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拿到一副好牌

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拿到一副好牌
2022年09月30日 11:15 市界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下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

这是一个浪潮,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契机。从产业内的局中人,到产业外的投资者,无不在思考这个契机可能蕴藏的投资机会和演变路径。

从整车逻辑这个大框架出发,市界将通过一系列与智能电动汽车话题相关的论坛活动,和大家一起认识、思考这个行业,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与亮点。

9月23日晚,市界上市公司竞争力系列论坛第二期《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上线,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中科沃土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徐伟,讨论的主题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产化下的投资趋势。

徐伟是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具有3年实业研发工作经验。从事证券投研行业工作后,徐伟长期关注能源业、制造业,曾任宏源证券研究所新能源行业分析师,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上海磐信投资有限公司(现为源峰基金)金融市场部新能源行业高级研究员。

2019年4月起,徐伟加入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担任中科沃土沃鑫成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沃瑞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徐伟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传统的燃油车供应体系有望发生改变,自主产业链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机。而相比激战正酣的整车企业,现阶段投资新能源车零部件企业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较为确定。

直播中讨论的问题包括:

相比传统燃油车时代,新能源车时代给中国产业链带来了什么机会?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走到了什么阶段?

自主汽车零部件能否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

自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现阶段投资整车好?还是投资零部件好?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逻辑是怎样的?

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以下为嘉宾论坛分享实录:

Q1: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国外一级供应商由于起步早等优势,形成了市场垄断格局。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汽车零部件厂商为什么有望崛起?

徐伟:从4个角度分析,可以说在新能源车时代,自主汽车零部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机。

首先,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动力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应零部件上也有很大区别。比如说燃油车需要加装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新能源汽车则变成了电池、电机等新的部件。

在传统燃油车工业中,中国厂商是在外国厂商发展了百余年后才开始入局,所以在技术、市占率等各方面比较落后。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工业中,中国厂商在电池等很多环节已经形成了领先优势。整体来说,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

自主品牌对国内产业链的态度是更加开放的,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国内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实际上给整车制造市场带来了新的“玩法”。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的更新换代周期普遍较短,带来了整车制造企业竞争的激烈化,也要求供应链企业具备相应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阶段是产业链卡位的关键阶段,快速响应能力是自主零部件的优势所在。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售价还略高于传统燃油车。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企业的降本压力较大,而自主供应链企业的成本优势较明显。

虽然外资、合资品牌的零部件企业可能在国内也有设厂,但是实际上外资、合资企业的管理效率、生产效率,相比自主厂商来讲存在一定的劣势。

最后一点是,近几年海外供应链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反映在汽车行业,多种关键零部件断货、缺货的现象较为严重。

对于中国有替代能力的零部件厂商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在供应链震荡的情况下,车厂引入新供应商的意愿也会比较强烈。

Q2: 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走到了什么阶段?

徐伟:现阶段,自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尚有欠缺,但成长空间较大。

我们国家整体的制造能力是非常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比例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中,还存在外资、合资企业主导的状况。如果只算自主的零部件企业,我们的占比相对较低。

同时,这个数据指的是一级供应商(Tier 1)的国产化率。汽车供应链中,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企业供货,此前他们会向二级供应商(Tier 2)采购关键零部件进行集成。

目前,国内市场中由二级供应商生产的关键零部件,许多是纯进口的。在关键零部件环节,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Q3: 类比集成电路市场,很多国产化玩家都在分享这个市场的长尾部分,而在高价值量的部分比较欠缺。如今的汽车零部件市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风险?

徐伟:现阶段汽车零部件市场与集成电路市场有相似之处。但我认为,未来汽车零部件市场有望复制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路径。

我国企业在结构件、底盘、车身结构件等零部件领域的优势比较明显,部分国产产品也已经渗透到国外市场中。但上述零部件环节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这一特点和集成电路市场较为相似。

但是汽车零部件市场比集成电路市场强的一点是,自主品牌的整机厂商已经领先走了一步。

我认为这种现象就比较像当年手机产业链起步的时候,比如手机行业,苹果遥遥领先,许多中国品牌在后面追赶,很多其他国家的品牌基本就被大浪淘沙了。

至今,我们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也是从整机向零组件进行攻克,再向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去做。

对照来看,汽车产业链也可能复制这样的路径一步步升级。

而且随着产业升级,等到高端产品能成批量供货后,零部件企业的盈利空间会相应提升。这也是零部件企业未来3~5年的一个大逻辑所在。

我认为未来新能源车在出口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也有可能复制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出海路径,值得期待。

Q4: 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徐伟:在国产化率提升的大背景下,自主零部件可能沿着电动化、智能化、舒适性配置升级等方向发展。

在电动化方面,涉及到动力电池、热管理、高压快充、电机电控、一体化压铸等方面。在不同环节,国内供应链发展的程度有所差别。

比如国内在电池领域发展领先,产品不仅能够供应自主品牌,还应用到国际领先的整车厂商中。但是在电机电控领域,现阶段国产替代的难度还比较大。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安全性配置,比如说安全气囊短期内可能较难替代,因为这些配置涉及到相关的安全性规范,需要经历很长时间进行验证。

智能化涉及到很多方面,智能驾驶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智能驾驶的软件方面,现在整车厂自己做的较多一些,国内也有一些软件供应商;智能驾驶的核心芯片等硬件领域,国外厂商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当国外核心的硬件供应商,比如芯片供应商在对接到整车厂的时候,其实是通过一个中间件来切入整车的制造。这些中间件有不少已经实现自主化,其中的部分厂商与消费电子的相关中间件厂商是重合的。国内许多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优势的厂商,也可以较快地渗透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此外,国产厂商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硬件方面的能力也十分强劲。

舒适性配置相对电动化、智能化配置,更加偏向于基本制造一些。目前产业中已经在逐步实现抬头显示、高端座椅、音响等方面的替代。国内企业也在突破涉及到的一些核心零部件方面的设计,比如MCU(微控制单元)、域控制器等等。

总体来看,我认为自主零部件的发展速度与预期较为相符,以上多重趋势也带来了某些零部件单车价值量趋势性提升。

Q5: 您认为现阶段,是新能源整车的投资价值更大,还是汽车零部件环节的投资价值更大?

徐伟:在短周期内,我认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投资价值较高。

现阶段投资整车环节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我非常认同市界上市公司竞争力论坛上一位嘉宾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的判断:“现在整车市场的发展阶段如同处于春秋时代,还未到发展到战国。”

那么,我们现在怎么确定哪家车企才是秦国,最后能够一统天下呢?现在整车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市场格局还不稳定。

现在的整车企业为了提升市场份额正在付出非常多的代价,比如“卷”配置。另外再考虑到上游大宗原材料的成本上浮,种种因素都会造成企业的成本上浮。

相比起来,某种特定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格局相对稳定,确定性是更高的。通过对产业链的调研,聚焦到某几家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也是可行的。

而且,再叠加考虑自主品牌渗透率提升对产业链供应商的利好,可以说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长性也是比较确定的。

Q6: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逻辑是怎样的?

徐伟:相比燃油车时代,整车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在下降。相应地,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在改善、议价能力在提升,这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情况。

从历史来看,过往整车企业掌握的资源比较多,产业地位也比较强势。但从新势力崛起之后,整车企业数量有非常大的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现阶段许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推进产业升级,面临的竞争门槛也越来越高:技术难度越大,竞争者越少;整车厂验证的周期越长,车厂更换供应商的意愿就越低,零部件企业被更换的可能性越低,盈利空间也会提高。

另外,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影响比较大的,所以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一些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太好。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这样的一个风险就不是太大了,许多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会比较稳定。

Q7: 面对普通的投资者,您有什么投资建议?

徐伟:零部件的研究和投资涉及到产业链研究,需要深度调研,相对复杂一些,部分普通投资者可能不具备这样的研究条件。

所以我认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通过相应的基金作为资产配置手段,行业内的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都是可以考虑的。

同时,投资者如果有进行股票投资的需求,建议我们可以在生活实践当中去多了解一下,力所能及地进行产业链调研。

比如,尝试翻阅企业的定期公告,也不妨去相应品牌的直营店、4S店中,和店员了解一些信息,比如问一问某款车的某些零部件来自哪个厂商。

最后,我认为估值还是要慎重考虑,尽量避免追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本资料不构成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作者丨董温淑,编辑丨陈云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