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给泡泡玛特“挤泡沫”

资本给泡泡玛特“挤泡沫”
2021年04月12日 23:46 一视财经

©文 :一视财经 东玉

编辑:西贝

2020年12月11日,国内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正式登陆港交所。首日上涨79.22%,市值逼近千亿港元。

高光之下,玩具“盲盒”独角兽泡泡玛特的泡沫论也如影随形。

从春节后的2月17日创出107.6港元的历史高价开始,泡泡玛特就一路震荡下跌,最新收于56.4港元,股价腰斩,截止3月29日,泡泡玛特总市值790.69亿港元。

近期,泡泡玛特发布了其赴港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0全年净利润达5.9亿,但仍架不住跌落千亿市值神坛的舆论漩涡。

一边被质疑,一边被封神。这家在新兴消费市场受到热捧的明星公司,显现出极其矛盾和复杂的面孔。

泡泡玛特的泡沫论一直挥之不去,它会像当年的水浒卡一样最终成为泡沫玛特吗?

1

        千亿估值的逻辑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最初是一家潮品零售公司,但是一直处于亏空状态,直到2015年转型潮玩,引入日本玩具公司Dreams的盲盒产品Sonny Angel,公司好转起来。

发现“盲盒商机”之后,泡泡玛特在2016年签下Molly的IP权,Molly盲盒的大火使得泡泡玛特名声大噪。除却IP运营之外,泡泡玛特还在线下设置了门店、铺设大量自助售货机,来实现自身的商业变现。

在过去的几年,泡泡玛特凭借这种运营模式,不仅带火了盲盒营销,还赚得盆钵满体。根据最新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0年全年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49.3%。调整后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25.9%。全年共售出了超过5000万件潮流玩具。

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2017-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近两年同比增速分别上升6119%和353%。短短三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三级跳”。

而在更早些的去年天猫双11,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更是以1.42亿元的最终销售额,成为玩具类目首位“亿元俱乐部”成员。

凭借着“盲盒热”上市的泡泡玛特,于去年12月一飞冲天,被奉为“潮玩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便达到1065亿港元(约合137亿美元),远超过同样起于亚文化的B站2018年上市时的32亿美元市值。

就是那一个个呆萌可爱的玩具,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

2

“未知的惊喜”魔力还能持续吗?

尽管从年报业绩来看,泡泡玛特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增速,但仍在短板。

虽然泡泡玛特在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双重认可,但也有业内专家不看好该公司的未来表现,认为其红利期“也就是几年时间”、“未来大概有3-5年黄金发展期”。甚至有人认为,泡泡玛特在“割年轻人的韭菜”、“收智商税”、“没有社会价值”。

质疑者认为,按照招股书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上半年1.41亿元的净利润,与其千亿港元的市值相差太过悬殊,100多倍的市盈率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近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也曾发表言论称,不论是业绩表现,还是发展潜力,或是技术门槛,(泡泡玛特)都不具备支撑千亿市值的基本面。对于泡泡玛特这样一支携带“网红基因”的“妖股”而言,相较于股价下跌,此前其股价一路飙升更异于常态。刘春生指出,泡泡玛特股价下滑、市值蒸发,是理性的价值回归。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产品质量问题,以及营收对于少数头部IP的极度依赖,成为摆在泡泡玛特面前的两道“难题”。

笔者查阅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显示,泡泡玛特品牌下相关投诉已达到3389条,内容包括产品瑕疵、拒绝退换等一系列问题。此前,中消协发出消费提示,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而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

回首往事,如今聚焦在镁光灯下的泡泡玛特,曾有过一段并不算亮丽的过往。

五年前,泡泡玛特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潮流玩具代理商,此后转型IP运营。在转型初期,泡泡玛特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例如,公司在2015年度及2016年出现持续亏损,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544万元和-2889.05万元。

2017年5月17日,泡泡玛特开始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4月12日,从新三板完成退市。退市完成前,泡泡玛特市值为20亿元人民币。泡泡玛特当时称,退市是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作出的商业及战略决策,且泡泡玛特董事希望通过港交所获得更多接触国际及市场的机会。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至今为止一共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方有启赋资本、华强资本、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正心谷创新资本和华兴新经济基金等。

这家曾经连续亏损三年、勉强登录新三板的玩具企业,却在如今一鸣惊人,头顶盲盒光环,95后玩家为主力,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吗?

虽然财务数据显示这是一家极为赚钱的公司,毛利率能到65%,不过质疑声也一直如影随形:潮玩的收集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泡泡玛特会像当年的水浒卡一样最终成为泡沫玛特吗?

3

“泡泡”还能吹多久

在上市前的一次演讲中,王宁曾将泡泡玛特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0时代的泡泡玛特是想成为一个万代一样的公司——签IP、做产品,然后将它卖出去。

2.0时代的泡泡玛特是像乐高一样——打造一个系统,一门语言,让所有的IP可以重新来做一遍。

3.0时代的泡泡玛特是希望成为中国最像迪士尼的一家公司——拥有很多优质IP,并用泡泡玛特的方式来给这些IP创造价值。

泡泡玛特到底施了什么魔咒,一步一步把你套牢、榨干你的钱包的呢?“泡泡玛特本质上是一家以潮玩为载体的IP运营公司。”王宁总结称。

那么,目前来看,反向造IP的泡泡玛特,离中国的迪士尼还有多远?

事实上,不管是要成为乐高还是迪士尼,有两个关键点——IP和玩法。而泡泡玛特需要证明的是——现有塑造IP的模式是否可复制?能否拥有持续打造热门IP(包括自主IP和签约IP)的能力?其玩法是否具有持久性。

同一款产品换成盲盒的形式,命运大不相同。品牌利用盲盒形式,刺激用户消费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要明白,产品和盲盒之间的关系,盲盒归根结底只是销售方式,一时的噱头而已,产品本身才是吸引用户的特质。

并且“盲盒”没有门槛,对于泡泡玛特来讲,其IP并不都是自主和独家买断的,只要拥有IP资产,任何公司都可以生产和销售盲盒。再加上,用户对待事物具有一定的保鲜期,因此,用户面临的选择是多元化的,可以选择你的,也可以选择其他品牌的。

对于泡泡玛特来讲,IP资产是品牌的护城河。但是泡泡玛特的93款IP中,仅有12款是自有IP。在贡献力上,Molly是“当家花旦”,拿2019年来说,Molly这一IP贡献了4.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6%。另一款自有IP Dimoo的销售业绩只能算作可观。其独家IP更具有不稳定性,也说明了泡泡玛特的原创能力尚不足。

尽管泡泡玛特成功转亏为盈并取得亮丽的业绩,但其能否长期在这个新兴潮玩盲盒行业领跑,似乎仍不确定。

归根结底,泡泡玛特的火爆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其实,目前市场上很火的盲盒也好,潮牌也罢,此类IP类产品的背后都是一些流行元素,看似火爆,实则并不可控。即便依靠资本助推,如果没有大众的真正的喜爱和认可,企业是无法长期生存的。

没人敢断言,一夜之间爆火的盲盒会风靡多久。当这场“潮流”退去,在盲盒上寄托了八成收入的泡泡玛特,会是在“裸泳”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