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行业沉疴,电影如何大破大立?

直面行业沉疴,电影如何大破大立?
2024年10月08日 15:23 文娱价值官

今年元旦、春节档期创下近四年最高票房后,电影市场未能延续热度神话,从五一档开始,市场如同一艘原地掉头的巨轮,在短暂地“回光返照”后,又迅速驶入了冰冷刺骨的冬季。

端午档电影票房只有4亿,五一档15亿,中秋档跌至3.89亿。最惨的是整个暑期档,只有116亿,相比2023年的206亿,暴跌43.5%,2.85亿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04亿观影人次减少2.19亿人次。票房和观影人次几乎双双腰斩,一朝退回十年前,给了市场一记闷棍。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电影市场延续了暑假档和中秋档的“冷”。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悲观预测今年国庆档票房难超20亿,最终21.04亿元、5209万观影人次的成绩虽然表现略好,但比起2023年国庆档27.34亿元的票房,跌幅依然惊人。

几乎可以肯定,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很难在剩下的两个月打个翻身仗了,市场面和数字面的种种危机都凸显出,中国电影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改变迫在眉睫。面对挑战,中国电影如何积极求变?当情怀和套路被玩烂后,新的生路到底在何方?这些都是当下行业绕不过去的话题。

头号种子口碑崩塌,砸穿国庆档大盘

今年国庆档的票房主力,集中在主旋律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科幻题材的《749局》、打拐题材的《浴火之路》、动作喜剧题材的《熊猫计划》四部影片。最终,国庆档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存亡之战》8.05亿元、《浴火之路》3.59亿元、《749局》3.56亿元、《熊猫计划》2.15亿元、《危机航线》1.7亿元,虽然位次有变化,但并未爆冷出现大黑马。

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存亡之战》成为国庆档最大赢家,这个成绩比起前作《志愿军:雄兵出击 》不足5亿的票房有明显进步,但横向对比前两年的头部主旋律电影,算得上惨淡了。2021年,《长津湖》以超57亿人民币的高票房打破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成功拿下了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票房冠军,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总票房也高达40.57亿元。

《志愿军:存亡之战》票房表现之所以中规中矩,核心原因是近年来这种新型主旋律电影呈现井喷之势,观众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如果不能拓展该类影片的领域与范围,挖掘它发展的空间,用更新的方式将故事拍得更好看,观众肯定不会再买账。

《熊猫计划》《浴火之路》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在3亿左右,没有太大惊喜也没有明显硬伤的电影,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很难激起水花。宁浩执导的《爆款好人》在国庆档首日的排片率未到5%,票房也没过千万元,上映7天总票房刚过2000万元,和《出入平安》一样,成了国庆档话题和票房垫底的存在。

国庆档开启前,市场和观众最寄予厚望的是《749局》,这部导演陆川筹备8年的科幻题材电影,是今年国庆档首部预售破百万的影片,在预售阶段,《749局》也一直位列国庆档新片票房榜第一。名导牵头、大厂加盟,科幻题材叠加流量明星,制作庞大八年磨一剑,宣传势头凶猛,按理应该毫无悬念引爆国庆档。

然而电影上映后,《749局》的口碑却快速崩塌,4.4的豆瓣评分极具侮辱性,在猫眼和淘票票平台上,《749局》购票差评都超过1万条。纵观评论区和各大社交平台,网友提到最多的点是“诈骗”,被预告骗进电影院的观众发现影片与预期严重不符,上映前积累多年的关注度和好奇心被反噬,不少人看完后都将其和烂片“标杆”《上海堡垒》对比,“难看”词条一度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749局》上映首日1.74亿的票房,在国庆档首日票房榜上高居榜首,但成功带火一天大盘后,深陷口碑争议的该片票房迅速腰斩,上映第 5 天,《749 局》的票房已经从第一天的单日票房第一,暴跌到了单日票房第五,未能实现所谓的“黑红”奇迹。

预售“疯”了、首日“爆”了的《749局》,因为灾难级的口碑,票房以抛物线状快速下滑,砸穿了国庆档大盘,总结下来,今年国庆档大制作回报远不及预期,小体量偶有亮点但没撼动基本盘,从近期良莠不齐的电影市场来看,这个成绩并不出人意料。

“票房灵药”怎么都失灵了?

今年以来,以前屡试不爽的“票房灵药”似乎都失灵了,媒体和业内人士近期也一直在讨论“为什么观众就对这一代导演突然失去了兴趣”。在文娱价值官看来,今年电影市场的整体颓势,根源是套路化创作和和观众需求矛盾造成的.

无论是老导演还是中生代导演,都集体陷入了路径依赖,过度信赖自己的创作和经验,过多地将自己对叙事、技术、宣发、制作等层面的理解,投注在作品之中,以为观众能够买账。但当年轻人不再迷信于权威后,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大导、名导的审美点、视角和观念止步不前,在自己的舒适区“圈地自萌”,在不知不觉中跟观众隔绝。

虽然《749局》全网恶评的背后不否认有没看片跟风黑的“路人”,这部电影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强酸性科幻片”。但导演陆川完全没有反思作品本身的优劣,高高在上地回怼观众“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他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冲我来”,就此怪罪市场、怪罪观众、怪罪黑粉,其实是一种傲慢和逃避。

客观来讲,必须承认《749局》特效还行,铁球训练那场戏有金属质感,王俊凯做噩梦那场也有浓烈的中式恐怖压迫,三长老出现后的动作与质感也很棒,算是国产电影里的头部水准,但以上就是本片的全部优点了。

《749局》的最大问题是陆川连个完整的原创性故事都讲不出来,从头到尾充斥着对好莱坞科幻大片剧情和设定的拙劣模仿。《749局》整体故事缺乏深度、空洞无物。叙事混乱不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摸不着头脑。角色塑造单薄,很多人物行为缺乏逻辑,感觉就是为了推动情节而硬凑。如此多的硬伤集于一身,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还妄想观众会无脑买单,冲击20亿+票房,只能说陆川太天真了。

《爆款好人》的问题同样出在导演迷恋既定的套路或模式,观众却早已厌倦造成的错位。这部电影没有太大硬伤,但也没有太多可说的亮点,各种熟悉的配方叠加当下各种互联网热议话题,熟悉的京片子幽默,熟悉的旧时代老人走入新时代接触新生事物时引发的矛盾笑点,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合家欢喜剧。

不过,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一情节太散,二故事没创意,整部片子就像片中不懂网络的葛优一样,钝感十足却非要演的自己深谙网络那一套,像在维权但实际没做成几件事,说喜剧不够搞笑,说现实又不现实,宁浩自顾自讲了一个已经脱离生活逻辑的自嗨故事。

从五一档开始,虽然题材五花八门,各种噱头让人眼花缭乱,但真正的好电影寥寥无几。老导演口碑崩裂,中生代集体坍塌,大家用各种所谓的噱头和看点垒砌了高塔,却失去了“好”故事最底层的地基。

市场拐点将至

和暑期档一样,低迷的环境、下滑的票房、流失的观众、档期效应减弱依然是国庆档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今年大量亿元档影片,甚至是千万档影片,向市场抛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如果这就是以后市场的基本盘,电影人将如何应对?

从今年几个档期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内地电影市场坠入了冰点,以往的逻辑和法宝纷纷失效,对于站在进退两难十字路口的行业来说,改变迫在眉睫。

首先,电影行业所有问题的底层逻辑还是落在生产层面。当下,院线电影往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观照,对于“问题”往往避而不谈,取而代之的是某种生活方式之下的沾沾自喜。套路化的创作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好,割韭菜心理过于露骨。一些讲述布尔乔亚生活的影片更像是无病呻吟,“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的集体吐槽,说明观众已经厌倦了这种假惺惺的所谓关怀和共振。

归根结底,影院中没有感兴趣的影片,观众又如何能够走进影院?在各种短视频和其他娱乐方式争夺用户时间的激烈竞争中,如果在内容上根本无法抵达更多观众,自然就无法形成更大规模的口碑和票房。

其次,热门档期已失去点石成金的能力,回头看,这几年行业过度依赖热门档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热门档期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是众多好电影的市场培养皿。另一方面,对国产电影“腰部”力量的逐渐衰弱难辞其咎。

喧闹过后,行业不妨多一些冷思考,尝试让电影远离档期“内卷”,恢复正常的供给节奏,在更多的日常吸引观众重回影院,已成当务之急。

最后,电影行业需要大破大立,目前过度依赖于票房收入,中小成本投资的多样化影片难以找到其受众,大多数影院习惯于等米下锅,电影发行和排片存在诸多潜规则,供求平衡性存在缺口,需求和供给的交叉点仍旧没有融合等系统性、结构性问题,都对电影市场良性发展造成了冲击。

未来的二三年,只有让电影生产更加理性,生态更加健康,行业才能走出沉疴。挺立寒冬才有春天可待,我们期待中国电影尽快恢复元气,提供更多好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同时,也能让各环节上的所有参与者获得更可持续的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