。

赵光义放弃赵匡胤决策战略的错误

关于赵光义于高粱河失败的战术原因,已经有众多学术分析,在此不做赘述,我们只分析赵光义的战略失误。首先是他放弃了赵匡胤对幽燕的战略决策。自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给契丹之后,中原就失去了抵御游牧骑兵南下的险阻,随时会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所以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始终未忘记收复,赵匡胤与赵普等大臣商议,决定先南后北,灭了北汉之后,再以财力或军事图谋幽燕。这无疑是最稳妥的方案,如果赵光义奉行此战略,扫灭北汉之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先后通过财力、武力夺回幽州。辽国地域辽阔,然而大多都是寂寥的荒漠,生产力远不如中原,经济无疑是左右战争胜负的重要原因,倘若等到北宋经济"碾压"辽国之后,再将收复燕云的计划提上日程,无疑是上策。

赵光义图谋幽云只因为贪功

其次赵光义只从个人政治角度考虑战争。他发动北伐,根本没有将北汉与燕云,当成一个整体战略目标来考虑,而只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他扫灭北汉,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目的达到之后,他又头脑发热狂妄地企图一并收复燕云,建立不世之功,盖过赵匡胤一头。然而好大喜功的赵光义,最终折戟高粱河,被打得狼狈逃窜。如果宋军在高粱河之战前没有攻击北汉,而是以锐气直逼幽燕,还不至于引起辽军的警惕,可有声东击西的效果。而后再向北汉佯攻一次,可以麻痹住辽国,又可使北汉不敢支援辽国,宋军便能安心突袭幽燕。一路上基本上是一马平川,宋朝后军可源源不断的直达前线,幽州很大几率上守不住三日。攻下幽州之后,宋军可以逸待劳,迎战来援的辽军,等到幽燕地区稳定之后,北汉便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北汉。

宋军战败后的影响

此战略也是当年周世宗柴荣,成功实施过的计划,然而他关键时期染病身亡,未能将胜利果实全部收取。赵光义放着教科书都不会"抄",真是令人无语。再退一步说,即使宋军未能攻破幽州城,也可以免于高粱河的惨败,久攻不下及时撤退便可,直接"梭哈"一把拿下幽州,无疑是"赌徒"冒险行为。千百年之后我们再回顾这场战争,以赵光义没有使用的战略,与他的行动做出比较,显然他做出的都是糟糕的选择。高粱河之战过后,辽军频频南下报复宋朝,虽然宋军新败,但也未伤及筋骨,还能抵挡得住辽军铁蹄,然而长久的战争,使河北各地深受荼毒,百姓们的生产生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高粱河一战宋军的自信被辽军击垮,从而产生了怯敌心理,这无疑对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利。

尾声

高粱河之战过后,辽军在边界加强了防御,深知幽燕对于宋朝的重要意义。而且此时两国战略缓冲地带,北汉已经不存在,所以在经济、军事方面都是积极备战。这也造成了"雍熙北伐"的失败,面对做好准备的辽军,宋朝没有讨到便宜。北宋未从根本上考虑这个情况,也没有在各方面压制住辽国,那么收复燕云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事后赵光义与众大臣,没有也不愿意认真分析总结此战的失误,对情势也没有得到清醒的认识,所以"雍熙北伐"重蹈了失败的覆辙。此后北宋对辽国,由主动进攻变为了被迫防御的态势,南北对峙之下没有天险可守,又在后期出昏招,与虎谋皮联合金军灭辽,最终爆发"靖康之耻",从而"作"死了北宋王朝。

【参考资料:《宋史》,《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