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的治疗新手段-聚焦式冲击波!

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的治疗新手段-聚焦式冲击波!
2024年06月06日 15:33 乐普云智消费者

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是指在进行骨搬移手术后,搬移的骨段与残留的目标骨端在接近并应该形成连接的区域(即对接端),未能按照预期进行愈合。对接端不愈合是骨搬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多与骨缺损长度较大,搬移时间较长,折端矿化有关。

研究文献《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17例》指出,经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情况

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患者1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为(40.06±12.28)岁;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1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4例;骨缺损长度为5-10cm,平均缺损长度为(7.55±1.80)cm。不愈合时间为3-6个 月,平 均 为(3.48±1.57)个月。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选取患肢对接端不愈合区及其相邻骨质为治疗点,每个疗程中选择4-5个治疗点,使用聚焦式冲击波,每个治疗点进行1000次冲击,共4000-5000次,设备工作压力为150-350kPa,一般冲击频率为8-10Hz。间隔5d进行1次,1个疗程共进行3次治疗(15d),治疗6个疗程,共3个月。

观察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7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23个月,平均为(18.11±1.99)个月。外固定佩戴时间为11-18个月,平均为(14.29±1.57)个月。骨痂形成时间为14-21d,平均为(16.31±1.64)d。骨愈合时间为9-16个月,平均为(12.46±1.58)个月。1例患者愈合后再次骨折,行自体髂骨植骨后痊愈;其余均临床骨愈合,无再次骨折。

ASAMI评分骨愈合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ASAMI评分功能结果: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率为88%。Paley功能评价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治疗前后ASAMI评价与Paley功能评价比较见表1。典型病例影像资料见图1-图3。

体外冲击波治疗影响骨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

体外冲击波是在体外产生的压力波,可以聚焦在体内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体外冲击波治疗影响骨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1)造成断端局部微骨折,激活骨折愈合系统。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软组织和骨骼的交界处,使骨折断端出现微骨折,打通硬化闭塞的髓腔,激活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向成骨细胞的聚集和分化,让断端局部再次出现炎症血肿,重新激活断端骨折愈合过程,促进骨痂形成。

2)诱导多种生长因子释放。体外冲击波治疗能诱导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如VEGF、BMP、TGF-β和TNF-α等,这些因子刺激细胞的DNA 合成增强,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加快骨折断端血管再生,加快骨折部位膜内成骨和骨痂形成,从而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3)镇痛作用。体外冲击波形成的压力波作用于细胞膜的机械刺激可以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离子通道,导致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微观极性发生变化,加快细胞内外离子流动速 度,从而抑制神经膜去极化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研究讨论

本研究通过观察17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的患者发现,冲击波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X线片上可见对接端有少量骨痂生成,骨痂通过折线,在治疗结束后X线片上可见骨痂硬化,折线模糊。

笔者认为体外冲击波治疗有以下几点优势:

1)体外冲击波为非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次数,降低患者再感染风险;

2)体外冲击波可造成对接端微骨折,使矿化端重启骨愈合过程,促进对接端愈合;

3)体外冲击波可松解软组织并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减轻肌肉痉挛及疼痛,改善因长时间佩戴环形外架关节僵硬的情况。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搬移术后对接端不愈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乐普聚焦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

一款可智能联网的全新疼痛治疗设备

让更多患者远离疼痛困扰,回归自在生活

乐普聚焦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FS10系列是通过释放脉冲高压电并通过线圈产生脉冲磁场,产生电磁感应效应,使凹面金属振膜在水中上下振动产生聚焦冲击波,经水囊头传入病灶点,对病灶点产生空化效应、应力效应等物理学和生物学效应,起到消炎镇痛、松解肌肉筋膜和软组织黏连等效果,是一款非侵入式、即刻有效的疼痛治疗设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