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社区:探寻人才最佳栖息地的制胜招法

国际人才社区:探寻人才最佳栖息地的制胜招法
2024年06月07日 09:45 华略智库

作者:刘俊言 调查评估部研究员;张莉杰调查评估部总监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近年来,北京、上海、东莞等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加快集聚全球高精尖人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典型引领、特色彰显的样板范例。经过多年更迭创新,各地国际人才社区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形成了哪些吸引人才集聚的“关键秘诀”可供参考?一起来看!

全文6747字,阅读约17分钟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已愈发成为各国争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选择。党的二十大首次作出“人才引领驱动”的新表述,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一个城市对海外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招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未来几年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而国际人才社区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有别于一次性奖励补贴、住房补助等传统引才手段,国际人才社区主要从创业就业、文化交流、就医就学等方面入手,为外籍人士、海归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提供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环境,为构建国际人才生态创造更为有利的现实条件。

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为响应“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发展定位,北京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印发《关于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在朝阳区望京街道、中关村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新首钢四个区域进行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国际人才社区,并于2019年扩容至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区域,按照宜居社区、邻里交往、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创新事业、交通网络、生态低碳、服务配套和管理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全生态链的国际化工作、生活和交往空间。

图: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原则,来源:《中国人才》杂志

此后,上海、东莞、杭州、常州等国内先进城市纷纷探索布局国际人才社区,形成了包括临港顶尖科学家社区、张江国际人才社区、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在内的一批国际人才社区样板。

对标国际,助力营造高品质人才理想居所

如何打造国际人才的“筑梦空间”,让国际人才“愿意来”“留得下”“住得好”?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应当是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需要考虑的第一步。纵然各地建设风格截然不同,但高品质、多元化、智慧化的建设标准却是国际人才社区的“关键所在”。

——上海张江国际社区通过绘制人才画像,构建“顶尖科创人才-科创骨干人才-青年科创人才”的人才服务梯队,聚焦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以国际化的标准和多样化的居住产品,构筑多层次的居住生态。

社区分为三期建设。

一期建成于2022年,重点服务科创骨干人才的中高端居住社区,在建筑风格上打造“开放式小尺度围合式街区”,搭建“地面街道及滨水区-公共平台-架空步道”多级均布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

图:张江国际社区(一期)实景图,来源:“NESpace”微信公众号

二期则定位为重点服务顶尖科创人才的高端居住社区,拥有“高层住宅+多层住宅+低层住宅+服务式公寓”多种形式,结合南北动静分区的景观布局,为国际人才提供多样化的生活选择。相较于一期,二期在功能品质上进一步提升,包括增设了地暖系统等设施,为海内外顶尖科创人才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体验。

图:张江国际社区(二期)实景图,来源:“你好张江”微信公众号

三期则是重点服务青年科创人才开放、融合、共享的活力成长社区,涵盖建筑面积约20㎡~40㎡不等的多元精致户型,打造小空间、大容量的舒适居住空间,预计将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

图:张江国际社区(三期)效果图,来源:“科创上海”微信公众号

——临港顶尖科学家社区以“双碳”目标为牵引,秉承“沉浸其中的活力港、绿色低碳的领航者、拥抱世界的生态家、链接未来的科学心”四大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全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最高标准,建设面向未来的、领先全市的“高品质住宅”,打造智能化、科技化的居家生活场景,着力为顶尖科学家和科创精英团队打造“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社区,使其共享“绿色、低碳、智慧”的美好生活。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玖海云天效果图,来源:“临港生活指南”微信公众号

其中,“世界顶科社区·玖海云天”作为“顶科社区”的配套住宅区,规划了高性能低碳科技系统、高质量环保材料系统等九大维度的高品质人居系统,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助力下,打造出长三角最大体量的超低能耗生活住宅样板。此外,“顶科社区”还聚焦科技感生活体验,广泛运用智慧交互数字设备系统为科学高端人才打造交流共享开放社区,如应用无人机安防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隐形”守护社区公共空间,应用AI机器人智能“巡逻”,全方位高效治理维护社区生态。

图:“世界顶科社区·玖海云天”建设标准,来源:“中建玖合”微信公众号

——北京翠湖国际人才社区则致力于构建高标准匹配高端国际人才生活工作的国际化宜居乐业科技小镇,按照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原则,增配全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相关生活设施,促进智能家居与居室设计深度融合,全面打造满足一站式美好生活向往的全屋智能空间。

图:翠湖国际人才社区样板间,来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此外,社区配置了从适合单身青年的大开间到适合大家庭居住的四室两厅等约40㎡~200㎡不等的9种户型,以丰富户型种类满足人才多样化的家庭居住需求。截至2024年1月,项目已通过建设验收,投入使用后将促使国际人才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

配套齐全,构建国际化高品质社交生活场景

如果说高端商业、国际教育、医疗、体育等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是一个国际化的高品质人才社区吸引人才置业的“敲门砖”,那全面提升社交环境与互动体验,营造“类海外”生活环境则是招才引智的“金钥匙”。

——怀柔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作为北京市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筑巢引凤的重点项目,注重营造多元化、高效率、高品质生活环境,通过在有限的区域内整合消费、社交、数字、办公、休闲等功能模块,构建一刻钟生活圈和一刻钟工作圈。

例如,在多栋低密度的居住楼宇之间设置了可供国际人才沟通交流的大面积公共区域,如“迷你邻里家”“共享空间”等,为科研人才免费提供共享办公、会议、会客、书吧、影音室等商务服务。此外,社区还提供多功能厅、屋顶花园、社区图书馆、社区画廊等优质交流空间,助推人才激荡思想火花、碰撞智慧灵感。

图:社区“迷你邻里家”“共享空间”,来源:“怀柔融媒”微信公众号

同时,在楼宇内配备自助洗衣房、水果蔬菜自助购买点等多个便民设施,提供鲜花租摆、入户保洁、衣服鞋类清洁等“量身定制”服务,尤其是为每栋楼宇配备“双语管家”,从入住接待、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公共交通、文化交流等日常生活方面给予帮助,让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工作。截至2023年底,社区一期项目已建成,有超过5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入住该社区;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交付,建成后可满足约2000名国际人才入住。

——上海张江国际社区通过开展NES LIVE247的青年社群项目,将各领域的国际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不断放大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社群效应,让科创灵感与生活趣味融合迸发,打造成为青年人才交流分享、激发创造力的居住空间。

其中,考虑到国际人才创意交互、工作生活、消费社交等需求,在社区一期打造了LIVE247生活艺术共享空间,提供包括共享厨房、共享餐厅、共享书房、会客厅、室外庭院等于一体的新型融合空间,住户可根据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碰撞思维,全方位提升人才居住体验。

图:张江国际社区LIVE247生活艺术共享空间,来源:“NESpace”微信公众号

汇集资源,打造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乐园”

国际人才社区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否满足国际人才需求,这就需要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由“生活场景”向“创业场景”“科研场景”的变革提升。如何以“小社区”撬动创新创业“大生态”,为国际人才的创新创业搭建好平台,是每个国际人才社区考虑的重大问题。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对此提供了一整套可借鉴、可参考的“标准答案”,通过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支持、举办创业大赛等举措,持续为人才与企业赋能。

社区聚焦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培育的“创业”主线,搭建了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和科技创新两大支撑平台。

一方面,通过建立线下综合服务中心、24小时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阵地,整合形成100+清单式服务项目,提供工商税法、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7大模块综合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东莞电声产业基地、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社区概念验证中心、先进制造创新工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实现5大科技创新支撑,助力企业培育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社区依托“莞仪在线”平台,大力推动社区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发放可用于使用共享仪器设备的10万元科技创新券,不断降低企业科研设备投入。目前,社区仪器共享服务站已实现2374台仪器设备上线共享,约占全市的36%。

此外,社区还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对接活动、“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大型创业竞赛综艺节目《众创英雄汇》等方式,持续打造创业者成长与发展的圈层与链路。截至2023年,社区已集聚创业者和科研人才约5000名,引进培育高企115家,成为珠三角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图: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众创英雄汇》海选活动,来源:“东莞就业人才服务”微信公众号

——临港顶尖科学家社区以“领先未来20年的科技战略力量,储备未来50年的科学资源”为战略使命,以“前沿思想转化、国际组织合作、顶尖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科技策源地、联通世界的科学创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学组织总部基地、机制灵活的离岸创新区。

需要说明的是,顶尖科学家及其智囊科研团队工作的实验室作为“顶科社区”的核心圈层,重点要实现科研产业链条的最前一公里,即基础科学研究功能。对此,“顶科社区”在其核心圈层建设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工作的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物质科学、宇宙科学等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目前,3座实验楼已顺利完工,每座实验楼拥有6个命名实验室,每间实验室则包含1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牵头组建的顶级科学家小组。

图:上海“顶科社区”项目实验室,来源:“中建新科”微信公众号

同时,“顶科社区”在实验室外围规划布局了一批可用于思想交流、科研支持、研发转化的功能空间,如WLF国际会议中心、WLA全球总部基地、世界青年交流中心、研发转化中心等以支撑实验室平台发展,促进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并向社会推广。在这样的功能布局下,“顶科社区”结合科创总部湾、科技创新城,形成“前沿科技策源(基础理论研究与交流)-研究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孵化-企业培育成长”的完整科创生态体系,进而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

营造氛围,全方位提升国际人才生活体验

国际人才社区更加重视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氛围营造等一系列“软件”建设,不断突出社区自身优势,探索塑造具有专属特色的社区品牌。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始建于2000年的上海张江国际人才社区。从张江人才公寓(为张江创业者以及工作者提供廉价租房,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到张江国际人才社区的迭代升级,更好地匹配了科学家、外籍人士、青年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多元、精致的居住需求。

同时,张江国际人才社区持续加强服务运营管理,致力于从单纯的“园区开发”转变为“生态运营”,围绕住宿服务、政策咨询、职业对接、社群活动、体验之旅等方面提供一系列融合性服务,持续延伸人才服务触角,更好提升顶尖人才的生活体验。比如,为有意愿来浦东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优秀创业人才团队提供14天的免费住宿;提供社区班车服务,在社区周边各大地铁、商圈及园区设置站点,方便交通出行;定期组织针对人才及其家庭的社群活动,包括分享会、运动健身活动等。

此外,社区瞄准顶尖人才对时尚化、年轻化、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持续打造丰富的社区生活和休闲场景,如举办“张江夜仕咖啡节”“六五环境日骑行活动”“夜间人才生活共享市集”等活动,推出NES置顶生活计划、NES Live247社群项目,让人才在社区就能感受到开放多元的科创文化生态,持续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图:张江纳仕潮流市集街区,来源:“你好张江”微信公众号

——常州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精心打造“类海外”环境,将社区服务的侧重点聚焦在外籍人士的生活环境适应上。作为常州市首个专为境外人士打造的综合性居住区,充分考虑到国际人才语言交流障碍的难点痛点,为外籍友人提供免费的中文学习课,以及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普通话培训课程、语言考级和精英培训、随时随地直播汉语课堂、全套免费自学教材等,并根据需求和水平配备高素质的汉语教师。社区还定期组织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体验活动,以及管弦乐交友派对、高端画展、游园会等各类主题活动,致力于建立住户之间的联系与友谊,让各国人才均能找到归属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揭牌成立全市首家面向外国人群体的政务服务便利站——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政务服务便利站,为国际人才社区的住户提供参保信息、不动产等39项查询服务以及法人信用报告等10项打印服务,并配备1名“畅通办”专员提供业务咨询和操作指导,为外籍人士、国际化青年人才提供快捷、方便、畅通的政务服务。截至2023年,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入住率已达100%,其中超90%的住户为外籍人士。

有样学样:各地如何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国际人才社区作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顶流城市吸引汇聚更多国际人才的关键手段。针对如何使本地社区具备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宜业宜居的生活品质,促使不同地域文化的国际人才安居乐业,笔者结合各地发展国际人才社区经验举措,对各地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国际创新创业环境和载体建设。在积极引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创新型企业总部等开放型创新平台的同时,注重在社区周边布局建设会议中心、交流中心、研发转化中心等多类型的交流空间或孵化平台,既注重为区域资源交换、世界文化碰撞提供土壤,并重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满足社区内的国际人才、研发人员等人才团队的创新需求。持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氛围,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路演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方式,为国际人才团队提供交流合作媒介,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精细化配置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形式多样的外籍人才聚集空间、共享开放空间,提供联合办公、开放休闲、社交互动等多元服务,为国际友人之间碰撞灵感火花提供媒介。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规划布局酒店综合体、科学家公园、住宅、教育机构、社区商业等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教育设施,积极打造“类海外”环境,为国际人才及相关团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使这个区域有海外的氛围、有多元的文化、有创新的事业、有宜居的生活、有贴心的服务,从而使不同文化的国际人才都能在此安居乐业。

——持续强化国际人才社区服务运营。加强与市场化物业综合服务运营商的沟通合作,推进社区整体设计、整体运维,尤其是加强公寓品牌建设、社区运营服务、人才社群管理等,探索举办成长发展、休闲社交等社区沙龙活动,持续放大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社群效应,打造人才交流分享、激发创造力的居住空间。加强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运用,打造集物业服务、社区商务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型社区运营平台,提供智能家居、智慧门禁、便民电商等增值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品质。

*题图来源:亦庄新城瀛海镇的国际人才社区项目建成效果图,来源:北京亦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