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五五”:上海如何以体育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展望“十五五”:上海如何以体育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4年05月29日 10:18 华略智库

作者:杨楠 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夏骥 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第一财经

体育是丰富城市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抓手。《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2024年是国际重大赛事在沪密集举办之年,F1中国大奖赛、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先后举办。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上海应如何更好以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笔者认为,在奥运之年,可以用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来推动。

全文5825字,阅读约15分钟

图: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来源:上海体育公众号

更高:争办更高水平的体育赛事

一是要持续提升现有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根据《2023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2023年上海共举办了118项体育赛事,其中国际级赛事36项、占比30.5%,举办7届及以上的赛事40项、占比33.9%,累计吸引19万人次参赛、129万人次现场观赛。

“赛事经济”的效应也很明显:118项赛事共带动消费37.13亿元,其中核心消费7.99亿元、相关消费29.14亿元。赛事共带来49.38亿元的直接经济影响,且间接经济影响显著,其中产出效应128.64亿元,税收效应4.25亿元,就业效应32268个;赛事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拉动效应共达到47.53亿元,占拉动效应总和的36.9%。

2024年上海还将举办175项国际国内体育大赛,包括继续举办一批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体育赛事。

下一步,上海要着力提升存量体育赛事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营造全球赛事热点。比如ATP上海网球大师赛已经升级为全球五站“超级大师赛”之一,但是相较具有百年历史的网球四大满贯赛事,IP效应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要依托现有的赛事基础,加强体育赛事的营销,不断打响上海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品牌,吸引全球更多的顶级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前来上海乃至长三角。

ATP上海网球大师赛能否再上一层楼?

二是要谋划申办新的顶级体育赛事。顶级体育赛事对于提升城市影响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办好一场赛 提升一座城”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北京的“双奥之城”,杭州的亚运之城,成都的大运之城,都是“以赛营城”的典型。

尽管上海协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事,但是尚未举办过类似级别的体育赛事。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曾出现了“2044上海奥运大厦”一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愿望。

下一步,上海要深入谋划申办全球顶级的体育赛事,积极研究与长三角城市共同承接赛事安排和赛事效应,进一步提升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成色。

图:《流浪地球》中的“2044上海奥运大厦”,来源:电影《流浪地球》截图

三是要加大培育若干本土的知名体育俱乐部。全球城市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同时也是本土知名体育俱乐部集聚的城市,是全球城市意象的重要内容。

提到纽约,人们会想到NBA的纽约尼克斯队、MLB的纽约洋基队、NFL的纽约巨人队;提到伦敦,人们会想到英超的切尔西队、阿森纳队、托特纳姆热刺队;提到巴黎,人们会想到法甲的巴黎圣日耳曼队,这些球队或俱乐部都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球迷基础,对于所在城市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烫金名片”。

相较而言,上海本土的体育俱乐部或是球队的全球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下一步,上海要聚焦特色体育项目,着力培育若干本土的知名体育俱乐部。这其中,电子竞技领域基础最为扎实。

上海在电竞赛事和产业方面走在全球前列,静安区灵石路695号的“宇宙电竞中心”是互联网电竞企业最为密集、电竞生态最为完善、电竞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上海也涌现出了EDG这样的全球总决赛冠军俱乐部。

2023年,法国伽利略全球教育集团旗下体育学院(ESG SPORT)最新开设电竞商业本科专业,电竞产业“上海方案”被写入其教材,相关课程还接入了旨在促进欧盟成员国之间青少年学生交流的“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Program),向全欧洲学生开放。

不仅如此,上海出品的精品游戏风靡全球,从米哈游《原神》到鹰角网络《明日方舟》,从莉莉丝《万国觉醒》到叠纸正在推广的《百面千相》,都深受游戏玩家的喜爱,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等电子竞技载体也将建成投用。

下一步,上海要进一步打响“全球电竞之都”品牌,培育一批全球知名的电竞俱乐部,联合长三角举办一批电竞系列赛事,打造全球电竞爱好者的圣殿。

图:即将建成的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包括一座可容纳6000人的国际顶级专业电竞赛事场馆,来源:工业建筑公众号

更快:推动更快发展的体育经济

一是要加强体育招商引资。体育赛事特别是顶级赛事不仅是体育爱好者观赛的好机会,也是开展招商引资的好机会。许多全球知名的企业家都是体育迷,他们可以错过一场董事会,但是不会错过一场高水平比赛。除了体育场,很难有其他地方能够让各路企业家济济一堂,这正是定向招商的绝佳良机。

下一步,上海要依托F1、网球、马术、马拉松、斯诺克、帆船等领域的高等级赛事,创造更多的官员和企业家接触的机会,推出一批依托赛事的招商考察路线,根据企业家的爱好推出个性化的定制路线。

此外,体育展会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比如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是国内首个将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四者融合的大型体育博览会,聚焦于“体育+”的全景展示,也是一个面向全球的体育招商场景。

下一步,上海要以此为契机做大做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招引国际顶级赛事,引进更加多元的体育消费产品。

图: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来源:上海体博会公众号

二是要优化体育营商环境。提到营商环境,特别是吸引国际人才的环境,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服务,而相对忽视了人才对于体育服务的需求。

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就要吸引全球的人才,就要考虑满足国际化人才的体育需求。当前,上海在面向大众运动领域的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等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面向小众运动的橄榄球场、壁球场、板球场等就相对稀缺。

图:号称“室内运动之王”的壁球正式登陆“万体汇”,来源:上海徐汇公众号

下一步,上海要结合国际社区的建设,进一步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运动环境,更好满足国际化人才的多元运动需求。同时,要大力引进具备“Sports plus”专业背景,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助力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激发体育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要促进群众体育消费,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近期,2024年新一轮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结合第二届上海体育消费节也正式启动。

体育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尽管增长迅速,但是服务供给还相对传统,促进新兴体育消费还大有可为。

比如作为城市综合体的延伸,体育综合体在体育、娱乐、餐饮与零售等各业态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实现“一个空间解决体育需求”。迪拜、新加坡、波士顿等城市,都已经建立了世界知名的体育综合体。比如迪拜的Sport Society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综合体,包括超过40种运动的竞技场和专业训练场,运动品牌奥特莱斯,以及运动康复诊疗中心等,辐射范围覆盖超过100万居民。

图:迪拜的Sport Society体育综合体,来源:体育综合体公众号

目前,上海宝山正在建设中的盛邻城市体育创新综合体是上海首家以运动为主体的MALL,也是上海首个城市创新体育综合体。

下一步,上海要结合重点区域建设,打造一批能够融合工作生活的城市体育综合体,创新体育产业的新模式,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新场景,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需求。

图:正在建设的盛邻城市体育创新综合体,来源:上海宝山公众号

更强:创新更强支撑的体育科技

一是要强化科技对于竞技体育的支撑。电影《夺冠》中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袁伟民听说美国已经开始用计算机计算运动员数据了,连教练和对手的各项数据他们都了然于心,只有将排球拦网加高15厘米:“别人有技术,我们就只能拼命。”片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未来体育依靠的不是人,是科技。”

图:电影《夺冠》再现了女排精神

当前,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在体育领域,科技首先要赋能竞技体育,助力培养世界一流运动员。事实上,上海很早就运用科技手段培养出了世界冠军,20多年前刘翔训练时,教练组把用DV机拍摄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图像传入电脑,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跨栏角度和周期等数据,不断精细地改善每一个动作;同时也紧盯刘翔的竞争对手,对他们的动态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最佳对策。

图:当年的高科技现在看起来有点粗糙

下一步,上海要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海体育大学等平台和载体,加大竞技体育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科研设备与体育训练的跨界融合,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健将,也要吸引全球的运动员前来上海开展训练。

二是要促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对于上海而言,体育科技促创新既有“国家队”,也有“民间队”,但是都需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

图:上海体育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20-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来源: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官网

对于“国家队”来说,上海体育大学在体育科技创新方面拥有众多“硬科技”,也建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但是在成果转化率、市场契合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下一步,上海要探索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促进“沉睡专利”“纸上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研究打造专业化的揭榜挂帅平台,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开展联合攻关,精准解决企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对于“民间队”来说,上海集聚了一大批头部体育品牌的区域性总部,有的还设立了高等级创新中心。比如在第六届进博会上,耐克宣布将在上海建造耐克中国运动研究实验室(NSRL),全方位服务中国运动员,同时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全面需求(据估计,耐克的研发强度在5%左右,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安踏、李宁、阿迪达斯等企业也都在上海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

下一步,上海要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打造体育用品新品首发地、新店首选地,打造最具潮流、最具引领的体育消费之城。

三是要积极营造体育前沿场景。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惊险一跃”,以及从技术到市场的“惊险一跃”。因此,营造前沿应用场景,是推动从0到1、从1到100的关键所在,对于体育科技而言同样如此。

比如刚刚结束的F1中国大奖赛,在大家都在关注中国车手周冠宇完赛的同时,FE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上海站也已于2024年5月25-26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展开角逐。FE(Formula E)创立于2012年,其目标是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当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仅为 12 万辆左右,而2024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 1700 万辆。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如保时捷、捷豹、日产和玛莎拉蒂等纷纷加入 FE,将其视为展示电动汽车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图:FE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上海站,来源:上海体育公众号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2024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批发渗透率双双突破50%。长三角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高地,上海是新能源汽车的重镇,FE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为长三角乃至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技术发射场和成果试验场。

下一步,上海要聚焦更多的体育硬科技、黑科技甚至科幻,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将体育科技与上海“2+3+6+4+5”产业体系有机融合,激发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更团结:以体育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一是要探索拓展长三角体育赛事举办机制。2024年4月27日,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上海/苏州)在苏州奥体中心举行。目前全球仅有15座城市拥有钻石联赛的举办权,均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本站世界田联钻石联赛首度走出上海,既是体育产业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有益尝试,也是长三角跨区域举办顶级国际赛事的有益实践。负责赛事运营的上海久事体育认为,田径项目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同时群众基础扎实,更适合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开展体育赛事跨区域合作的探索。

图: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上海/苏州),来源:上海体育公众号

上海拥有相对丰富的国际赛事资源,同时在国际赛事的管理上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推动赛事走出上海,一方面能够惠及更多群众、促进体育消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在体育领域的进一步紧密合作,实现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下一步,上海要依托久事体育等头部企业,积极联动长三角有实力的规模化的体育企业,不断深化跨区域体育赛事联动机制,让更多的长三角群众就近享受高品质体育赛事服务。

二是要持续完善长三角全民健身协同机制。近年来,长三角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协同。比如长三角是国内马拉松的“热土”,赛事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仅2024年3月至4月,光是经认证的A类赛事,长三角地区的举办数量就有至少46场,一个周末有好几场马拉松的情况时有发生。

早在2019年,杭州马拉松、南京马拉松和合肥马拉松已经率先推出长三角马拉松直通车。不仅如此,一些毗邻地区也联合举办了跨域的体育赛事,比如“环意ride like a pro长三角公开赛”,路线贯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途经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

图:“环意ride like a pro长三角公开赛”88公里公路赛的赛道,来源:绿色青浦公众号

下一步,上海要积极会同长三角其他城市,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领域规划衔接、政策联动、项目共推,通过赛事联办、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形成更多的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合作成果。

三是要积极创新长三角体育运动联动机制。长三角体育联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推动线下体育联动,还要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创新联动方式。比如在疫情期间,千万跑友在跑步机上完成了“云上马拉松”。

长三角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不少城市都将元宇宙作为重点产业赛道。2022年8月5日,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Shanghai Virtual Sports Open,简称SVS)暨莓塔体育元宇宙开启,成为国内首个虚拟体育综合性赛事,纳入了虚拟赛艇、虚拟赛车、虚拟滑雪、虚拟骑行、虚拟高尔夫5个项目,并逐步拓展至健身、跑步、足球、篮球等大众项目。

图: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来源:MetaSVS莓塔体育公众号

下一步,上海要积极会同长三角相关城市,共同面向体育用品、运动设施、健身软件及平台,围绕户外与室内、有氧与无氧、单人与多人、休闲与竞技等多元体育运动领域,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化的新型体育运动解决方案,构建长三角大众健身新业态。

*题图:徐家汇体育公园,来源:上海体育场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