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群起而动

造芯,群起而动
2021年04月07日 22:44 一视财经

©文 :一视财经 晓宇

编辑:西贝

造芯,从来没有变得如此紧迫!

或许是一场德克萨斯的暴风雪将基地打回原形;亦或是华为抢产能惊扰了市场;还有人说是疫情后需求暴增造成的。

先是卡了汽车的脖子,又让手机企业无处遁形,不知从何时起,“芯荒”让人无比心慌。

1

心慌的车企

从公开的报道看,汽车行业是“芯片荒”的最大受害者。上周,蔚来汽车受影响暂停江淮工厂5日。“缺芯”危机下,汽车产业受阻,目前大众、现代、福特、通用、丰田等企业都受到影响。

3月26日,蔚来汽车宣布,因芯片短缺将生产暂停5天。芯片供求关系紧张,引起了从产业链到终端产品各环节的涨价,日本信越旗下硅产品涨价10%-20%,特斯拉Model Y全系涨价8000元。

在全球车企都在为缺芯苦恼时,比亚迪联合华为,将芯片由高通625替换成了麒麟710A,既解决了芯片危机,还顺带加快了去美化进度。这堪称教科书式的操作可谓是比亚迪的高光时刻。

大多数车企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在于,汽车制造商在疫情爆发早期低估了市场的反弹速度,因而大幅减少芯片订单量,去年下半年这些企业试图增加订单时已经无法得到满足,因为芯片制造商正在努力满足智能手机巨头的订单需求。

“凡是宣称因为半导体缺货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都是半导体产业帮忙挑选出的弃子。” 因为缺芯被扼住喉咙,这次的“芯片荒”很大程度上会倒逼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1:2019-2026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从380亿增长至676亿以上(亿美元)

2

手机厂商趋之若鹜

造芯如猛虎,而人人都趋之若鹜。

2020年,美国制裁的风声传出,主要智能手机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开始囤积芯片,华为连夜包机运芯片。小米也火速跟进,激情加单,力保芯片无忧。

2017年,雷军花10亿元自研的芯片“澎湃S1”开始量产,这当时被雷军认为是手机下半场淘汰赛的“免死券”。

时隔四年,小米终于在3月30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带来了又一全新自研芯片。同属澎湃系列,该款芯片被命名为澎湃C1,将独立于主板运行。

虽然无从得知小米在旗舰芯片上的备货情况,但小米和高通的合作一直很密切,此前旗舰机首发经常采用高通芯片,在高端芯片的供应上,小米优势很明显。

手机市场仍然瞬息万变,芯片这个门槛,不是任何一家厂商都能逾越的,整个芯片供应的改善还是需要取决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协作如何得到修复。

3

互联网巨头扎堆造芯

自主造芯孑然而立,吸引互联网巨头跨界而来,为了彻底摆脱被芯片技术“卡脖子”的窘境,不受制于人,自主造芯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巨头的重要需求。

3月16日,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正在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抖音,字节跳动要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必然需要超高算力,短视频也更需要AI技术的加持,乃至于字节跳动选择自研芯片。

这种“跨界”其实并不奇怪。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擅长硬件的芯片巨头还是以算法和软件见长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寻求新的机会。

从2015年AI登上舞台开始,百度、腾讯、阿里、谷歌、亚马逊等海内外互联网巨头有的已经把芯片造了出来,有的大手笔投资了很多公司。至今,百度的昆仑系列和鸿鹄系列、阿里的含光800、腾讯的云燧系列均已初见成效,投入应用或实现量产。

一旦研发并应用成功,除了可以减轻对第三方的依赖,不再担忧全球局势对相关业务的影响,还可以降低成本。AI市场养活了寒武纪、地平线、天数智芯等AI芯片创企,这些久居互联网风口浪尖的弄潮儿自然不愿放过这块“肥肉”。

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曾指出,AI芯片行业有三个赛点:“第一阶段是大家都说自己能做;第二阶段是大家拿出了芯片;第三阶段就是拼软件、造生态。”正如陈天石所说,第三个阶段恰恰是巨头扎堆的阶段,而软件和生态影响力也恰恰是巨头的长处。

4

巨变前夕

从2015年AI登场,到2020年5G加速AI渗透,芯片行业再一次处在巨变的前夕。

传统芯片厂商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特殊场景需求,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这一枚小小的金属,竟卡住了我国无数尖端行业的咽喉,成了科技巨头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即使没有这场德克萨斯州的暴风雪,“芯片荒”也终究会“虽迟但到”。随着尖端科技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因素推动企业自主造芯的进程。

芯片独立看似容易,实则关系着一道道相当复杂的产业链,未来还会有更多玩家踏上“造芯”的跑道。而孰胜孰负,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