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贵州七月半风俗拾趣

文化丨贵州七月半风俗拾趣
2018年04月22日 10:54 Leon伊先生

文化丨七月半(中元节)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文/闲云

又到七月半了,同事下班后都急匆匆地往家赶,去过七月半。空荡荡的办公室格外安静,我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在家乡过七月半的情景。

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七月半一般是七天,这期间,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在我的家乡贵阳郊区,过七月半虽说不像过春节那般热闹、隆重,但也是颇为讲究的。

祖母在世时,她的故事很多,总是茶余饭后给我们讲故事。我小时候听祖母说,一踏入七月初二日,“鬼门关”就会打开,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间的人为他们准备的供品,接受后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日(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鬼门关再度关闭时,鬼节就结束。在农历七月十四日至七月十五日,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到了农历七月十三日,村子里的人们都会庄重地祭奠自己的祖先和已故的亲人。傍晚时分,每家都会用点燃的香插两行,从大马路上一直插到家中,长长两排形似的明亮“街灯”。在大马路的“街”口烧一些钱纸,将老祖宗和已故的亲人迎来。然后顺着亮起“街灯”的“街道”将他们接到家中与阳间的家人团聚,再备下好酒好菜虔诚款待。晚饭前,要等老祖宗吃饱喝足后,大人们在饭桌的四方角烧了钱纸(冥钱),待老祖宗领走“钱”后,一家老小才能上桌吃饭。从七月十三到十五天天如此,七月十五那天晚上吃过晚饭,烧完纸才送老祖宗们回去。

我们家也不例外,送老祖宗走时非常隆重。吃过晚饭,一家老小围在院子中央,在奶奶的带领下给老祖宗烧纸送“钱”。据奶奶说烧得越多越好,老祖宗们在阴间越有钱,就不会受穷、不会受欺负。所以有钱的人家往往在七月半这天晚上会给老祖宗烧很多很多的钱纸,并将点燃的香从家里一直插到大马路上,让这长长的“街灯”照着老祖宗回去。在款待老祖宗这几天里,长辈们不准我们小孩们说“鬼”这个字,怕得罪老祖宗,怕对老祖宗不尊敬。

七月半对先人的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去世三年内称新亡人,去世时间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记得有一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那晚,听到家门前的马路上有人哭,好奇的我们就跑出家门去看,原来是邻居周家奶奶在哭,边哭边说话,我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跑回家跟奶奶说,她说邻居周奶奶在接新亡,说周爷爷是当年年初去世的,要提前接回来过七月半,不跟其他“人”一起过。

我儿时听祖母说,在七月半这些天晚上,不满七岁的小孩在饭桌下能看到老祖宗的脚。于是,每当七月半期间的请老祖宗吃饭时,好奇的我就会目不转睛地看着饭桌下,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能看到老祖宗的脚,老祖宗的脚又长成什么样子呢?但是看了好几次,什么也没有看见过。又听奶奶说,烧钱纸时不能用嘴巴吹燃着的钱纸,谁吹了谁的嘴巴就会歪。有一次七月半晚上烧钱纸时,我的一个小伙伴看到纸钱快熄灭了,就赶紧吹了几口,大伙儿都说他的嘴巴会歪掉,他害怕得很晚都不敢睡觉,直到困得撑不住了才睡,第二天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照镜子,当发现嘴巴没歪时他才放下心来,激动地跑来跟我们说他的嘴巴没歪。

家乡的七月半对孩子来说还有一件趣事:就是晚上玩“香瓜”,据老人说这是从古时候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的。当人们沿着“街灯”把老祖宗送走后,大人们就拿出白天准备好的小南瓜和一头削尖的棍子,把小南瓜插在棍子上,再把“街灯”上燃烧着的香全拔来,满满地插在小南瓜上,做成一个个漂亮的“香瓜”给小孩玩。我们这些小孩儿举着爸爸妈妈做的漂亮“香瓜”给老祖宗们照亮回去的路,快乐地在马路上来回奔跑,还互相比谁的“香瓜”最漂亮,比谁举着“香瓜”跑得快。玩到很晚了都不困,当爸妈喊回家时,我们还意犹未尽不想回家。爸妈无奈,只好吓唬说“七月半,鬼乱窜”,玩得太晚怕撞到鬼。我们小孩儿都胆小,听爸妈这样说,只得恋恋不舍地跑回家。夜深的时候,在我们甜美的梦乡里还有欢快的笑声。

每年到七月半,儿时家乡过七月半的情景,孩子们在这个节日里的快乐,就会浮现在我脑海,那欢笑声仿佛还回响在耳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