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家庭教育的几大雷区,避掉这几个坑,孩子一定行!

当今家庭教育的几大雷区,避掉这几个坑,孩子一定行!
2024年03月16日 13:48 小白人俱乐部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当一个孩子的成长出现了偏差,教养出现了问题。

01只有驯服教育,没有个性教育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0位青少年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48.4%的孩子都患有“配角综合症”。大部分受访者坦言,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当个乖孩子”,而他们也如父母所愿,变得越来越顺从。但他们长大后也逐渐失去了棱角和个性,缺乏自信,丧失了质疑与想象的能力。

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例如,想让孩子整理房间,咱们最好给孩子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操作方法。有了这样的抓手,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干了,这就是脚手架、阶梯。又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可能让他从绘本一步跨越到文字阅读,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桥梁性的书”,就是插画版的文字书,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

02只有人才教育,没有人格教育

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不止一次强调:孩子的性格培养,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人人成才,而是人人成人。正如易中天教授说的:“我的口号就是,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所以我们要在家庭教育环节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健全人格。我们可以这样做:

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父母有意无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只有在父母无目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比如,可以定期在周末、假期和孩子一起爬山、逛公园、参观博物馆。是爱把父母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的,陪伴本身就能为彼此带来深刻的满足感。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

03只有应试教育,没有能力教育

学霸的父母往往都有着相似的教育理念:比起应试能力,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拥有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和一颗强大的内心。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说的:“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人生下半场,拉开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分数,而是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兴趣、塑造习惯,养成良好心态……这些综合能力,才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这样做:

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仅此而已。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并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例如通过VR学能提升训练仪,沉浸式训练游戏,激发兴趣,培养孩子的专注、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和创造能力,让孩子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自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04只有精英教育,没有精神教育

前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讲过一个案例:有个孩子,父母都是银行家,生活富裕,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每晚都要熬到三四点。重压之下,孩子开始自残,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徐医生建议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可才过了两天,父母就给孩子办理了出院。一问,父母说,要期末考试了。两星期过后,孩子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孩子不是一个学习机器,父母对孩子的意义也不仅仅是督促孩子成为精英。比起教孩子努力去赢,孩子更需要的,其实是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拥抱失败。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这样做:

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对于孩子,做家长的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那15%不好的行为怎么办?咱们心里得有个数,单纯批评没用,我们应该做的是定期和孩子一起反思。请注意,这两个词很重要:反思和定。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反思是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孩子本人。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05只有短视教育,没有竞争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完善,家长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如果还只注重当下的功利性,一味逼着孩子刷题、考证,或是提高学科成绩,忽略了对未来发展的预判,十年后,你的孩子就会彻底失去竞争力。我们真正应该“鸡”的不是孩子的背诵能力、做题能力,而是那些人工智能所稀缺的能力。比如超强的学习能力、更高的情商、强大的内心、文学艺术修养、情感和关系处理能力等等。教育不是为了暂时的领先,而是一场有远见的投资。持续学习,拥有学习能力为孩子赋能,他们才能在巨变中找到拥抱未来的机会。

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所有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需要长期培养。但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那么容易,往往孩子一哭闹、一撒娇,父母的就心软了,放弃了。咱们要做的,就是设计策略,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能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比如,你想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就要规定好家庭作息时间,可以把睡前15分钟作为亲子共读时光,时间一到就开始共读。共读之后,孩子一般都会准点睡觉。这就是“设计策略,培养习惯”,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

06只有成功教育,没有成人教育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这不算成功。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跟孩子强调成功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一个孩子如果不会做人,哪怕能力再强,也会遭人厌弃。从长长的一生来看,人品才是一个最具决定性的素质。成绩再突出,品行不端也无法被委以重任;能力再出众,不会做人也走不长远。

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如果除了底线,你还是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更别提创新意识。确定底线同时,还要明确,如果孩子达不到底线,你会对他采取哪些惩戒措施。这里的“惩戒措施”,指的是日常的一些小规矩和小代价。确定好这底线,可以把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07只有功利教育,没有情感教育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有一群20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将这群人称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是功利教育的产物。

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我们要在家庭教育中向孩子传递赞美,润滑关系,只有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家长就要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做一个情感不功利的人。

08只有道德教育,没有规则教育

人生没有如果,但悲剧需要反思。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性地向孩子灌输舍己为人、无私牺牲的观念,一味要求孩子善良、勇敢。却鲜有人告诉孩子,那些关于生命的规则:当弱小的你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不那么“善良”,先尽全力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向身边的大人呼救,或报警;面对坏人时,你可以不完全“诚实”,你可以选择撒谎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固然很重要,但关于生命安全的规则也要及时灌输。

道德适可,多用规则

道德底线固然要坚持,但是当生命遇到危机时,我们要适当利己。规则,我们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做人浅尝辄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