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终于迎来了狂欢节

金融股,终于迎来了狂欢节
2023年05月04日 19:31 市界

被股民“嫌弃”多年的金融股,意外迎来了自己的“狂欢节”。

5月4日,五一长假之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金融股几乎全线收涨。

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银行指数上涨2.76%。指数成分股普遍上涨,其中,民生银行罕见涨停,亦是9年多来首次涨停。

而且,大象也开始起舞,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块头”均大幅拉升,其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涨幅分别为7.36%、6.28%,连银行ETF在盘中也一度大涨近3%。

金融股,这是怎么了?

金融股沸腾

5月4日涨停的不只有民生银行,中粮资本也以10.05%的涨幅出尽风头。

除此之外,中国太保、长江证券、中国银行、中国人保、中信银行、新华保险、交通银行、渝农商行、中国银河、中油资本、渤海租赁、西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大智慧、华夏银行、邮储银行等个股涨幅均超4%。

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股“拔地而起”,背后有怎样的逻辑?

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的一季报已披露完毕。从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提速,信贷投放力度在加大,结构更趋优化,发展质效也更高。而且,备受投资者关注的银行息差收窄势头也已企稳,银行资产质量稳健且拨备充足。

中信建投指出,银行板块目前面临着六大利好:规模增长和其他非息收入改善对冲息差下行压力,一季度贷款投放实现“开门红”,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息差将进入全行业逐步企稳、部分高弹性银行率先回升的新趋势,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其他非息收入表现好于预期。

从贷款来看,上市银行一季度贷款投放实现了“开门红”,总资产、总贷款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2%、 12.0%。由于一季度实体经济复苏较快,主要驱动力仍在于大基建与产业链核心的实体企业,上市银行一季度贷款投放均以对公贷款为主,国有行及优质区域性银行信贷增长更为强劲。

随着信贷投放大幅增加,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出现恶化的势头。今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为1.27%,季度环比下降3bps,不良率连续六个季度保持改善趋势。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银行整体拨备水平继续提高,已有近一半的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300%。预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下,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也将逐步好转,资产质量整体稳中向好。

而且,从银行股的估值来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银行板块的市净率只有0.57倍,市盈率不足7倍,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且金融股普遍具有较高股息率,因此受到市场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中特估”利好

在央企价值重估背景下,金融无疑是受益最大的板块之一。

“中特估”这一概念最早肇始于2022年11月下旬。当时监管层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当年12月2日,上交所发布的《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称,“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央国企重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重要一环”。

监管层的导向,在市场上迅速得到回应。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4月17日,中国移动盘中迅速拉高,市值最高触及2.2万亿元,超过曾经的市值一哥——贵州茅台。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央国企大象起舞背后,是“中特估”得到越来越多资金的认可。

申万宏源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中特估体系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市场、全球定价”的过程可分为“三部曲”:第一部是2017年“炒小炒新”时代结束;第二部是2019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弯道超车;第三部是低估值、高分红股票重估,反映到二级市场上,就是国资央企价值重估。

而银行也是国企央企中的重要群体,后续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良机。目前来看,银行股已经开始启动,中信银行3月以来涨逾23%,邮储银行涨幅超17%。刚刚过去的4月份,银行板块成为市场涨幅第二大的板块。

对于金融股在五一长假后的“开门红”,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金融股是“中特估”理论的最佳实践。金融股具备低估值的基础,又具备稳健的特征,因而金融股的大涨是价值回归的体现。

但价值重估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中间出现波折也在所难免,长期来看,金融股的价值无疑会被市场有更好的发现和认可。

作者 | 陈晓

编辑 | 孙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