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日美术馆,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经典与高科技的碰撞

北京今日美术馆,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经典与高科技的碰撞
2021年09月15日 16:26 放飞九月6688

今年看了多场展览,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湿壁画,到体现古埃及文明的黄金木乃伊,从千年敦煌的沉浸式光影体验,到刚刚看过的“生生与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真的是“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位于北京今日美术馆3号馆,正在展出的“生生与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在数字时代下的经典艺术和设计与高科技的碰撞和交融。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希望能够用艺术的设计和语言,来讨论数字媒介与空间的关系。参展的每位艺术家,通过自己带有温度、质感的作品,用3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与艺术结合,希望把数字化的永恒意义,融入到经典的艺术作品中,使作品的价值能够历久弥新。

01. 钢草

钢草由36根7米高的螺纹钢筋矩阵组成,可以行走在其中,轻轻晃动这些钢筋。钢筋底部把晃动传递到顶端,引起更大的摇摆,最后直至停止,宛如小草被微风轻轻拂动,有着“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韧性和生命力。

02. 消失计划:孤独图书馆

这是一个数字与实物结合的组品。前面是实物,五张椅子,两张圆桌,营造了一种图书馆内桌椅的氛围;而背后的大屏幕中,不断播放着其中一位作者董功设计的、位于秦皇岛海边的图书馆建筑。除了奔涌的浪花,还有沉浸在雾气中时隐时现的图书馆,茕茕孑立。

我们去的时候,五张椅子是摆成一排的,出来的时候,发现有人在拿着三脚架拍这件作品,但椅子被摆成了半圈,还放上了两盆花。这样虽然拍出来的效果更好看,但个人认为少了很多“孤独”的意味。

03. 无用之土地

服装设计师马可,近年来在中国偏远山区的旅行中,发现那些靠着双手和土地生存的人,对世代耕耘的土地的深厚情感、与自然间的亲密和谐,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土地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生命的源头和灵魂的归宿。

她的这些服装作品,虽然绝大部分都铺陈在地上,但却有着雕塑一样的意义。她想通过这些作品,找回我们曾经拥有的最基本的、最真实的、最质朴的生活,找回那些因为城市繁乱和喧嚣的快节奏生活中,逐渐消失的、久违的和土地之间的密切联系。

04. 云中花园

这组作品是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每个作品上都有手掌的掌纹或指纹。

现在3D打印技术越来越成熟,在9月初北京首钢举办的2021年服贸会中,除了3D打印的各种颜色的工艺品之外,还有3D打印的运动鞋鞋底等实物。虽然是概念鞋,但可以预见,3D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近了。

《云中花园》系列的三个作品,就是通过3D打印技术, 用手中捏出实物的“泥”,与3D技术的数字化的“空”,实现多种不同的认知与融合。

05. 光影

这组作品是通过光、声音、运动,来展现机械运动、能量转换和时间痕迹,用于研究光、影、人、机械和时间的联系。

这是《漫衍系列》的作品之一。不同的灯光中含有一层层的声音信号,这些声音信号的频谱在人耳的听力范围之外,我们是听不到的。

随着观众行走移动时对光线的遮挡,作品中的装置开始动作,宛如昆虫翅膀的作品开始进行不规则运动。而这些翅膀运动的过程中,对光线也产生了一定的阻挡和分化,所以它们的运动也随之变化。

《T计划Mark 1》是由多层行星齿轮轨迹组合而成,可以随着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这种变化时而有序,时而无序。

《光分》中,各个扇叶的运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墙壁上的影子也随之变化,飘渺灵动。

06. 未知时空的光泽。

这组作品向观看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看视角。通过向互动装置吹起,引起齿轮转动,形成数字信号后控制扇叶的张合,在人造空间中,实现“流动的自然奇观”,构建一种体验自然生态的新途径。

07. COLMO AI的废品艺术。

这个空间的作品,主要源于科技家电高端品牌COLMO AI,把生产线上的一些报废件,赋予了艺术的生命力,打造了一个智能家居厨房形态,从而体现人类美居生活与自然共生、与科技共进,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08 Tips:

1. 展览不大,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

2. 展览没有固定时间的讲解,但因为人少,可以要求志愿者随时提供讲解服务,是完全免费的。

3. 停车:可以停在今日美术馆停车场,凭展票免费停车,但停车位不多;还可以停在东边小区地下车库,2元/小时。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生活富足的今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看看展览,体会一下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思路和作品的艺术之美。例如北京今日美术馆的这个“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展,看看经典艺术与高科技的碰撞,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比看一些乏味的电影,会更有收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