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诉媒体侵犯名誉权胜诉 “遭FBI调查”传言或不攻自破

孙宇晨诉媒体侵犯名誉权胜诉 “遭FBI调查”传言或不攻自破
2024年06月21日 19:31 环球城市周刊

6月21日,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名誉权纠纷案被告重庆商界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向孙宇晨的致歉声明。声明中称,因旗下媒体在2022年报道中未尽审查核实义务,发布关于孙宇晨的失实内容,损害了孙宇晨名誉。在声明中,该媒体公司对其侵犯孙宇晨名誉权的行为郑重致歉,并承诺在今后的报道中加强审核,确保文章准确可信。

此案的由起是,2022年3月11日,被告重庆商界传媒集团在其东方财富网及东方财富APP发布标题为“FBI 调查孙宇晨,疑似涉嫌内幕交易 商界快讯”的内容,孙宇晨随后将其起诉至重庆市渝北区法院。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该媒体未尽核实义务,侵犯了孙宇晨的名誉权,并做出相关裁定。据悉,一审结束后,原被告双方均未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至此,孙宇晨与重庆商界传媒集团名誉权纠纷一案,以原告孙宇晨胜诉,被告媒体公开道歉画上句号。

“被告未尽到合理的核实义务,擅自发布相关失实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原告的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表示。

未尽核实义务致败诉

一审判决认定,被告重庆商界传媒集团在报道中未尽核实义务,侵犯了原告孙宇晨的名誉权,判决要求被告删除不实报道,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向孙宇晨公开赔礼道歉,同时赔偿孙宇晨公证费519.37元。

媒体从相关渠道获取的法院判决书显示,重庆商界传媒集团败诉的关键是相关报道内容未尽核实义务。

重庆商界传媒集团相关报道的基础信息来自于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 2022年发表的一篇报道。

但实际上,如果去看英文报道原文,就会发现,作者已经在文中专门给出说明,他无法从SEC、IRS、FBI、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得到相关内容的确认,有很强的免责意味。

而众多国内的媒体和自媒体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一重要提示,直接将该文作者都无法证实的内容当成事实。这其中也包括本案被告重庆商界传媒集团。

就该科技媒体的报道内容,孙宇晨当时实际给出了回应,他称,相关报道中的爆料存在诸多基本事实性错误。首先,孙宇晨本人不在美国居住,也不是美国人,不涉及任何美国税务问题,也不存在被所谓国税局及FBI调查的可能。另外,报道中涉及的交易所长期享有良好的声誉,并一直努力与监管机构合作以提升合规性。

不过上述公开的回应内容并未出现在重庆商界传媒集团的相关内容报道中。

重庆市渝北区法院认为,The Verge的报道仅有该文作者一人可证明相关内容的真实性,且涉及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国税局及FBI等相关执法部门未对该报道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进行确认。故仅凭以上文章并不能证实,孙宇晨存在违法行为并被美国国税局及FBI调查的事实,以及其存在躲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由此,重庆市渝北区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本案中,被告媒体擅自发布未被核实的报道,已构成对原告孙宇晨名誉权的侵害,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孙宇晨有权主张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重庆商界传媒集团赔偿损失。

盲目引用未经证实信息的法律风险

对于本案的判决,评论人士认为,本次孙宇晨名誉侵权案的胜诉,是对网络中围绕其的诸多不实传言的一次全面驳斥,也对后续相关谣言的传播行为起到了一定遏制和警示作用。经此一案,公众也得以拨开不实信息的迷雾,还原出更为真实的孙宇晨人物形象。

孙宇晨方表示,在当前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个人的名誉权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和保护。本次判决不仅为其个人正名,也为保护公民个人名誉权提供了法律案例。媒体在报道时应遵守基本事实、遵守专业流程,不应为流量牺牲新闻真实性和公正性。

此次案件也显示出,不少国内媒体和自媒体对一些外部未经证实的信息的盲目引用,一旦被认定为侵权,或将为自身带来法律风险。

前述评论人士称,孙宇晨名誉权案的判决,既体现了法律对个人名誉权的保护,也反映了社会对媒体责任和职业道德的期待。社会公众和媒体行业应共同努力,推动构建一个更加负责任和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