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上下五千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作者:三困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炼》,讲义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炼》,引用处不再标注。
反间计就是使用反间的计谋,那么何为反间呢?《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反间是那些敌方派到我方来,却被我方策反而为我方所用的间谍。《用间篇》阐述了用间的方方面面,但它是围绕用间谍获敌军取情报而展开的,本计阐述的则是另一种用间策略,即用间谍离间敌人。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翻译】
疑局之中再布疑局。利用敌人的间谍,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解读】
第一个疑局是敌人布的,指的是敌方派间谍来离间我方的内部关系,即离间计。第二个疑局是我方布的,指的是我方利用敌方派过来的间谍去离间敌人的内部关系,即反间计。所以这“疑中之疑”也就是计中计。
此计的厉害之处在于利用敌人派过来的间谍去离间敌人。首先,反间来自敌方内部,因此对敌方比较了解,知道他们的内部矛盾在哪里,所以能够更好地离间敌人。其次,反间本来就是敌方的内部人员,因此隐蔽性比较高,而且敌人更容易相信他们的话。最后,反间对我方的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哪怕被敌人识破了,我方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可以说来自敌方内部的反间是我方最佳的间谍人选。此计蕴含了利用敌方资源的兵家思想。一名优秀的将领不仅要用好自己的资源,而且还要创造性地利用好对手的资源。
由此可见,此计的外在手段是利用反间,用计目的是离间敌方内部关系,内在机理是来自敌方内部的反间可以更好地离间敌人。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翻译】
间谍可以用来使敌人相互怀疑和猜忌;反间是利用敌方派过来的间谍去离间敌人。比如,燕昭王驾崩,继位的惠王从他当太子时,就对乐毅心存芥蒂。于是田单派反间到燕国散布谣言:“乐毅与燕王有矛盾,害怕被燕王杀死,因此他想要兼并齐军并在齐国称王。由于齐国的军民还不愿意归附于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以等待称王的时机。现在齐国军民就怕燕王派别的将领来,那样即墨城定会被攻破。”惠王听到谣言后,便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自知被惠王猜忌就投奔了赵国。又比如周瑜利用曹操派过来的间谍,离间曹操与其将领的关系;陈平用重金收买楚军间谍并派他们去楚军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后来项羽怀疑范增并辞去了他。这些都是疑中之疑的谋局。
【解读】
按语第一个战例发生于战国时期,当时乐毅仅用半年时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打得齐国只剩下即墨、莒城两座城池。随后乐毅一方面在已攻占区实行减免税赋、废除苛政等收服人心的政策,以期巩固已有战果,另一方面缓攻即墨、莒城,企图争取民心,以彻底征服齐国。可惜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将领田单的反间计,用骑劫替换乐毅,乐毅深知不为惠王信任便投奔了赵国。最后,田单用火牛阵一举击溃燕军,收复失地。这个战例充分显示出了反间计的威力。任何一个庞大的体系,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家公司,都需要一群人齐心协作才能把它运营好。如果这个体系的内部出现了矛盾,参与者之间不能相互容忍,无法协调一致,甚至互相斗争,那么这个体系的运行就会出大问题,严重的则会导致整个体系无法运行甚至崩溃。就比如一个人如果他的两只脚不能协同起来,那么他无论力气多大都无法往前走。兵家一定要记住:再强大的体系也经不起内斗的消耗,内斗会严重浪费资源,是最危险的毁势。
通常,存在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地方就会出现矛盾。以封建王朝为例,如果君主手下没有能臣,他就会希望自己能够网罗天下英才,可要是手下真有了能臣,他又会害怕控制不住他们,皇权遭到威胁。大臣得不到君主的器重,就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要是气度小一点,在看到那些才能比自己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僚时,还会心生妒忌愤愤不平。可要是得到了君主的器重,被委以重任,大臣又会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应该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权力与利益,同时他也可能会因为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夺走,提防甚至打压那些潜在的竞争者。再加上那些善于钻营、不择手段的小人作祟,王朝内部的矛盾会更大。如果君主圣明,这些矛盾还能够被化解,可要是君主昏庸,这些矛盾就会被激化成内部斗争。用间谍离间对手就是要激化对手的内部矛盾,使之产生内斗,从而为我方创造可乘之机。其实,只要存在资源竞争就会产生矛盾,而且竞争越激烈矛盾会越大。正是因为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性,离间计成了非常实用的策略,这样反间计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使用反间计成功离间敌人后,接着可使用隔岸观火之计。
欢迎来到本作者的空间,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欢迎来提意见,踊跃参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