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脸垮成谜,一件“内衣”却价值万金

她的脸垮成谜,一件“内衣”却价值万金
2024年06月27日 16:10 Liya的种草手记

最近辛追夫人好忙。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的50周年,这位尘封两千多年的考古界顶流,更加聚焦了人们的关注。

先是马王堆三号墓(辛追夫人儿子的墓葬)恢复开放,接着是湖南博物院首次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当初明明说是这样的:

▲2002年推出的“辛追夫人”不同年龄段复原相

关于这个数字人,还在网友中间引起热议,很多人觉得辛追夫人的面容,跟主导这个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本人,极为相似。

像不像,大家自己看吧:

▲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澄清:辛追夫人数字人形象与复原专家人脸没有关系

之后是接连几次大展,其中“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当中,辛追夫人的曲裾素纱单衣首次公开展出。

辛追夫人的素纱单衣本来是两件,一件直裾,一件曲裾,都是右衽。右衽就是衣襟从左侧搭向右侧,是汉族传统服饰的典型特征。

两件纱衣样子很像,主要区别在于裾。直裾的衣襟垂直下垂,不需要绕很多圈,系带部分在前面,款式简单。曲裾的衣襟向后多一点,需要绕多圈。

直裾的素纱单衣保存相对完好,大家刷新闻或者视频,应该都见过它。

它的“同胞姐妹”曲裾素纱单衣,则是走出深闺第一次跟大家见面。

这件衣服重量只有48克,比一个鸡蛋还轻2克,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只剩下25克,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火柴盒。这件素纱单衣,没有衬里,没有颜色,轻如云烟,柔若无物。

它也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巅峰。

▲汉画像石中的《纺织图》

那么这两件超薄的素纱衣用途是什么呢?

一种说法是性感内衣,但当时辛追夫人已经50岁,她的丈夫,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早在她25岁左右就去世了,这个说法未必成立。

另一种说法是罩衫,若隐若现,展示出内里衣物的华美。

辛追夫人刚刚与现代人见面时,全身裹了大约20层足有一百多件衣物,丝绸、刺绣、织锦,春夏秋冬各色齐全。

欣赏一下这些华服美饰——

▲信期绣手套,掌部上下两侧各饰“千金绦”,意思是价值千金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辛追夫人足穿丝和麻制成的鞋子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绢地“长寿绣”

▲黄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衣服上绘有20组变形藤本植物纹样,枝蔓是印花,蓓蕾、花穗、叶子是彩绘而成

▲朱红菱纹罗曲裾式丝绵袍,朱砂染成,十分鲜艳

再来看看辛追夫人的菜单,丰盛到可以用豪奢来描述。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包。

有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鸡鸭、鱼类,还有大量的狗肉,汉代人似乎喜欢吃狗肉,都知道西汉开国功臣樊哙就是开狗肉大排档起家。

菜单中包括大量野生动物,比如鹿肉、雁肉、鹤肉、麻雀、鹧鸪。癞蛤蟆吃不到天鹅肉,但辛追夫人可以~

▲墓中出土了很多动物骸骨,除了家养牲畜,还包括华南兔、梅花鹿、麻雀、野猪等野味,其中这具天鹅骸骨最扎眼

▲当时这几只小盘子上盛有烹制好的牛肉、鸡肉和鱼

烹饪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肉羹、烤肉、肉脯、鱼干、涮肉、熬肉、各种各样的肉酱,甚至生肉,也就是“脍”。

菜单共分12大类,基本都是肉,饮食结构太不合理了。

在汉代,马和牛是生产、运输及战争的重要工具,百姓不能随意吃,尤其是牛。而这份菜单上含牛肉的菜品约有20道,可见贵族阶层的特权。

从菜品可以看出,辛追夫人爱撸串。

“炙”就是烧烤,遣册中,炙食出现了许多,例如“牛炙一笥”“牛乘炙一器”“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等,“笥”类似于储物箱,“牛炙一笥”大约就是一箱子的烤牛肉串。

撸串要喝酒,酒水包括白酒、米酒、温酒、肋酒等。

▲出土的锺(zhōng)与钫(fāng),里面都有酒类或羹类的残留物,考古学家周世荣先生实在勇敢,尝了一口器具中的葡萄酒——除了泥土味,已经没有任何的酒味了

最令人惊讶的是,当年考古队员小心翼翼提取文物的时候,在一个云纹漆鼎内,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藕片汤。但藕遇到空气立即氧化,飞快消失了,幸亏文物保护专家王孖先生抢拍了一张照片,成为这一奇迹的唯一记录。

▲藕片汤盛放在这只云纹漆鼎里

除了肉类,贵妇日常能吃到8种以上蔬菜,8种以上谷物与豆类,包括一袋葵菜种子,可见她生前超爱吃葵菜。

还有各种水果、蜜饯。

▲甜瓜(子)、枣、梨、梅、杨梅等

辛追夫人的尸体从马王堆汉墓出土后,湘雅医学院对其进行了解剖,推测出辛追夫人去世时50岁,肚子里还有138颗半甜瓜子。

她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多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70%的主动脉堵塞,结合前面的菜单,可能与吃肉太多有关。

推测她是吃瓜后引发胆绞痛,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猝死。

▲辛追夫人棺椁上的T型帛画,描绘了夫人在侍女的簇拥下缓缓升天的场景

经检查,辛追夫人还患有血吸虫、蛲虫、鞭虫感染等多种疾病,这位贵妇锦衣玉食,健康状况却这么差。

让大量食物保存完好的餐具是漆器。辛追夫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大量漆器,还有少量彩绘陶器,共700多件。

▲带有“君幸食”“君幸酒”字样的餐具酒具

意思是“祝您用餐愉快”或“吃好喝好”。

餐盘内绘有各种动物纹样,其中猫纹多达25种,看来汉代贵妇已经很喜欢撸猫了。

▲猫纹都是尖尖的耳朵尖尖的尾巴,动感十足,好像随时要跳出来

▲由仆人捧着给夫人餐前洗手用的水器套组,底部有“轪侯家”字样

这些漆器都是来自蜀地的顶级定制,花纹繁多,色彩艳丽。

但女生们最羡慕的,必须还得是辛追夫人的化妆盒:

她巨大的化妆盒叫做“双层九子漆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一面铜镜,下层有9个格子,分别装有梳子、刷子、粉扑、胭脂、香粉等化妆用品。

辛追夫人的丝绵粉扑,跟现在的外形差不多,只是材质更天然矜贵。

她的儿子利豨墓中出土的梳妆匣是6个格子,“双层六子锥画漆妆奁”中发现了漆柄茀(fú)、角质镊、竹擿(zhì),相当于化妆刷、镊子、簪子。

▲从上至下:漆柄茀、角质镊、竹擿

只一把篦子,齿数就多达74齿,十分致密。

▲黄杨木梳(23齿)、篦(74齿)

不仅有精致的发梳,陪葬品中,还有一束假发片呢,又是一个老祖宗玩剩下的好玩意。

辛追夫人沉睡在一个巨型椁室内,4层套棺,周围堆满了陪葬品,几乎复刻了她生前所有的荣华富贵。

▲竹席、漆屏风、巨大的扇子

作为官高爵厚之家,仆役众多。北边的地上铺着竹席,围着丝幔,23名精心雕刻的侍女服侍着她,还有乐伶为主人弹奏乐器。

▲保存最好的是左边这尊歌俑,而且眉目俊秀,在荷兰展出时被赞叹“东方维纳斯”

体型较大的“冠人俑”,头戴长冠,身着锦袍,大概是众多奴婢中的管理层:

主人卧室内安置着香熏炉,漆案上摆放着全套餐具,东西南三面都是库房,储存着各类服饰物品。

当时皇帝用九鼎,辛追夫人用七鼎。所谓钟鸣鼎食,正是如此了吧。

辛追的故事曾被拍成电视剧《大汉悲歌》(又名《辛追传奇》),变成了一个中年古装玛丽苏故事,甚至还有刘邦韩信为了辛追成为情敌的桥段,当然纯纯是虚构。

辛追夫人身高不到160cm,年轻时应该是位美人,但中年发福,去世前很胖。

和现在的阿姨们一样,她也热衷养生,墓中出土了大量医学和养生类书籍。

长约1米的《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有养生操、医方,甚至治病巫术。

▲《引导图》局部

▲其中还有关于外科手术割痔疮的记载

老祖宗谈论起爱爱,并不羞涩。利豨墓中出土了一些两性保健方面的医方,如帛书《房内记》、医简《合阴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研究性医学的专科文献。

▲左:帛书《房内记》  右:医简《合阴阳》

有些风俗,比如服食甜酒冲鸡蛋祛病强身、分娩后把胞衣(胎盘)埋在土里等等,沿用至今。

另一本《杂禁方》,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记载了用符咒等巫术偏方,“治疗”各种人间难题:夫妻不和、姑嫂争斗、婴儿啼哭、夜间噩梦……

辛追夫人这大一家子,简直就是流量巨大的生活博主。在探索科学的路上,老祖宗走了多么远的路啊~

每一个去逛湖南省博的人,对辛追夫人都是好奇、仰慕,又有点忐忑和惧怕。

▲巨型椁室内,4层套棺

她漂浮在时间的洪流之上,好像在见证着一切变迁,又似乎在告诉我们无常的道理。

她周身绮罗锦绣,可年迈肥胖;

她尝尽美味珍馐,却浑身病痛;

她注重医术养生,仍猝死而终。

人世间的所有事情,都躲不过规律,逃不掉一个“不可避免”。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在《盲音乐家》中写道:“人,是生命链索的一环,生命的链索是无穷无尽的,它通过人,从遥远的过去伸向渺茫的未来。”

任谁权势倾世、富贵泼天,死亡都无法避免。只有生前经历的一切悲伤、快乐、痛苦、欢愉,是真切存在过的,是我们来过世界的痕迹,和留给未来的东西。

以及,老祖宗的审美永远值得相信。

这些穿越千年的物件,你最“种草”哪件?评论区说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