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之困:市占率缩减三分之一、扣非净利首下降|财报诊所

顺丰之困:市占率缩减三分之一、扣非净利首下降|财报诊所
2019年03月18日 19:23 市界

文 ✎ 秦晓鹏

编辑 ✎ 刘肖迎

有人说,快递有两种,一种叫“顺丰”,一种叫“其他”。

这句话把顺丰和其他快递公司的区别总结得恰到好处。三通一达在电商快件的红海中贴身肉搏,顺丰用“快”“准时”“安全”挖出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消费者愿意为顺丰的口碑支付品牌溢价,顺丰才能在业务量不突出的情况下坐上国内物流公司的头把交椅,但这种优势似乎正在被削弱。

01

2018年业绩总结

顺丰自2017年借壳上市以来,每一份财报都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2018年三季报中,顺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94%,这是顺丰第一份业绩下滑的财报。彼时唱衰顺丰的声音变得多起来,顺丰称归母净利润下滑是因为2017年同期中有出售丰巢股权的收益。从扣非的口径来说,有6.38%的小幅增长。

2019年3月16日,顺丰2018年年报公布,最后一道防线被击破,扣非净利润也出现下滑。

2018年,顺丰实现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降4.5%;扣非净利润34.84亿元,同比下滑5.92%。

对此,年报中解释导致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因素,包括以下三方面: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和场地租赁成本。

三个因素都离不开三个字——新业务。

顺丰控股的业务包括以下几部分:时效业务、经济业务、快运业务(以零担为核心的重货快运等)、冷运及医药业务、同城即时物流和国际业务。

其中时效业务和经济业务是我们熟悉的快递业务,其他四项合称为新业务。

锅都是新业务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快递业务仍然一枝独秀毫无威胁呢?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资产负债率方面,2018年末,顺丰控股新增39.7亿元的短期借款和58.8亿元的应付债券,导致顺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上升了5.2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由1.46和1.44下降到了1.21和1.18,短期偿债压力增加。就目前而言,未出现偿付风险。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相对健康,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了205.7%,导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了284.69%。

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的变动几乎都与2018年顺丰的收购动作有关。

02

市占率缩减

2014年—2018年,顺丰快递业务的业务量以每年24.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看起来增速较快,市场份额却下跌了近三分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和顺丰公告数据制图)

2018年,顺丰业务量的市占率7.63%,较2014年11.53%的市占率,降低了近4个百分点。这说明,就业务量而言,在整体快递行业中顺丰没有跑赢平均值。

受益于电商的快速发展,全国的快递业务量从2011年开始增速超过50%,这个增速保持到了2016年。随着电商进入成熟期,全国的快递业务增长量回到了25%+的水平。

在电商市场里,价格高的顺丰自然不受待见。在电商带来的增量市场中,顺丰落了下风,它的业务增长量一直在20%左右。

其实,中高端市场也不似想象中一样壕。

下图是2018年顺丰票均单价增速和业务量增速的月度数据:

(来源:顺丰控股月度简报)

从全年来看,顺丰快递的平均单价增幅扩大,业务量增速有所放缓。

单价和业务量的增速之间是相关联的,说明顺丰的客户也不都是高端不差钱的主儿,需求端对于价格还是敏感的。这也就意味着顺丰的客户愿意为“快”“安全”“准时”所支付的品牌溢价有限。

2014年至2018年顺丰的年度票均收入分别为23.61元、23.83元、22.15元、23.14元和23.18元,变化幅度较小,这也侧面的验证了这一事实。

提价空间有限,市场份额难以提振,顺丰快递业务的营收却没有滞胀或是下降。2017、2018两年,顺丰控股快递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上涨18.76%和19.92%。体现出的是需求端对高端快递市场的必然需求。

2018年,多家公司纷纷进入快递高端市场,未来顺丰快递业务将面临更多的外部挑战,业绩势必将受到影响。

2018年7月,圆通的母公司圆通蛟龙集团推出“承诺达”,定位中高端市场,对标顺丰;

10月,京东推出个人业务,包括“特惠送”、“特快送”、“同城即日”“京尊达”,和顺丰一样采用直营模式,价格也是中高端;

同样是10月,中国邮政内部的邮政与EMS两张大网和两支队伍合二为一,邮政的资源得天独厚。对整个快递行业来说都是有力的竞争者。

快递行业没有用户粘性,换一家快递公司就像换一家餐厅定外卖一样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当高端市场里参与者增多时,用户的选择变多,顺丰的优势就会被削弱。

在低价的电商件没有得到应有的市场份额,高端市场竞争加剧,顺丰的传统快递业务或将增速变缓。

03

转型阵痛

从国际三大快递巨头Fedex、UPS和DHL的发展来看,直营快递的一般演化路径是:快递—重货—零担—供应链。

顺丰给自己的定位也是综合物流服务商,要循着国际前辈的成功路径,2018年的步子迈得有点快。

2018年,顺丰通过买买买,把四项新业务和供应链都铺开了:

2018年3月,顺丰17亿元收购广东新邦物流,建立独立品牌顺心捷达,发力重货快运业务;

▵顺丰速递全自动分拣中心

4月,又以1亿美元参与了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的融资,加码国际业务;

8月,与美国夏晖联姻,成立新夏晖,加码冷链业务;

10月,顺丰又宣布拟以55亿元现金收购DHL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业务,2019年2月完成了交割。

从规模上看,零担快运是万亿级的市场,且仍在增长。2018年,顺丰控股这个后起之秀表现不俗,营收100亿元,行业大佬德邦物流也不过200多亿。顺丰控股在零担市场分一杯羹不是难事。

冷链业务和同城即时配送也都是千亿级别的市场。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曾表示,顺丰对标的不是4千亿元的传统快递市场,而是12万亿元的大物流领域。

进军新业务的顺丰发挥的空间更大。2018年,新业务的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75.93%,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3.71%上升至18.90%。其中重货快运和冷链占比较高。

顺丰选择在快递业务还有20%增速的时候开始转型,能为新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安全垫。但顺丰还是在承受着转型的阵痛。

首先是对现金的渴求。

2018年,顺丰购买飞机车辆、收购股权等发生的资本性支出达到了146.6亿元,同比增长120.8%。

为了满足资金需求,2018年顺丰控股的短期借款增加了85.86%,应付债券增加了1109.85%,筹资的现金流入增加了54.53%。在筹资带来了29.7亿元的净流入的前提下,顺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了8.5亿元,同比减少108.75%。

重货冷运都是存在运输半径的大散市场,且具有重资产特性。新增业务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是持续性的。

2019年1月,顺丰又公告将通过子公司在境内外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60亿元的债务融资产品。

其次是净利率的下降。

新业务在形成规模化之前,势必会拉低整体的净利率水平。年报中也表明了因新业务导致的营业成本增速较快是降低净利润的主要原因。

快递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业务量的高速增长需要土地和劳动力,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必然是上升趋势。

土地资源自不必多说。劳动力成本方面,市界根据年报计算,顺丰控股非管理人员的年薪由2017年的8.37万元上涨到了10.28万元。在裁员潮袭来的2018年,顺丰小哥的工资上涨超过20%,即将月薪过万。

多种因素影响下,顺丰的净利率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同样在下滑),由2016年的7.24%下降到了2018年的4.91%。

为节约成本,顺丰选择了转向“自动化”、“智能化”,要以科技替代人力。王卫也曾说过,未来快递业要面对的竞争,不是来自同行,而是像Google一样的高科技公司。

2018年,顺丰的科技投入(包含研发投入)为27.2亿元,同比增加了69.8%,占营业收入的3%。同行里申通、韵达、圆通甚至包括德邦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还不到1%。

顺丰在科技上投入力度之大,足见转型科技公司的决心。但短期来看,不利于净利润和净利率。以2018年为例,研发投入为21.56亿元,其中有48.4%进入了管理费用,在不考虑税收影响的情况下,仅研发投入的资本化就减少了当期净利润10.4亿元。

为了长远发展,顺丰主动选择了牺牲眼前利益,回报多寡,尚需来日验证。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关注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