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91了。我这一辈子就信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称“90后”的杜志荣老人没退休时就开始做志愿服务,后来还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天津市,把党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一讲就讲了38年。“只要孩子们乐意听,我就一直讲下去。”
杜志荣老人是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志愿者,在这片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上孕育着许许多多关于爱与奉献的故事。
9月21日晚,在南开大学举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朝阳里社区的志愿者们纷纷上台,和青年学子们说起了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钥匙阿姨”兰长燕开心地说道:“为什么叫我钥匙阿姨呢?最开始是因为楼里换水表、水管。很多邻居没空,就把钥匙留给了我,我一天上上下下几十趟,把大家伙的事儿给办得漂漂亮亮。打那儿之后,谁家出门,就习惯把钥匙交给我。时间一长,我就成了‘钥匙阿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把身边小事干好,不也是爱国吗!”
“我今年22岁,‘志愿者工龄’17年啦。”住在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的青年志愿者李如伊,在这片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出生成长。从小耳濡目染的她5岁时就开始参加志愿服务,“那一刻,我感到帮助别人,我也很快乐。”上大学后,她还和两个舍友一起发起“红心向党 舞至心尖”志愿服务小组,创编了心理疗愈舞蹈,为70多人次孤独症儿童提供舞蹈疗愈。
“帮老人义务理发、举办公益集市、为生活困难家庭提供救助资金、为盲人讲电影……我们把志愿服务做成了一个个项目,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说,一方面,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大力孵化志愿服务队伍;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常态化、精准化志愿服务机制,让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资源精准对接。
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到2019年的3127位志愿者再到现如今的注册志愿者3866人,整个社区超过80%的居民都是志愿者。志愿服务内容从送煤、送菜、送炉具的“老三送”开始,到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的“新三送”,再到送快乐、送品牌、送服务的“新新三送”。社区居民群众既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志愿服务的受益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