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斯德哥尔摩8月7日电 (记者殷淼)8月7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新日报》网站发表署名文章《让文明交流互鉴为中瑞关系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冀望中瑞双边交流与互利合作绽放新的光芒,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全文如下:
让我们望向1739年的大洋。深蓝的海水翻滚着汹涌的雪白浪花,一艘宏伟的木质帆船——“哥德堡号”鼓风而行,纵跨大西洋,横渡印度洋,稳稳地驶向中国广州。
2005年,“哥德堡号”仿古船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再度远航中国,开启了“追逐太阳的航程”。广州复停泊,再顾重千金。“哥德堡号”的佳话至今仍被人们传唱。6月,我在哥德堡建城400周年庆祝活动中再次听到了它的故事:当年它满载中国丝绸、茶叶、瓷器而归,用换取的资本建造炼铁厂、医院和造船业,哥德堡自此成为充满生机和繁荣的贸易城市,中国和瑞典这两个远隔重洋的国家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哥德堡号”的航行勾勒了中瑞18世纪经贸合作的雏形,不仅拉开了两国交往的序幕,更用航线联结起了东西方文明。值得一提的是,沉睡水底的密封罐装茶叶在跨越几个世纪被打捞上来后仍有茶香,还能饮用,似乎预示着中瑞双边交流与互利合作也将随着日久岁深不断绽放新的光芒。
两百多年前,中国商品给瑞典留下了东方文明的初印象。今天,中瑞经贸往来正为两国交流互鉴书写新的篇章。中瑞互为彼此在亚洲和北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两国企业分别在中国和瑞典投资兴业。在中国,各行各业都不乏瑞典企业的身影,最受瞩目的当属宜家家居。北欧美学创造出的优秀产品和经济、简洁、平衡的生活理念,为中国老百姓打开了透视瑞典文化的窗口:人们了解了浅色家居是心态阳光的瑞典人在无尽冬夜中创造的些许光亮,原木制品是讲究“lagom”的瑞典人对森林和大自然的无声告白,组装图解是重视家庭的瑞典人最为珍视的快乐时光。
如果说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通过经贸联通促进了文明交流,那么语言、文化、音乐、体育等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承担着独特使命。无论是开创性研究汉语音韵学、为世界汉学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本汉先生,还是不遗余力翻译推广中国文学的马悦然先生,亦或是我到任以来遇到的那么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瑞典朋友,他们通过学习、研究中文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引导更多身边人正确客观认识中国,直接促进了中瑞人文交流和两国关系发展。在中国,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收录了瑞典作家拉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节选片段,小学生们在书中领略了瑞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貌,早早地便在心中埋下中瑞友好的种子。此外,瑞典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球迷的老朋友“老瓦”,电影演员葛丽泰·嘉宝、英格丽·褒曼,以及至今还拥有众多中国歌迷的ABBA乐队等,都为中瑞交流互鉴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瑞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各种新的形式呈现。2010年,穿越千年、跨域万里而来的“中国兵马俑展”让瑞典朋友们足不出国便近距离了解了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瑞顶尖卫生专家成立联合科研小组,在诊断、治疗、疫苗等多个重要领域取得显著合作成果,为人类共同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今年4月,“文化之夜2023”向公众开放了包括中国文化中心在内的200家文化场所,数百场文化活动惹人争相前往,各国历史、文化、科技、艺术迸发出璀璨火花。作为文明对话的直接结果,人们通过接触而增加了解,通过了解促进理解,通过理解共商合作。
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早已书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构成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直在为中瑞关系发展提供深层滋养,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当前,全球面临很多共同挑战,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各国在知识、经验及文化等领域交流互鉴,可以增进理解、促进合作,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和瑞典虽相距遥远,但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哥德堡号”代表的友谊传统,从两国人民的福祉出发,促进中瑞人文交流、民心相通,进一步拓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媒体、智库等各领域合作,同时争取多为两国青年沟通对话创造机会,让两国人民像“走亲戚”一样你来我往,让中瑞关系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更多养分,共同为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积极贡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